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意识形态建设的几个辩证统一

2016-07-26李国泉陈锡喜

理论探索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人民性党性

李国泉 陈锡喜

〔摘要〕 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和深化,关于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党性和人民性、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等方面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实践遵循。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辩证统一性,党性,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6)04-0056-06

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关系,而内在规律必然蕴含于这些关系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在于对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党性和人民性、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等方面辩证统一关系的阐发。全面领会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中的辩证统一性,对于更好地遵循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工作涉及的种种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统一

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问题,是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厘清和解决好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对这两方面工作作出的定位,科学阐明了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在新的条件下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指明了方向。

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分别对应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两者的手段和目的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经济工作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其目的是通过扩大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并借助于交换和分配等手段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经济发展是追求实现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它不仅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更离不开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而意识形态工作则对应于精神生活领域,指的是通过思想意识的生成、宣传、教育、斗争等方式为某种特殊利益进行辩护,把其所主张的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普遍化的过程。它既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也是争夺人心的斗争,目的在于增加社会成员对于现存利益格局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在此意义上,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是相互矛盾的,这种对立的属性关系恰恰为实现两者的统一提供了必要性论证。

习近平深刻阐释了这两方面工作的统一是否可能与何以可能的问题,他首先阐释道:“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 〕1这个论断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更是对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2 〕591,而思想上层建筑又对人们的经济实践和社会关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经济建设能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后者不能游离于前者。正如习近平所言,“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1 〕15。这揭示了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依据,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二者“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 〔3 〕,否则就会陷入经济决定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泥沼。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但不能据此作出人类社会发展只是经济发展之自然结果的判断。把经济因素当作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歪曲,这恰恰是恩格斯在晚年所极力批判的“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4 〕591事实上,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条件下,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日益成为全局性的问题。习近平多次指出,政权的瓦解通常以思想意识领域的失守为起点,“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5 〕86。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共产党垮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我们既要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又要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同时还要在它们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是把握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实践要求。

二、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辩证统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目标的重要性进行阐发,并深刻揭示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关系。

