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和异化策略下的术语翻译
2016-07-27沈群英付挺刚
沈群英 付挺刚
归化和异化策略下的术语翻译
沈群英 付挺刚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 626001)
摘 要:国际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术语连同它标记的新事物、新概念传播开来,术语语际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人们对术语翻译理论中对策方法的探讨。因此必然要厘定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这两对翻译术语,分析研究现有术语翻译方法,从而构建术语翻译的方法论体系,促进各种术语翻译方法、手段与技巧的正确运用。
关键词:归化,异化,直译,意译
引 言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科技发现和发明,这些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要用相应的词汇、语言符号来记载、陈述或标记。“科学的发展就是靠术语来固定每一步成果而往前推进的”[1],术语被视为“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2],“是专业领域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3],“常常根据科学概念、现象、事物的功能作用、学科领域、材料类别、外部形状、语音特点、发明人的姓氏等信息,选择相应的符号单位命名术语。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术语具有普及科学知识、使人类共同享用科学技术财富的功能”[4]。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术语通过语际翻译连同它标记的新事物、新概念逐渐传播开来。术语在不同自然语言之间进行转换(语际翻译)形成外来术语[5],这引起了人们对术语语际翻译方法论的重视和探讨。
一 术语语际翻译实践综述
术语语际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学中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这两对术语,这两对术语也一直是中西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通信方式:zwx_ftg@scun.edu.cn。
(一)异化与归化
异化翻译依据源语,译文保留原作中的异域文化和语言形式;而归化翻译依据目的语,译文采用目的语的文化形象和语言形式。可见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是判断译作归化、异化或二者兼得效果的核心。
异化与归化这对概念,有人称为翻译方法,有人称为翻译策略,有人称为翻译理论,还有人称为翻译原则。美国翻译理论家提出“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6]。刘英凯[7]把异化翻译称为“陌生化原则”。孙致礼[8]预测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趋向异化译法,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异化译法还要注意限度,讲究分寸,行不通的时候,还要借助归化法。石春让等[9]认为“科技术语翻译常用的意译法、音译法、形译法、意音兼顾译法、创造新词法等都以归化为策略。人们可以达成共识:术语翻译以归化为策略,以意译为方法。科技术语的翻译归化是正途”。曾剑平等[10]以“异化和归化是两种翻译策略”来研究异化译文的可接受性。
(二)直译与意译
李亚舒等[11]提出“直译是既传达原作意义又照顾形式且为译者所接受的翻译。意译是传达意义不拘原作形式的翻译”。牛谷芳[12]认为“直译是在译入语中找到再现原文内容与主要意义,符合恰当原则,符合译入语规范的常规对应语。意译是为了不违反恰当原则,在译入语中找到再现原文内容、符合译入语规范的非常规对应语”。
直译与意译这对概念,有人称为翻译技巧,有人称为翻译方法,有人称为翻译策略,还有人称为翻译原则。方仪力[13]把直译和意译既视作翻译方法也视为翻译策略。方梦之[14]把直译、意译、音译划归为自古有之的传统翻译策略。茅盾[15]认为直译是方法。林语堂根据翻译的忠实程度,把翻译方法分为直译、死译、意译、胡译,其中死译是直译的极端行为结果,而胡译同样是意译走向极端的行为结果[16]。田传茂[17]认为“直译和意译可以看作翻译原则,即译者践行译事所依据的法则。直译和意译也可以看作翻译策略、方法或技巧。若其背后隐藏有某种目的,可视其为策略;若与具体翻译过程相关,可看作方法;若能彰显译者的巧思,可视作技巧”。
(三)术语现有译法研究
凌渭民[18]对英语科技术语提出了意译、音译、音意兼译、形译四种翻译方法。吴仲贤[19]提出抽象名词具体化、词性转换、汉译增减、词序调整等术语翻译技巧以及避讳翻译和不宜音译的主张。希音[20]提出术语翻译用注音或直接写原文行不通,提出术语的译名以专家研究、群众创造结合而统一,容许一词几译。张沉香、王小宁[21]提出调整科技术语传统的意译为主的汉译策略,适当加大音译和直接借用英文原词的比重。郭爱萍[22]主张英语科技术语汉译宜以“仿造为主、音借为辅”。李宇明[23]提出将外语中的科技术语引入到本族语中最常用的有意译、音译和形译以及一些变式,但是意译优先。王博[24]提出英语科技术语“意译、音译、音意兼译、象形、原样拷贝”四种翻译方法以及“就单个词来讲,意译就是直译”。袁宜平[25]提出科技术语的零翻译策略,零翻译直接等同于移译。石春让、杨蕾[26]提出术语零翻译法是移译法、音译法、意译法派生出来的多种样态的翻译方法,不同样态的翻译法包含的零翻译比重不同。樊林洲[27]提出术语翻译首选直译,认为意译等解释性翻译有失术语的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牛谷芳[12]认为“整篇译文好比一幅图案,直译部分好比白色的底子,意译部分是分布于其上的深浅不同的花纹。从这个角度看,科技译文几乎是素色的,诗歌译文则仿佛是五彩斑斓的绣品”。
由此可见中国学者对术语译法的论述之广。不过大多数学者仅研究外文术语汉译方法,对中文术语外译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大多数学者在具体实例的翻译中把直译、意译与其他译法并列而论,难见其间并列抑或从属的位次,其中术语翻译方法应首选直译还是意译,术语翻译是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焦点问题。
二 术语语际翻译方法论的构建
