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电视台《走遍中国》对外传播中的传播技巧分析

2016-07-27

关键词:对外传播

聂 丹 周 丽

(新疆财经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新疆电视台《走遍中国》对外传播中的传播技巧分析

聂 丹 周 丽

(新疆财经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传播技巧在对外传播中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关键。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走遍中国》节目,恰当运用“一面提示”、“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等传播技巧,并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走遍中国》;对外传播;传播技巧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03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当下,对外传播是各国极为重视的战略性工作。对外传播已经成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外传播是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活动,目的是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及人民生活情况等传播出去,让外国受众清晰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以消除外国受众对我国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对外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交环境,大力推动对外开放政策。目前,新疆电视台主要负责中亚各国的对外传播。传播技巧的运用在对外传播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好的传播技巧可以让外国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或报道的过程中不采取抵抗的方式或情绪对其进行解码。也就是说,运用传播技巧将观点或意图巧妙地融入报道或节目中,会得到极佳的对外传播效果。

一、《走遍中国》节目概况

柯语《走遍中国》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出资,新疆电视台外宣中心负责翻译,专门对吉尔吉斯斯坦国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该栏目每天播出,时间为15分钟,节目来源为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中华民族》、《讲述》以及《搜寻天下》等栏目。柯语《走遍中国》侧重社会文化地理,以传播中华文明为目的,所以在选择材料时以彰显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中的民族特色和东方特色为标准,以挖掘自然与人文地理遗产为视角,追踪重要的地理考察与考古发现,揭示社会热点新闻背后的地理文化背景,整体塑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尤其是对具有区域特征的民俗民情、世风行为文化的描述,体现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悠久。

另外,《走遍中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注重与吉尔吉斯斯坦观众的交流,“先后面向落地国观众举行了‘柯语最佳节目主持人评选’、‘您最喜爱的电视栏目’、‘在乌鲁木齐的吉国电视观众收视调查’,并邀请吉国幸运观众来中国新疆进行参观考察、组织国外观众见面会等,吸引了上至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院士、知名演员下至普通观众的积极参与,提高了中国电视节目的知名度,也扩大了中国电视业的影响力”。[1]《走遍中国》通过与节目落地国受众的交流,增强了该国受众的忠诚度,只有受众认可,节目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走遍中国》的传播技巧分析

笔者抽样分析的《走遍中国》的所有资料均来自新疆电视台外宣中心,抽样方法为:在2005年至2014年间,每隔7天抽取一部纪录片。由于外宣中心资料丢失,所以样本范围不包含2011年至2013年。根据抽样方法,7年间共抽取315部样本,其传播技巧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走遍中国》传播技巧各指标 比值单位:部/百分比

(一)“一面提示”的使用

一般来说,在对某个事实或观点进行陈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仅向传播对象提供有利于自己或传播方赞成的那个方面,即“一面提示”;另外一种是将对自己有利和可能会产生负面传播效果的观点都陈述出来,即“两面提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前者可以简单直接地阐述自己所支持的观点,但一味地给受众灌输仅利于自己的观点,很可能使受众产生抵触甚至反感的心理。尤其是在对外传播中,大量的“一面提示”会给人以宣传的感觉。而“两面提示”会说明两种对立的观点,给人一种公平客观的感觉。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应视具体的选题而定。

将霍夫兰等人在耶鲁项目中所得出的结果应用到《走遍中国》节目,可见“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会有不同的传播效果。对于文化水平高者,“两面提示”的效果优于“一面提示”;而对于文化水平低者,“一面提示”更易于理解。另外,对于原来就喜欢中华文化的人来说,“一面提示”的效果远大于“两面提示”;而想要使原本不喜欢中国文化的人爱上中国文化,更清晰地了解中国,“两面提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走遍中国》的传播对象为吉尔吉斯斯坦的观众,上至科学院院士,下至普通群众,传播对象较为复杂。虽然《走遍中国》中所有的纪录片均为“一面提示”,如表1所示,但其播出时间仅15分钟,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受众理解纪录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一面提示”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的综合应用

在传播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式来表明结论:一种是明确将传播者的观点告诉受众,即“明示结论”;另一种是提供材料,摆明事实,但结论需要受众自己得出,即“寓观点于材料”中。

“明示结论可使观点鲜明,读者易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2]186例如在《走遍中国》的《一盐一滋味》一集中,片中直接将盐的生产过程和盐帮菜的制作过程通过镜头与解说的方式告诉观众;在结尾处,又直接将停止寻找盐根主干是因为对这片盐湖的敬畏这一原因告诉观众。“文中不做明确结论,而仅仅提供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寓观点与材料之中的做法,则给读者一种‘结论得于自己’的感觉,可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观点的影响”。[2]186例如《干杯十年》一集介绍了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品酒师安同心在上海的葡萄酒推广之旅,在他十年的奋斗生涯中,酸甜苦辣个中滋味还需观众自己细细品评。

