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黄杨播种试验

2016-07-27邢少博赵禹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寒地区播种

邢少博, 魏 彪, 赵禹宁, 陆 莹, 刘 影,金 虎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高寒地区黄杨播种试验

邢少博, 魏 彪, 赵禹宁, 陆 莹, 刘 影,金 虎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

摘要[目的]选育适宜高寒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绿化用黄杨品系。[方法]对沈阳、丹东、大连3个种源地的黄杨进行播种试验,调查幼苗当年高、当年地径,统计千粒重、发芽率。[结果]3个种源朝鲜黄杨种子在千粒重、发芽率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千粒重越大,发芽率越高;3个种源朝鲜黄杨幼苗当年高和当年地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当年高和当年地径来看,沈阳种源最好,丹东次之,大连最差。

关键词朝鲜黄杨;播种;高寒地区

朝鲜黄杨(Buxusmicrophyllavar.koreana)为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植物,是小叶黄杨(B.microphylla)的变种,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黄褐色,厚约5 mm,细纵裂。朝鲜黄杨枝条柔韧,叶厚,光亮,翠绿,植株生长缓慢,萌芽力强,耐修剪,耐寒(黄杨类中最耐寒的种),耐碱,抗烟尘,且对氯气等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是北方园林绿化中珍贵的常绿阔叶树种之一[1],朝鲜黄杨主要分布东北南部至华中地区。其木材为散孔材,木材纹理斜行;结构甚细至极细,均匀;干后尺寸性稳定,不翘裂;抗虫、耐腐性强;锯解容易,车旋及雕刻性能特好,切削面极为光洁细致;油漆后光亮美观,结构细致而均匀,材色淡雅悦目,切削时无坚硬感,适于作小型雕刻及车旋各种美术工艺品[2-4]。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黄杨木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5]。长期以来,由于冬季低温限制,对黑龙江朝鲜黄杨的研究很少。笔者对不同种源朝鲜黄杨进行引种调查研究,以期选育出适宜高寒地区气候条件下绿化用黄杨品系。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季短,回暖快,风大易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短,降温快;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4.3 ℃,1月最冷,平均气温-17.0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35.0 ℃;7月最热,平均气温22.0 ℃,曾出现过38.0 ℃的极端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2 305 h,无霜期126 d,平均降水量为535.6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引种种源地为沈阳、丹东、大连,试验地与种源地主要气候因子见表1。

1.2材料播种材料为在沈阳、丹东、大连3地种源调查中表现良好,健康无病虫害的单株。

表1 引种种源地和试验地主要气候因子对比

1.3方法 于2012年秋季从每个种源中采集0.5 kg种子,当年8月中旬播种,坐床撒播,苗床规格12 cm×1 m×5 m。朝鲜黄杨种子播种前用60 ℃左右温水浸泡12 h,苗床浇透水,播种后覆盖1 cm左右厚细沙土,保证苗床土壤不见白。10月末调查幼苗当年高、当年地径,统计千粒重、发芽率。

2结果与分析

播种以后20余d各种源朝鲜黄杨下胚轴伸出种皮,一直到当年秋冬,发芽种子只进行下胚轴生长,当年能达2 cm左右,不萌发须根,子叶不穿破种皮,直到第2年5月份以后形成须根,长出子叶和针叶。

由表2可知,3个种源朝鲜黄杨种子从播种到发芽一般需要20余d,丹东种源最少(22 d),沈阳种源最多(27 d),大连种源居中(24 d)。3个种源朝鲜黄杨种子在千粒重、发芽率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沈阳种源千粒重最小(18.9 g),发芽率为76%;大连种源千粒重最大(22.3 g),发芽率为85%;丹东种源千粒重和发芽率分别为20.6 g和82%,可见千粒重越大,发芽率越高。在当年高和当年地径上表现也存在差异。就当年高来看,沈阳种源幼苗表现最好(3.04 cm),丹东次之(2.70 cm),大连最差(2.19 cm);就当年地径来看,沈阳种源分别大于丹东和大连种源0.020、0.032 cm。

表2 不同种源朝鲜黄杨播种指标统计

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3),在0.05显著性水平下,3个种源朝鲜黄杨幼苗在当年高和当年地径上差异显著。从当年高和当年地径来看,沈阳种源最好,丹东次之,大连最差。

表3 播种试验多重比较结果

注:* 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Note: *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3小结

(1)3个种源在千粒重、发芽率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千粒重越大,发芽率越高。沈阳种源千粒重最小(18.9 g)、发芽率为76%,大连种源千粒重最大(22.3 g)、发芽率为85%。

(2)3个种源幼苗当年高和当年地径差异显著(P<0.05)。从当年高和当年地径来看,沈阳种源最好,丹东次之,大连最差。

参考文献

[1] 房伦革,姚国年,王永祥.朝鲜黄杨育苗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04(1):43-44.

[2] 孙丽华,宋刚,云兴福.黄杨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耐寒性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44-47.

[3] 田国行,赵天榜,董慧英,等.河南黄杨属植物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74-78.

[4] 赵剑颖,宋晓莉,杨蕊,等.4 ℃胁迫过程中大叶黄杨和北海道黄杨叶片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4):57-61.

[5] 张培,徐福元,卢克诚,等.黄杨苗圃除草剂筛选试验[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9):49-52.

作者简介邢少博(1985- ),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工程师,从事林木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09

中图分类号S 7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5-167-02

Sowing Test ofBuxusmicrophyllavar.koreanain Alpine Region

XING Shao-bo, WEI Biao, ZHAO Yu-ning et al

(Mudanjiang Forestry Scientific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09)

Abstract[Objective] To select suitable varieties of Buxus microphylla var. koreana. [Method] Sowing test on B. microphylla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provenances of Shenyang, Dandong and Dalian.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1 000-grain weight and germina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Seeds from three provenances showed certain differences in 1000-grain weight and germination rate. Greater 1 000-grain weight led to higher germination rate. B. microphylla seeds from three provenanc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P < 0.05).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lant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provenance in Shenyang is the optimal, followed with Dandong. And Dalian is the worst.

Key wordsBuxus microphylla var. koreana; Sowing; Alpine region

猜你喜欢

高寒地区播种
舒玛栎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初探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高寒地区粉性砂填筑路基施工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