共产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号召共产党人团结起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2 〕30共产主义究竟是一种社会理想,还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如果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美好社会的蓝图,那么这种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就只能是一个游荡的“幽灵”;倘若只是把它看成一种现实的运动,那么这种运动就仅仅是没有方向、行无依归的过程。因而,习近平反复强调它们之间的辩证关联,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6 〕116这是因为,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理想愿景,其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向往为当代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应然状态,还往往以包含共产主义因素的运动的方式而呈现,后者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解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后来的世界尤其是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所产生的深远意义。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等人把共产主义理想化的观点时,就鲜明强调共产主义是产生于现有的条件的“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7 〕539。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价值旨归,但马克思、恩格斯却没有对这一理想社会作过多的操作性描述,原因在于他们对各种“不切实际的共产主义”始终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交融,是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得以产生的根源。从历史上看,脱离中国实际去高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主义”的口号是有深刻教训的,“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 〔8 〕5是否主张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将共产主义与其他错误思潮相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之一。一方面,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 〔9 〕。所谓“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要像革命战争年代一样做到对共产主义理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解决的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缺失,必然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而究其根源在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6 〕116。这里涉及的是世界观的问题,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个最高理想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接力奋斗。承认远大理想的现实性并为此付出行动,是对“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的有力驳斥。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任务也不尽相同。在民主革命时期是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则表现为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改革开放以来又转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言之,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工作;而没有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的实现就会成为空想。正如习近平所言,“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 〔8 〕5。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工作既要宣扬共产主义的理想性,同时又要倡导其现实性、增强人们对现阶段奋斗目标的认同,兼顾这两方面的属性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三、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问题,关乎意识形态建设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容回避的又一重要问题。重视对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关系的把握,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往往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一般来讲,为了获取多数人的支持和达到特定的目的,世界上任何政党都会宣称是“全社会的代表”,以言说的方式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包装成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意图以社会全体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7 〕552由此可断定,政党意识在外延上通常要小于民众意识,二者所代表利益和意志的差异在理论上是相互冲突的。而一旦政党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存在冲突,那么,其意识形态就带有虚假性。然而,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与其他政党相区别,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我们知道,党性和人民性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甚至“中国特色”的概念。所谓党性,是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是共产党意识的鲜明体现,不能简单地从某个党员或党组织去理解;同样地,人民性也是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是全体群众意识的集中体现,不能简单地从某个具体个人或群体去理解,这种共性为两者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如果全党的立场与全体人民的立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那么,党性和人民性就是内在统一的。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宣称是为共同福祉服务,但实际上其决策却往往由大财团、大资本家或者利益集团所左右。奉行自由放任的市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对财富创造和资本增值的贪婪追求,势必会以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为代价,这一点已被资本主义发展史所反复证明。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们无法实现政党意识和民众意识的统一。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种状况却恰恰相反。习近平揭示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天然一致性,提出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 〔1 〕21。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 〔2 〕44所决定的。而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等政党纲领的提出和实施,无一不体现了这个特性。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讲党性与讲人民性的统一,而不应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搞碎片化。讲党性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指的是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姓党,具体而言也就是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10 〕。历史和现实业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会丧失思想引领力和话语主导权。面对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影响,习近平反复强调,“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9 〕,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大张旗鼓讲、理直气壮讲、坚持不懈讲。针对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他指出,要不断提高宣传思想部门以及党委领导干部的统筹指导能力,坚持全党动手与部门负责的统一,努力“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 〔1 〕5,把党管意识形态落到实处。而讲人民性回答的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求秉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就是力量”的宗旨,做到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人民是个具体而非抽象的范畴,因而研究不同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共性与个性是讲人民性的题中之义。总之,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就是要在理论研究、宣传报道、文艺创作、思想教育等工作中把握正确导向,统筹好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关系。

四、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辩证统一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还有必要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斗争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习近平多次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并结合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和新见解,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方针和指导。

既然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那么就其本身而言,必然蕴含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统治阶级要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就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辩护性的功能,主要借助于正面宣传的手段为现存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合理性论证;二是批判性的功能,表现在通过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必要的斗争以揭示其不合理性。正面宣传包含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构建、创新与教育等环节,而舆论斗争既离不开行政、法律手段,更依赖于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上讲,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如果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不去占领关键领域和阵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11 〕564。而从现实来看,“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1 〕3。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不放弃舆论斗争,是习近平关于两者辩证关系的认识。长期以来,正面宣传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正面宣传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如果只满足于空洞说教、形式刻板、做做样子,主导意识形态不可能真正产生社会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也不可能深入人心。对此,习近平强调,重点是要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主导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1 〕3。而与此同时,对于各种可能危害社会主义政权和人民利益的言论,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特别是在互联网等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不仅要“敢于亮剑”,更要讲究战略战术,因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12 〕。值得强调的是,在说明意识形态功能的辩护性与批判性关系问题时,习近平突破了简单的两分法思维方式,阐释了“三个地带”思想。他提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可分为红色、灰色、黑色三个地带,并强调采取不同策略对待它们。对于正面舆论构成的红色地带,应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负面舆论构成的黑色地带,必须善于进行批判和斗争,尽量压缩其生存空间;而对于处在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有必要通过增强主导意识形态对现实矛盾的解释力去“争取”过来。因此,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的辩证统一,不仅内在要求加快建构起有深刻学理底蕴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以抵制“去意识形态化”的思潮,同时还需要在批判错误舆论时注意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和三个舆论地带的区分,避免陷入“泛意识形态化”的泥沼。

五、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

善于对过去的合理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对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性的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坚持和发展。