“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明示结论虽然简单直白,观点鲜明,但是在对外传播中可能给人以生硬的感觉,不容易唤起受众的认可心理。“寓观点于材料”虽然只给事实,但这种方式让受众不容易抓住传播者的准确意图,尤其对外国受众而言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在《走遍中国》中,“明示结论”占比为51%,“寓观点于材料”占49%,两项占比非常接近,如表1所示。将这两种方式综合运用,《走遍中国》在传播过程中避免了传播技巧运用的失衡。

(三)“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的巧妙结合

要想在传播过程中“打动”传播对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2]187即“诉诸理性”。例如在《珲春俄罗斯人的幸福生活》一集中,大量的数据说明了在珲春生活的俄罗斯人的现状。如“2009年,有22名俄罗斯人购买了房产”,“在珲春就业的俄罗斯人共有114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房价约合每平米一万一千多人民币,在珲春,住房均价只有每平方米四千人民币,2010年,柯切托夫夫妇花费17万人民币,在珲春买了一套房子”,等等。另一种方式是“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2]187即“诉诸感情”。在《走遍中国》中,自然景观多为充满感情的表达,如《潍坊——藏宝花园》、《鄱阳湖——候鸟天堂》、《富锦——锦绣福地》、《神农架——神奇九湖》等。其中在《富锦——锦绣福地》片尾处,用了“再一次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富锦成了锦绣福地”等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在《神农架——神奇九湖》中,多次使用“魅力的水蓼花”、“神奇魅力”等词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在《走遍中国》里,既有冷静的陈述,又有充满感情的展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的样本数占比相同,各为50%,如表1所示。两种技巧的巧妙结合,有利于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议程设置”理论的运用

一直以来,我国对外传播中的电视纪录片以政治、历史等题材为重点,这些题材很容易引起本国人的情感共鸣,但对于有文化差异的外国受众来说就难以理解了。因此制作这类节目时,不仅要在人员、制作、策划等方面下功夫,更要注重选题。

在这方面,《走遍中国》通过对重点议题的突出,让吉尔吉斯斯坦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节目。《走遍中国》将选题重点放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上,两项合计占到物态文化的一半以上,为63%,如表2所示。

表2 物态文化各指标 比值单位:部/百分比

《走遍中国》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是以文化与地理的方式进行展现的。如在《莫高窟的古往今昔》一集中,不仅介绍了有千年历史的七百多座洞窟,还揭开了尘封70年的保护历程,为中亚观众展示了现代化的数字莫高窟;在《迷人的阿尔泰山之秋》一集中,摄制组展开新疆阿尔泰山山脉的行程,走进中国十大最美村落之一的禾木村,领略多彩民族风情,在大草滩之上偶遇壮观的牧民转场,并探访童话世界白哈巴,聆听悠扬婉转的图瓦之声。《走遍中国》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点突出,使得外国受众即使不太了解我国的文化背景,也能够跨地域、跨文化地直观理解节目内容。

“西方对外宣传非常注意传播技巧的运用,其中之一即善于将观点和宣传意图隐藏在貌似客观、公正、中立的新闻事实当中。这种手法,既易于得到国外受众的信任,又符合国外受众接受新闻的习惯。”[3]我国的对外传播也要力求运用最佳的传播技巧来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 陶新艳)

[参考文献]

[1]刘红,焦若薇,等.新疆对外传播影响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6-5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6-187.

[3]姜鹏.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之策略思考[J].新闻知识,2006(1):8.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012-04

[收稿日期]2016-05-17

[作者简介]聂丹(1992-),女,吉林延吉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亚文化传播。周丽(1968-),女,浙江慈溪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亚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对外传播中的区域形象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编号:12XXW00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策略研究”(编号:23)的阶段性成果。

Analysis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Across China" by Xinjiang Television Station

NIE Dan ZHOU Li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830012)

Abstract: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on eff ect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hina" made by Xinjiang Television Station is broadcast in Kyrgyzstan, and it uses properly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one-side tip" , "expressive conclusion" , "combination of perspectives with material", "appealing to reason" and "appealing to emotion” . The theory of "agenda setting " is helpful in achieving excellent communicative effects.

Key words:Across Chin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kills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新媒体时代区域媒体对外传播的创新和转型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对外传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新常态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