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经济背景下博物馆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2016-07-26陈秋宁陈鹏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管理思想体验经济创新路径

陈秋宁++陈鹏

摘要:体验经济作为商品经济与服务性经济的延伸,体现了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文化产业内众多行业而言,体验要素的注入与产业融合的趋势为文化消费与产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路径。而博物馆开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重要一环,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型更新则凸显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体验经济特征与文化产品属性出发,探讨了博物馆在体验经济时代有可能寻求的创新管理思维,并针对一系列可能的革新,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体验经济;博物馆管理;管理思想;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绪论

伴随着云平台与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体验与共享成为构建新型商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方面,并在各个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得到了众多探索与应用。一方面,体验为强化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情感涉入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另一方面,共享为资源与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二者在行业内的良好应用,促进了体验经济与共享经济的形成。在此背景下,文化行业依托政府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突出表现为3D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等体验型技术在产业内的相关应用。

由于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在其管理思维革新的进程中,必须以产品为核心,兼顾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实现新兴业态的打造。而博物馆、画廊、展览空间等肩负重要文化教化功能与文化产业开发意义但尚发展不成熟的一类文化行业,不论国有或民办,多年来都始终面临着资金短缺、客流量不稳定、大众参与程度低等种种问题,且大多仍以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模式践行着传统的收藏职能,未能取得突破性大发展、大飞跃。因此其亟需在新的经济形态下探索开创性的管理方式,以更好地建设自身、完善文化产业价值链、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因此,研究体验经济背景下博物馆管理思维与路径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二、体验经济时代与博物馆管理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最早提出“体验经济”这一概念,即有意识的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1]。当代体验经济的核心在于交互性与关系性,概括而言即为通过增强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激发消费者共鸣来增加其对于商品的购买冲动与需求。在这一经济形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作为一种典型的体验式业态,具有极强的商业价值与聚客效应。根据赢商网大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度最受关注的文化产业品牌前五十名中,创意书店上榜数量最多,其次是体验性手作培训品牌,而艺术展馆、博物馆以及文化馆品牌在榜单内均不足五个席位。这从侧面显示出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内行业发展尚不均衡。博物馆管理,学界往往将其拆分为两个层面的研究,其一是宏观管理,其二是微观管理。就宏观管理而言,主要以政府为管理主体,对于博物馆市场、盈利、发展进行系统的协调与管控;就微观管理而言,主要以博物馆馆长或相关工作人员为管理主体,对博物馆的管理体制、思想、文化以及手段进行实施与执行。传统的博物馆管理主要是为了彰显其收藏功能,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娱乐、休闲、文化教化职能日益凸显,这也为其管理思维提出了新的方向。博物馆学家约翰佛克将参观行为全过程定义为博物馆体验,他指出博物馆体验并非单向的,而是个人条件、社会条件、环境条件共同构成的互动的体验模式[2]。这一定义虽然强调了参观博物馆这一过程中的参观者的物理介入,却未能注意到参观者情感涉入的强弱,即与展览品之间体验性互动的程度。而对于当代博物馆应该实现的转型而言,其定义更应深化为“体验式的博物馆体验”。

究其根本,博物馆仍旧是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所指出的“以产品为核心”的文化商品,它必须尊重自身的文化性而不能单纯地迎合市场需求。体验经济之所以为博物馆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增强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性、聚合性提升客流量与其他资金收入,从而在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管理的创新趋势

1.管理体制层面

体验经济时代的博物馆管理,是一个具有高度活跃性、交互性的过程。首先,它要求博物馆管理人员具备极为敏锐的市场视角,能够抓住参观者的关注点与需求所在。同时,体验型博物馆的构建无疑需要大量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亦即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体验型博物馆要求的高度关系性强调展览的效果反馈,以便及时获悉观看者的实时体验感受。

基于体验经济构建体验式博物馆,应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革新。第一,应完善部门设置,增进信息互通。以我国国有博物馆为例,其大多仅仅有保管、陈列与群众工作三个部门,且各部门之间权责分离,难以形成互通互联的信息网络。这一方面造成了外界信息与博物馆内部流通不便、获取阻塞等问题。因此,在体验式博物馆构建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部门设置与协调,如增设策展部、审核部、市场部等,统筹管理藏品购入-藏品注册-藏品展览这一闭环。第二,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推广博物馆品牌。举例而言,大英博物馆的所有大型特殊展览,都会寻求企业赞助。实际上,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相关机制的缺失。而体验性展览对布展设计要求很高,唯有大量资金支撑的高质量展览才能够保障并益于观众接受、欣赏展品。第三,应建立展览评审机制,及时获取效果反馈。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机制缺乏对展览效果的评估与反省,这对于长期展览的完善与参观者的聚合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西方,博物馆、美术馆推行一系列各种各样的评审机制。如英国为确保私人博物馆达到一定水准,由公益机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评审博物馆的章程和收藏,以一种非管控的方式去规范这些机构。综上所述,我国应综合国情,构建一套完整合理的评估指标与评审机制。

2.管理手段层面

上文谈到,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管理思维的革新,很大一部分来自科学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为了在保持展览文化性的同时,博物馆管理必须将其目光延伸到整个文化产业市场,一方面,需要与公众当前的文化消费观相契合;另一方面,需要对参观者有清晰明确的社群观念,即充分了解各种参观群体的不同需求。

