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体现

2016-07-27吴东波

教师·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义务资助责任

吴东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教育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与扩大。资源得到扩大与优化的同时必然导致高校学生的急剧增长,在这一背景下“贫困生”的群体应运而生并随之壮大。如何帮助本来并不富裕的他们解决因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后顾之忧,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经济负担,使其走上求学之路并顺利地完成学业,更好更健康地走上自己的人生规划旅途,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学生资助的德育工作也是要在不断探索中加以体现,育人是最终的目的,资助只是一种手段。要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新的方式、发掘新的途径。既要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又不得不考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比、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而探求途径的根本还是得从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出发,寻求最合理的方式,探求资助与育人的有效结合途径。

关键词:教育;资助;德育;责任;义务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03-02收稿日期:2015-10-10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民族兴旺发达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国民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不强,看的也是国民教育的程度。不管在怎样性质的社会中,无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教育都是一切不可忽视的原点。而在这兴教助教的路上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还有很多。

二、德育与我国高校资助体系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国外高校资助模式及启示 20世纪70年代,纽约大学校长约翰斯通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摊论,指出学费收入应当占到教育成本的30%左右。自此西方很多国家陆续实行大学收费制度,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贫困大学生问题。各国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不同的资助模式,如享受免费高等教育的挪威、芬兰、瑞典、丹麦以及德国;只需要缴纳低额度学费的法国、奥地利、比利时等西欧中南部国家。还比如英国大学生可以“投资模式”向国家贷款,资助自己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后,年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时候,需要每年返还部分贷款。而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则是在多元化经济的孕育下,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模式资助贫困学生,其主要表现在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多变的投资及资助方向、灵活的多元化资助方案上。

四、德育的功能及其研究意义 德育功能,是德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方式,同时也是德育价值的表现形式。德育作用效果的好与坏、大与小,是德育功能体现的结果。在德育最好功能得到发挥的同时,我们所追求的表现效果必然会得到完美的展示。而德育的结构体系的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德育功能的完整性,所以完善德育的结构体系是得到优秀德育功能的最佳途径,这也是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在德育功能中的体现与运用。从整体阐述了:德育功能的本质、德育功能结构形式、德育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表现方式等,并探索总结了现代社会条件下德育功能发展趋势。德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我国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科。同时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虽然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我们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对我们个体及社会进行约束,但是最重要的建设莫过于德育意识的普及,这是一个国家内在涵养的体现,同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个人习惯,完善的德育体系是学生健康成长道德环境,这也是养成习惯良好的引导方式。德育环境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五、德育功能的体现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体现,是指学校的德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挥某些性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方面是指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对社会的政治体系、经济发展、文化流传发生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并不是在这一过程中以某种形式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学校对学生的德育需要通过教育系统本身的大循环来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大多是潜移默化的,没有明确表现形式,通过塑造好德育对象的品德和人格,通过德才兼备的产品来影响德育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社会功能在高校资助的过程中体现得并不明显,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意义深远,可以用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简单来讲。学校、政府、社会对贫困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资助,让其完成学业,使之最后成为有益于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德育的个体享受功能

道德可以使一个个体实现某种精神上的需要,感到奉献于社会是一种人生幸福的体现,是个人价值的提升,并且从中得到满足、快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可以理解为某种过程的蜕变,正如化茧成蝶般的升华,从帮助别人到乐于助人再到助人为乐。简单的文字用不同形式的组合却是意义上的升华,这就是我们在帮助过程中对这一功能的最好的体现方式。在我们的资助体系中对于个体享受功能的体现最明显、最直接,是社会力量资助的体现,社会力量在资助过程中或者资助本身,就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体现,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人格升华的享受。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教育本身特性所体现出的价值属性;二是德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动机发生的作用、方向引导的作用、习惯产生和方法上的支持作用。

4德育的经济功能

德育经济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是这种影响太不明显,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是在现在的经济体系下才衍生出来的研究课题。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在生产应用和社会实践中体现的,将生产应用与社会实践结合就不难看出德育经济的形成过程。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伴随着生产实际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体现出生产要求和实际生产需要所形成的德育经济的合作特征。现在德育经济的内容在继承传统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民主公平、法制和平、科学高效等现代化的观念意识。现代德育的内容更贴近生产和实际的需要,在经济市场上的体现突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辅相成。

5德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的范畴太大,既然是高校资助的文化体现,不如就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来以小见大。校园文化的发展是学校德育表现极其重要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可以作为传播德育文化功能的一种载体,借助于这种形式依托这个载体,学校德育能够更加脚踏实地和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是学校德育极其有效的一种表现途径,我们可以利用这种途径更好地扩宽学校德育的渠道,让学生的德育生活得到更广泛的体现,使学生的德育生活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表现方式更加生动有效;校园文化同时还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条件,应当利用好这个条件,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规律。以此之鉴,社会文化的文明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而这也恰恰是要从学生时代就要加以引导和约束的。

六、结束语 培养学生成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学校的教育,高校培养他们艰苦之中能奋斗前行的意志,教育他们做人最基本的诚实守信的品行,督促他们在习惯中养成勤俭尚德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励志成才贡献社会并回报社会,促使他们产生感恩母校的感恩意识。高校的责任还应该包括努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从建设校园德育文化角度进一步深化发掘资助的理念。资助只是德育的一种手段,育人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高校必须将助学、德育、扶贫、励志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我国高校贫困生工作任重而道远,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也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健全,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德育的功能〖J〗中国德育,2008,(9).

〖2〗付爱敏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0).

〖3〗曲绍卫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6).

〖4〗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2015)(本专科学生)〖EB〗http://www.xszz.cee.edu.cn/ziliaoxiazai/2015-06-26/2264html,2015-06-26.

猜你喜欢

义务资助责任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