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7-26李建荣王庭俊
李建荣,王庭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建荣,王庭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摘要]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加快学校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校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运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困境,从加强校企合作、加强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建设和加强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的运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2014年在唐山举行了主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因此,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现状
国外的学徒制一直处于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当中,鉴于国家体制与背景的不同,各国学徒制便逐步形成各自的特点[1]。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以及韩国的“产学合作”等模式,他们都寻求到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最佳结合点,作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存在共同的特征: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合法双重身份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现状
教育部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整体部署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
二、高职院校运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西方发达国家自推行现代学徒制以来,更多的是面向工业或者制造业,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还处于探索层面,运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师资队伍建设拓展不够以及教学评价机制落实不够等现实困境[2]。
(一)人才培养比较保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
一直以来,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也并没有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主要原因一方面目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保守。另外一方面,随着目前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实施,校企之间合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真正建立学徒制度,这些突出问题的解决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进行深度研究。
(二)课程教学比较传统,对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够
目前我们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上,一般学制都是“2.5+0.5”或者“2+1”模式,大部分都属于前者,一般都是前面2.5年都是理论学习,后面0.5年是企业顶岗实习。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基本都是紧扣课程教学,前5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偏重理论学习,除了短期的课程实习以外,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专项基础技能训练严重不足,综合实践技能训练非常缺乏。由于对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高职学生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很难适应岗位的实际要求,很快被企业所淘汰,最后使得顶岗实习也是流于形式[3]。
(三)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对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拓展不够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机构不断调整,对高职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因师资队伍薄弱,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从而很难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由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拓展不够,没有真正形成学校“教学导师”和企业“学徒师傅”双导师制的教学组织模式[4],所以很难实现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计划之间的无缝对接。
(四)教学管理比较单一,对现代学徒制教学评价机制落实不够
现代学徒制在教学方面实行双导师制,在教学管理中应充分体现岗位教学、岗位育人和工学交替。目前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一方面是现行的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明显不适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是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并没有纳入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实施学习过程性评价机制。因此,在没有经过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和参与教学管理的前提下,最终很难构建以目标为主和以可持续工作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评价机制。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要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明确学生的“双重身份”,界定主体责任,实现和推进招生和招工一体化。另外现代学徒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等多个部门努力达成共识,才能深入推行现代学徒制,才能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开始依托省级示范校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校企合作紧密型企业扬州嘉华电气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办学,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校推动现代学徒制实现双元岗位育人,也有利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得现代学徒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很快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加强课程改革,形成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加强课程改革,过去的“订单班”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实训操作或者实训专项训练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真正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很多方面还是流于形式。因此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老师与企业行业专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按照岗位任务、工作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岗位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示意图
(三)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专兼职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双导师”队伍主要是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资深技术骨干共同担任,一方面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教学案例,不仅弥补了校内实训专项的不足,也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目前最新电气产品的相关资讯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企业岗位的需求,教学评价需要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从现行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来看,关键就是实践环节中学徒制的设计,教学导师与企业师傅需要正确对接,这样才能实现工学合理衔接,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课程教学管理,制定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构建以目标为主和以可持续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5]。目前,我院为了充分体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将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同时纳入动态考核,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结语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就是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院将省级示范校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也是实现双主体育人的重要举措[6],不仅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加强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全面的教学管理体系,也对推进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王志伟.高职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0-14.
[3]黄享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19-22.
[4]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7-69.
[5]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80.
[6]许晓飞.高职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7-89.
[中图分类号]G712;TU8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3-0076-03
[收稿日期]2015-11-2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754);“江苏省2014年高等职业院校高级访问工程师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FG109);2016年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青蓝工程’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建荣(1979-),男,江苏姜堰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电气控制技术。
The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 in Higher-vocational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Major
LI Jian-rong,WANG Tin-jun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Yangzhou 225127,Jiangsu)
[Abstract]Carrying out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ccelera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and realiz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Taking the major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in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analyzes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four aspects:strength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strengthe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lectric automation;modern apprenticeship;talent 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