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6-07-28刘彩霞
文/刘彩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文/刘彩霞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思维被激活,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因此,课堂教学就应重视“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1)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课堂上,教师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同学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2)创设最佳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兴趣。小学生充满好奇,渴望探索,老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问题质疑,对周围事物多观察,善疑问,敢探索。如教学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两个铁球能不能同时落地?为什么会同时落地?显然动手让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提出“为什么”,进行研究、探讨。有的问:伽利略为什么要有两个假设?有的问:伽利略做实验如果失败了,会怎么样呢?……
(3)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管学生提出的疑问如何,甚至幼稚可笑,教师应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不但不能冷嘲热讽,而且应当肯定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如教完《尊严》一课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用“尊严”?同学们听了,有的忍不住笑出声;有的甚至指责他。这时我鼓励这个学生说:他很勇敢,提的问题很重要,有创新意识,课后大家讨论,看谁能最准确回答。这样,“一石激起千重浪”,保护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原动力,愿意去问。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课始,抓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时对全文起着统领的作用。例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后,就问: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出呼声?向谁发出呼声?等。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这些质疑,顺藤摸瓜由课题扩展到课文内容,再到揭示课文蕴含的哲理,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知识。
(2)课中,抓关键词句质疑。在教学内容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诱导学生自己探讨动脑,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教师抓住: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那样强烈!这个句子的“挣扎”“鼓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挣扎?怎样的挣扎?从而让学生通过“极力鼓动双翅”表达“飞蛾”求生的欲望,为课文“珍惜生命”打下基础。
(3)课尾,抓首尾段或扩展活动质疑。有的课文的首尾段带有总起或总结作用,有的课文首尾带有前后呼应,抓住它质疑可以使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或写法,如教学第8册《桂林的山水》一文,引导学生从首段发现问题:“为什么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学生通读课文后,知道了这是课文的总起段,全文围绕这个意思来写,文章的结构是总述—分述—总结,层次清楚。这个问题解决,使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及写作方法。还可以利用知识扩展活动引导质疑。
三、营造造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学习需要合作,教学时必须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交流。比如在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了哪些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会提高。如学习《灰雀》一文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质疑:1、灰雀是什么样?文中有几只灰雀?为什么用“灰雀”做题目?各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合作成果,使各种见解、观点趋于丰富和全面。
四、给予充分的质疑时间,让学生能问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五、寻求质疑切入点,使学生善问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那么,从何疑起?就是要找到准确找到质疑的切入点:
(1)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颐和园》一课有一句:“游船、画肪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学生质疑:我们常说船在水面上“划过”,这里为什么用“滑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母亲对“我”写的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正揭示了课文中心,不一样的断言,同样都是爱,激发“我”在人生路上努力前行。
(4)从写作手法上质疑。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切实改变只注重传授知识的课堂,帮助学生发展知识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造就和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许昌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