术语语际翻译的应用性理论包含翻译原则论、翻译标准论、翻译认识论、翻译方法论等诸多方面。术语翻译方法论是用于翻译实践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是以术语翻译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探索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构筑翻译术语的方法框架,研究方法建立的原则、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应用方法等理论。术语翻译方法论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大的效益等。术语翻译方法论与术语翻译具体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并非完全一致。翻译方法论指导具体翻译方法的根本方向和选择;翻译方法是在方法论指导下对作用客体(术语)认识基础,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和方式等,在实践中能否奏效取决于它对客体的适应程度,方法的实施过程不但检验方法本身而且深化对客体的认识,认识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方法的制定和选择,当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时会影响到方法论。
由于方法与人类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层次性相对应,方法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适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层次。术语翻译实践理论“由于‘位’(基本立足点)的不同,可使观察和研究事物的视角不同、结论不同,可使判断事物的价值观迥异、方法论迥异。以本位观发展的理论与以外围观发展的理论可以在实践的层面产生不同的结果”[28]。术语语际翻译的对策方法论是一个多层级的架构范畴,笔者尝试构建如表1所示的术语翻译方法论,形成以异化、归化为指向,以直译与意译框架下的音译法、移植法、形译法、音形意组合等翻译手段以及增、减、改、仿等具体变通技巧的层级体系。
表1 术语语际翻译方法论的构建
(一)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归属——翻译策略与方法
笔者认为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是翻译学上非等同的两对术语,同属于翻译对策方法论范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上下位关系,正如刘艳丽与杨自检[29]所言“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
归化与异化是较宏观的概念,基于社会文化、政治意识等外界语境因素,关乎译者和读者的心理倾向、翻译目的和翻译结果等内容,带有一定意识形态的色彩。其作用有对翻译对策和具体的翻译方法、技巧的选择具有暗示、导向作用,对各种翻译方法、手段、技法的运用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检验、评价的依据和指向,权衡译作读者接受程度、译作对目的语的功效等。
而直译与意译是中观概念的术语,关乎翻译对象本身、翻译活动本体,涉及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具体翻译手法甚至技巧的取舍、运用,解决如何译的问题。直译是以源语的表层意义和形式为取向而意译是以源语的深层意义和目的语的形式为取向的翻译方法,一般而言“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30]。但有时直译也会有归化效果,意译也会有异化韵味,如“钛”就是采用归化策略以直译法中音译手段(把titanium的缩写ti音译为“太”,再加属性“钅”偏旁)形成的术语。正如蔡平[31]所言,“直译的译文不一定都是异化的译文”,“只有当直译和意译使译文读者在语言文化上感到新奇甚至不适应,才可视为异化翻译;同理,只要译文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在语言文化上没有距离感,直译和意译都可视为归化翻译”[17]。
“策略不同于方法并高于方法。策略是为了完成一件工作而具有的一个系统化、有一定计划步骤、并通过一定手段才能实现的翻译意向,策略包含了一定的目标、规则和技能。方法是出发点,策略是归宿。就翻译活动而言,策略涉及翻译的目的及目标的实现,方法则与理解和表达的具体操作‘程序’相关。”[17]翻译策略可以理解为译者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持的心理倾向以及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方式的总和[13]。翻译方法是实践层面一个大而全的概念,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其下有常规的手法和非常规的手段甚至解决操作难点的技巧,翻译技巧属于翻译方法的一部分,二者不能等同;各种术语翻译方法、手段、技法可获得异化或归化的效果,故此不能将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混为一谈。
(二)直译、意译模式下的具体翻译手法与技巧
翻译的主要问题从来就是直译或意译的问题[32]。许崇信[33]认为“直译和意译是完整翻译中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一对术语。在一般情况下,直译应成为翻译方法的基础,因为直译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是一种排除主观性、避免保守性、善于吸收新的表达手段、具有深刻社会文化意义的翻译方法。意译应成为一种辅助手段”。
笔者[34]认为“以直译为基础、直译与意译交替或结合才是术语翻译之道”。“就单个词来讲,意译就是直译”[24]。无论是独语素术语还是多语素术语,其翻译应首选直译,如果直译会造成晦涩难懂、难记、难用、费时、歧义联想时,那就结合或完全转向意译。作为术语翻译方法,直译是一种最省力的直接法,是一种直接以原术语为本的客观性译法。“术语直译,指照顾形式的术语翻译。直译中的形式取向包括语音和文字取向两种,即包括形译和音译”[12]。术语直译法以明显意义在不同语言之间转化为前提,以术语的音、形、产生或传播的快捷性以及专业性为据点,分为译义的“仿译”、义音形整体翻译的“移译”、译音的“音译”、译形的“形译”等四种快捷客观译法,其中以仿译为主要译法,直译词易于望词晓意或知源,而且大多数直译而来的术语易于对应回译。意译一般根据术语的表层意义,译出术语的文化、联想等深层意义,以及在语际词汇、语义空缺时采用的一种曲线、间接翻译法,即采用灵活的目的语形式再现原术语意义而难以再现原术语音、形,意译结果常常义明而难见其形,意译词很难一一对应回译;意译包括足额意译、增额意译、欠额意译三种翻译手法。由于“直译与意译是译事中一种基本手段的两个方面”[32],有时结合直译意译方法共同服务于同一术语的翻译,如术语构成的一部分仿译(对应直译)而另一部分义项意译的增额仿译、仿译加注、音译加注、移译加注等凸显语义的透明性和准确性。
归结起来,术语翻译方法论中最核心的仍然是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结合这三种译法的不同理论阐释和不同程度的应用,一级策略、二级方法、三级手段与四级技巧是整体与部分的上下位关系,合理归位。术语翻译有法可循,正如刘重德教授所说的“词无定义,译无定法”[35]。
三 结 语
