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陆地棉原种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6-07-27孔祥伟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奎屯833200
孔祥伟(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奎屯 833200)
北疆陆地棉原种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孔祥伟
(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奎屯833200)
摘要:陆地棉的田间整齐度、抗病性、产量、纤维品质整齐度与品种纯度密切相关,陆地棉品种纯度越高,以上性状表现越优异。在陆地棉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品种纯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年限,目前存在重视陆地棉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脱节的现象,棉花良种繁育是陆地棉新品种选育到用于大田生产的中间环节,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成功后,使用陆地棉“三圃制”才能保证其种子纯度,只有按严格的良繁程序,才能生产出达标的原种用于良种繁育,从源头保证陆地棉新品种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关键词:北疆;陆地棉;“三圃制”
陆地棉育种、良种繁育和大田原种生产密不可分,大田生产使用的多为原种一代和原种二代。目前,各农业科研单位在完成陆地棉新品种选育工作后,新审定的陆地棉新品种大多由种子公司扩繁经营用于大田生产,但由于种子公司良繁机制不规范,使得陆地棉新品种在育种完成后到用于大田生产过程中缺少了关键的“三圃制”中间环节。一般培育1个陆地棉新品种,从杂交组合、南繁北育到生产示范至少要10年以上,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陆地棉“三圃制”中间环节的缺失,造成棉花品种纯度下降,使棉花品种在大田生产过程中减产、病害加重、棉纤维整齐度降低,棉花品种纯度退化,严重影响了棉花新品种在大田的使用年限,致使综合性状较好的棉花新品种也难以在大田生产过程中长时间推广[1-2]。
1 北疆陆地棉育种、良种繁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科研单位多以育种为主
多年以来,科研单位主要从师科委、兵团科委等上级部门争取课题,课题多以5年为1个周期,棉花育种课题主要以选育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为主要目的。科研单位在一个5年计划内,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就完成了课题任务。棉花新品种审定后,因受科研单位新品种推广奖励机制不健全、推广人员不足、推广经费少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棉花新品种推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农业科研单位与棉花种子公司在工作中侧重点各不相同,农业科研单位以出科研成果为主,棉花种子公司大多主要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农业科研单位与棉花种子公司如何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把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转化成社会效益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1.2棉花种子公司多以效益为主
正规的棉花种子经营公司应具备科研育种、良种繁育、种子加工、售后技术培训、跟踪服务等职能部门。科研育种是关键,规范的良种繁育、种子加工是保证,优质售后技术培训跟踪服务是保障。有些种子公司以短期效益为主,注重销售,抓短期效益,对需要长期投入的育种、良繁等关键环节认识不够,存在投入人力、物力严重不足,忽视科研育种、良种繁育、售后技术培训、跟踪服务等现象,或普遍存在直接购买棉花品种进行繁育,去杂保纯、良繁体系跟不上,难以生产出完全达标的种子,这种采用拿来主义的经营策略,从表面上看是陆地棉新品种在生产中出现了减产、纤维长度缩短、纤维品质整齐度下降、品种退化等问题,实际上是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陆地棉“三圃制”技术要点进行规范操作,其结果是严重缩短了陆地棉在大田生产中的使用年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2 北疆陆地棉“三圃制”技术要点
2.1单株选择
选择单株是原种生产的关键,单株选择应在原种圃、株系圃中选取,也可在纯度高的大田中选典型株。单株选择要求被选单株具有典型性,先从品种的典型性为依据,选择株型、叶型、铃型等特征、特性符合原品种的单株。在典型性的基础上观察丰产性,目测结铃和吐絮、绒长、色泽、马克隆值等,手测纤维强力。有检疫性病虫害的单株不选。在结铃盛期观察叶型、株型、铃型等形态特征并做好标记,在吐絮后期收花前,观察结铃和吐絮情况。抗病品种要进行剖秆鉴定。单株选择数量依下一年株行圃面积而定,当选单株,每株收中部正常吐絮铃5~8个,一株一袋,晒干供室内考种。室内考种主要依据单铃重、绒长、整齐度和色泽,纤维品质检测主要依据绒长、马克隆值、整齐度、色泽等相关数据相结合确定当选单株。
2.2株行圃
将上一年当选的单株种子分行种植于株行圃,行长一般为6~8m,依考种顺序排列,留苗密度适当。每10个株行设1对照行(本品种的原种),区段间要留出0.6m观察道,四周种植本品种原种作保护行。苗期主要观察记载株行的整齐度、生长势、抗病性等。花铃期观察株行的典型性和一致性。吐絮期依据结铃性、生长势、吐絮情况,鉴定其丰产、早熟、抗病等表现。在株行的不同发育时期结合对病虫害抗性表现,调查株行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感染程度。根据田间观察和纯度鉴定,进行选择与淘汰。1个株行内出现1株杂株就应淘汰,当结铃、早熟、丰产、抗病、抗逆、出苗等性状显著不同于对照的株行也要淘汰。
2.3株系圃
上一年被选的株行种子,种植于株系圃。每株系播种的面积,根据种子量而定。株系圃种植密度不得高于大田。株系圃面积较大,为避免差异,每系抽出部分种子另设株系鉴定圃,株系鉴定圃为10行区,行长8m,每隔10行设1个对照,以本品种原种为对照。田间观察、取样、测产及考种均在鉴定圃进行,结合观察株系圃纯度,做好田间观察、项目鉴定。决选时要根据记载、测产和考种资料进行综合评定。株系杂株率达0.5%的全系淘汰。如杂株率在0.5%以内,其它性状符合要求,拔除杂株后可入选。在株系圃收获、晒花、轧花、硫酸脱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人为混杂。
2.4原种圃
当选株系的种子,混合种植于原种圃。种植密度不高于大田,以扩大繁殖系数。在花铃期和吐絮期进行2次观察鉴定,并调查田间棉株纯度,要求严格剔除杂株,以霜前籽棉留种,即为原种。在原种圃收获、晒花、轧花、硫酸脱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人为混杂。
3 北疆陆地棉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的思考
北疆陆地棉只有走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的模式,才能保证选育的陆地棉有较长的使用年限。陆地棉育、繁、推广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克服重选育、轻繁育、多卖种子抓效益的误区,走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使北疆陆地棉在科研育种、繁育及推广过程中步入良性产业化轨道。
3.1做好陆地棉“三圃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单位具有研发优势,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从事棉花育种、良繁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多,陆地棉选育定名后,利用陆地棉“三圃制”可快速繁育优质良种用于大田生产,严格按照陆地棉“三圃制”规范扩繁良种,可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预防棉花新品种发生混杂,有效延长棉花新品种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加速棉花新品种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3.2棉花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联合做好陆地棉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科研单位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专业技术人员能熟练掌握陆地棉“三圃制”制种技术,但在棉花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存在营销和推广经验不足、跟踪服务不到位等现象。棉花种子公司营销和推广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但缺少能熟练掌握陆地棉“三圃制”制种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造成棉花市场品种退化严重。棉花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联合协作,将研发、良繁、营销等优势互补,从源头培育适应市场的种子,通过陆地棉“三圃制”制种技术生产合格的种子,才能使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参考文献
[1]陆作楣,承泓良,焦达仁,等.棉花的品种退化和良种繁育技术[J].种子,1988(3):34-38.
[2]陈立昶.棉花良种育繁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农业科学,1998(4):33-35.
收稿日期: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