经验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看法。而对经验的总结,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通常需要经历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的过程。而创新的本质在于对传统思维定式的突破,一般通过理念、方法、手段、路径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而得以呈现。不难发现,要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式,依赖于对原有科学认识的继承和把握,后者是改革创新的思想基础。而另一方面,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如果拘泥于老经验而不愿接受和尝试新观念、新事物、新办法,就难免面临实践的困境。对于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多次提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善于总结我们党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还需要对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和做法进行扬弃。然而,某一次具体的创新过程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终点的到达,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的辩证发展过程就好比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运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13 〕296-297。应当指出,两者在过程上具有同一性,而在内容上却有所差异,因为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两个方面。尽管不能把它们完全等同,但对这个过程的揭示依然有助于我们把握习近平关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14 〕的论断。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立统一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取舍和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 〕4;而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他进一步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从世情来看,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利益的差异以及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相互较量日趋激烈;从国情来看,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或冲突的凸显,使得反映不同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从党情来看,各种社会思潮的交融与交锋,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导意识形态和执政党合法性构成了冲击。基于这些客观依据,习近平尤为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问题,并提出要适应形势的变化重点推进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三大创新”,同时还要兼顾内容、方法、制度等其他方面的创新。进言之,在体现创新的“时”(抓住时机)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度”(把握节奏)和“效”(讲究策略)的把握,而后者只有建立在对历史经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这恰恰是总结经验与改革创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统一性的体现。

六、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辩证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需要致力于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还要睁眼看世界。引导人们准确地认识、理解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习近平的殷切期望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抽象离不开具体,“最一般的抽象总只是产生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地方。” 〔15 〕4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有着自身鲜明的规定性,对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更是如此。质的规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的固有属性是理解当代中国的前提性条件。作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因而,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滋养下理论与实践互动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涵。对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特殊性,而这是由其历史文化基因和具体国情所决定的,并据此认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16 〕坚持这一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有利于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和自豪感。而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睁眼看世界,“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7 〕。而且,中国道路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是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国际交流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才得以彰显,其比较优势才能够呈现。而如果在对外交往与碰撞中看不到或者不愿坚守这种“特色”,那么,这种比较就显然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正如习近平所言,如果在国际比较中丢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那这样的比较就没有意义了。

意识形态工作要善于把握阐释中国特色与加强国际比较的关系。“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18 〕161,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国内仍然有一部分人由于认识缺陷或思想方法、政治立场偏倚而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具有迫切性。而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加强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在历史和现实中努力提炼、阐释、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习近平多次就此指出,要注重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众度出发,“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19 〕,引导人们在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定文化、道路、理论和制度“四大自信”。还应当清楚地看到,在国际舆论场上,西强我弱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问题产生的根源既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更是由于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经济地位不符的客观状况而直接导致的。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与反差,习近平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18 〕162毋容置疑,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致力于提高对外话语权的同时,对于世界大势以及各个国家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思想,有必要客观、全面、真实地向民众加以宣传报道。这是因为,这种相互交融与积极借鉴有助于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20 〕9。总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需要立足本国、彰显中国特色,同时也离不开放眼世界、树立全球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学会有机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自觉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归结起来,其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从总体上看,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这些深刻阐述,是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实际问题的理论回应,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的体现。在论述每一个关系时,都看到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强调双方相辅相成的特性。如果不承认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就否定了统一的必要性,而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恰恰是要努力实现这些关系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还坚持了作为这个规律展开和延伸的其他原理及方法。关于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认识,突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关于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关系的看法,体现了当前和长远、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法。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观点,强调了现象和本质、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关于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关系的阐释,运用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局部和全局、重点和全面的辩证法。关于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关系的论述,展现了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现象和本质的辩证法。关于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思想,包含了内因和外因、可能和现实的辩证法。准确把握这些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坚持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内在要求,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稳妥、有效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9〕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10〕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1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习近平在七大会址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2/15/c_111437

2592.htm.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1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

〔20〕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人民性党性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