笔者试图构建“以归化、异化策略指导下的直译、意译翻译方法,并延伸出各具形态的翻译手段和技巧”,构成宏-中-微多层级的术语翻译方法论,从而厘清整体与部分关系,促进术语翻译理论的完善,帮助译者“能够或力求以翻译理论(包括方法论)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自觉性,能够或力求以翻译理论的准绳(常表现为某种技能规范)自觉指导或检验自己的译作及整个翻译过程”[39]。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
[2]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
[3]吴丽坤.俄罗斯术语学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0.
[4]林春泽.关于术语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学刊,2011(6):135-138.
[5]叶其松.术语类型系统观[J].中国科技术语,2014 (3):5-9.
[6]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20.
[7]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J].外语研究,1999(3):51-53.
[8]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48-51.
[9]石春让,赵巍.科技术语翻译:归化是正途[J].山东外语教学,2010(1):81-86.
[10]曾剑平,潘清华.论异化译文的可接受性[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87-95.
[11]李亚舒,黄忠廉.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1-25.
[12]牛谷芳.再解析直译与意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S1):40-43.
[13]方仪力.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策略与元理论向度探讨[J].上海翻译,2012(3):16-19.
[14]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当代外语研究,2013(3):47-52.
[15]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37.
[16]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327.
[17]田传茂.略议翻译研究中的几个概念[J].语言与翻译,2011(3):51-54.
[18]凌渭民.科技术语翻译法[J].中国翻译,1982(1):42-46.
[19]吴仲贤.科技术语译名初探[J].中国翻译,1981(2):26-29.
[20]希音.也谈人名和科技词汇的翻译[J].电子技术,1964(7):49.
[21]张沉香,王小宁.科技术语的定名原则与译名的国际化.上海翻译,2007(4):31-34.
[22]郭爱萍.从构词理据谈科技术语的汉译[J].中国科技术语,2007(5):41-44.
[23]李宇明.谈术语本土化、规范化与国际化[J].中国科技术语,2007(4):5-10.
[24]王博.英语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新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5):134-136.
[25]袁宜平.科技术语的零翻译[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0(3):13-17.
[26]石春让,杨蕾.术语零翻译法的类别与功能[J].外语研究,2014(2):82-85.
[27]樊林洲.术语翻译问题的认知解释[J].中国科技术语,2014(4):26-31.
[28]刘宓庆.翻译理论研究展望[J].中国翻译,1996 (6):2-7.
[29]刘艳丽,杨自检.也谈“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2002(6):20-24.
[30]孙致礼.翻译中的“伪异化”现象[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95-100.
[31]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 (5):39-41.
[32]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88:45.
[33]许崇信.从现代翻译实践重新认识直译与意译问题[J].外国语,1981(6):30-34.
[34]沈群英.术语翻译的直接法和间接法[J].中国科技术语,2015(4):27-32.
[35]刘重德.词无定义译无定法——《英汉翻译例句词典》序[J].山东外语教学,1995(1):40-43.
[36]刘宓庆.论翻译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1987 (5):7-11.
中图分类号:N04;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3.006
收稿日期:2016-01-05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藏英隐喻文化跨域对比研究”(15SA0137)
作者简介:沈群英(1969—),女,四川民族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翻译。通信方式:826666752 @qq.com。付挺刚(1962—),男,四川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藏语言文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藏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Term Translation in View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SHEN Qunying,FU Tinggang
Abstract:Various terms are emer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society.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erms to be translated and spread with t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trade,culture and technology among different nations.Term translation methodology can be formed with the clarif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thus to help various translating means and skills in correct application.
Keywords: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