一方面,博物馆应积极引入先进科技,实现科技策展管理。通过对3D、4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感官传媒技术手段的应用,构建交互性、参与性的博物馆展览空间与展览体验。如Woofbert VR近日就推出了一款应用于Oculus VR的Samsung Gear360°全景应用,这一技术被伦敦Courtauld画廊应用于管理中,使全球观众都可以参观到画廊内的各种展览品。同时,这样一种跨界结合的免费应用可以实时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学者、教育家及艺术机构的反馈意见,拓宽了优化博物馆管理的渠道。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博物馆进行管理手段创新,应该尽可能多的引入时代热点与文化热点元素。2015年于浙江乌镇成立的木心美术馆,着眼于当代人关注的文化缺失问题,以木心的一生为主要线索,引入了尼采、林风眠等一众相关哲学家、艺术家的展览品,这不仅满足了体验经济中不同博物馆参观者的个性需求,也体现了很强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我国博物馆管理还应该积极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管理模式,并将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创新出一套全新的博物馆管理手段。

3.管理思想层面

体验经济下的文化产业与博物馆产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在管理思想层面主要体现在管理方式的“去中心化”与管理人才的多样、多元、多层化。体验式博物馆所具备的高度互动性与交互性要求博物馆管理团体对互联网、新媒体、文化市场的变化与动向熟悉掌握,这就要求其必须注入独特化、个性化的管理思想,如日本画廊经营人小山登美夫所指出的,个性的管理者才能够塑造出个性化的博物馆。

基于体验经济的博物馆管理思想的变革,宏观而言,应立足于当前文化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促进管理模式由上下级部门转变为头脑风暴式的平行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层面的“去中心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激发博物馆各层各级管理者的思维与灵感,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营造自由独特的体验空间,发挥品牌效应。中观而言,博物馆应主动寻求与独立策展人、艺术家的合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当代艺术家所具有的固定市场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博物馆的信任感,更加重要的是当代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所具备的行动派、体验派特点,可以使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产生联动。诸如科隆艺博会内“独立于语境”的“0游行”,促使科隆艺术博览会更具声名,实际上就从侧面证明了新的管理思想注入与衍生能够为博物馆重现活力提供驱动。微观上,博物馆应积极寻找、吸纳、吸引新型管理人才的加入与参与,形成文学、历史、艺术、经济、管理等多重学科兼备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圈层,这将极大促进博物馆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转型与创新。

四、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管理的路径支持

1.法规支持:加强宏观引导,推进法律助力

在西方文化标准和文化系统话语强势中,我国博物馆与中国当代艺术一样经历着政治、文化、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变革[3]。而体验经济时代所具有的快速共享、强化体验等特点,使得博物馆管理创新仍旧面临着诸多困难。对于支持博物馆管理创新而言,最首要的是从宏观层面实现公共规制的保障与维护。

第一,政府应出台更多相关政策与公共规制,扶持全国各类博物馆的创新发展。仅仅依托国家补助的国有博物馆难以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而无力占据市场的民办博物馆亦缺乏顺应体验经济的能力。因此政府应以宏观保障博物馆的资金来源、融资投资渠道,强化博物馆产业生存权、文化权的合法性;第二,政府应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各个要素的流动,优化博物馆供给。这一方面要控制中低端供给,另一方面要兼顾结构与制度改革,实现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结合;第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避免博物馆产业领域不必要的争端。政府应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维护原创艺术家的作品创作权与相应展览权、售卖权,形成科学、完整、有序的法律制度保护体系,为博物馆产业在体验经济时代谋求新的管理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产业融合:增强科技扶持,优化资源配置

科技已经成为体验经济时代文化科技企业寻求技术、创意与资本融合路径的新引擎,“互联网+文化”思维引领着产业主体实现产业革命。自2014年起,我国政府着眼于宏观扶持、融资机制、创新导向等维度,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互联网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融合促进的政策规制,核心均在于依托互联网技术驱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化科技企业已经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实践探索了新型文化业态,基本形成了以个性定制、体验服务、智能服务为核心的建构体系,彰显着文化资本与科技资本在市场机制碰撞中的金融杠杆作用。

就博物馆产业而言,依托产业融合实现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的变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一方面,博物馆通过主动引入科技,实现自身业务与管理的创新;另一方面,新型博物馆产业能够再次与其他产业互相融合,继而促进全业态下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入文化科技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建立产业融合的长效机制,对于政府制定具体政策、企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以及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迸发活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自主创新:实践创新经验,积极培养人才

从微观而言,博物馆积极谋求新型的管理思维,以自身之力打造博物馆品牌;从宏观而言,政府应重视博物馆产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为体验经济下博物馆管理模式的转型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

博物馆应努力寻求融资渠道,利用体验经济时代交互性与共享性的特点,实现资金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创新模式。政府应鼓励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文化创意型人才兼备经济、管理、艺术等多方面的基础能力;应让高校学子充分了解当下博物馆产业发展现状,并以赛事、考察等形式鼓励学子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应与各省政府进行良好协调与合作,针对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管理创新问题,为学子提供相关培训,使其成为真正具备多项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骏.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与营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2]伍亚婕.试论博物馆陈列中的互动体验展示[D].复旦大学,2008.

[3]艾未未.此时此地[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乐俏俏.体验在博物馆学习中的意义及其实现[D].浙江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管理思想体验经济创新路径
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信息交互设计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践研究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出版业态下民营实体书店转型发展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