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提葡萄冬季修剪效应观察

2016-07-26周国华周成敏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遂昌33300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3000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周国华,周成敏,吴 健(.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遂昌 33300;.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3000)



红提葡萄冬季修剪效应观察

周国华1,周成敏2,吴 健2
(1.遂昌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遂昌 323300;2.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为研究红提在浙南山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结果特点和修剪效应,从短梢、中梢和长梢三种修剪试验比较,分析结果母枝不同的剪口粗度和芽位对结果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结果母枝(更新枝、当年结果枝)在不同选留情况下的差异性表现。通过研究,认为浙南山区避雨栽培下红提冬剪时结果母枝剪口粗度控制在0.8~1.2 cm为宜,且应以6~8芽中梢修剪为主,短、长梢修剪视树势、枝条老熟程度、结果母枝粗度和空间等情况结合使用,要特别重视更新枝的培育与选用。

关键词:红提葡萄;避雨栽培;冬季修剪

红提葡萄(Red globe)系美国以S45-48和C12-80多亲本杂交选育的优良晚熟鲜食欧亚种葡萄品种[1],1999年引入浙江省遂昌县[2]。该品种有丰产、优质、外形美观、口感适宜和耐贮运等特点[2],还具有可留树时间长、鲜销期长、可冷藏保鲜、消费者接受度高、成熟期与遂昌县旅游旺季相一致等特性,故认为在生态环境优良和山水旅游资源丰富的浙南山区适度发展红提产业,是可行和有前景的。

我国欧亚种葡萄被限制在600 mm降雨量以北的地区栽培,避雨栽培是克服这些限制条件的有效途径[3-5]。红提葡萄等抗性较弱的葡萄品种,在年降雨量500 mm以上的地区都应避雨栽培[6]。生产实践上,因农户修剪不当,往往会导致树体树形杂乱,红提对栽培技术要求高,如果管理粗放,极易产生“大小年”现象[7],严重影响种植效益。笔者从短梢修剪、中梢修剪和长梢修剪3种修剪试验比较,对结果母枝不同的剪口粗度和芽位对结果性能的影响,以及结果母枝不同选留情况下的差异性表现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红提葡萄的冬季修剪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地点在遂昌县北界镇周村村红提基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9℃,年均总积温6 134℃,无霜期251 d,降水量1 575 mm,集中降水量月份3月~7月上旬,占全年60%~64%,平均日照时数1 755 h。该地经纬度N28°44′35″,E119°12′36″,海拔220 m,水稻土。2011年种植,树龄4 a,株行距1.5 m×3.0 m。水平棚架架式,避雨栽培,多结果母蔓辐射状整形,结果枝采用8+3+4剪梢(摘心)处理,更新枝采用5+4+3+2+1剪梢(摘心)处理,副梢1~2叶绝后摘心或抹除处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红提常规标准化技术规程。

1.2 方法标准

冬季修剪于2014年1月红提深度冬眠时进行,根据修剪留芽个数分为短梢修剪、中梢修剪和长梢修剪3种,其中短梢留3个芽、中梢留6~8个芽、长梢留9~12个芽进行短截;每棵植株只采用一种修剪处理,4主蔓(结果母枝)“T”字型修剪。3种修剪处理,选取同一地块长势中庸、距离地面1.0 m高度处主干径粗达3.1~3.3 cm健康植株作为修剪试验观察对象,1个处理1株,随机排列,重复5次,共15株,60个枝条作试验观察对象。

于修剪当日就修剪处理的结果母枝,区分登记好是更新枝还是当年结果枝选留的,并做好其他分析记录以及定位定株登记和相关标识工作,对60个枝条进行定株定位调查剪口直径粗度,随后跟踪调查记录所有试验枝条的萌芽数、成枝数、结果枝数、结果枝所在的节位和结果枝上的果穗数,区分记录剪口芽及更新枝与上一年结果枝选留作结果母枝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试验期不疏除新梢及果穗,但摘心(剪梢)及副梢处理同其他田间管理一致。主干及剪口粗度以游标卡尺测量。文中所指结果系数均为结果枝结果系数。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全部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SR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修剪处理下的修剪反应

表1分析所见: 短梢修剪的萌芽率、成枝率最高,均较长梢修剪表现为极显著,但果枝率和结果系数最低,尤其果枝率极显著地低于中、长梢修剪,仅为18.18%,可能是短梢修剪的芽位不是红提花芽分化的最好节位,也可能是短梢修剪的重度短截效应刺激了芽头的生长势更表现为营养生长较强,短梢修剪的剪口往往较粗故不是花芽分化的理想标准,因此,生产实践上,往往用短梢修剪作更新处理;中梢修剪与短梢修剪的萌芽率、成枝率约90%,但果枝率有61.94%,显著高于长梢修剪的47.84%,极显著高于短梢修剪的18.18%;长梢修剪结果系数较高,但长梢修剪因顶部芽眼的抽生抑制基部芽眼萌发,故萌芽率和成枝率相对较低[8],但果枝率极显著地高于短梢修剪,显著地低于中梢修剪;还发现,长梢修剪的结果枝外移,枝多枝乱,影响树体通风透光,而中、短梢修剪方式下,枝条在葡萄架面上的分布均匀合理,通风透光良好[9]。因此,建议6~8芽中梢修剪作为红提冬季修剪的常规方式,短梢修剪作为次年更新枝的主要修剪方式,长梢修剪视枝条粗细及位置等情况而酌情结合使用。

表1 3种修剪处理下萌芽率、成枝率、果枝率的表现

2.2 不同结果母枝选留方式的差异性状

由表2可知,不同的结果母枝选留方式(更新枝或当年的结果枝作结果母枝),同一修剪处理下,萌芽率、成枝率差异不大;但不同修剪处理下,同一类型的枝条,往往都表现为短梢修剪的显著高于长梢修剪,短、中梢修剪间差异不大。尤为重要的是,同一修剪处理下,更新枝的果枝率和结果系数明显强于当年结果枝的;短梢修剪情况下,两类型的枝条差异性表现尤其明显,更新枝的果枝率39.13%,而当年结果枝仅为3.13%,结果系数前者高达1.78,后者仅1.00。因此,说明红提丰产栽培必须高度重视对更新枝的培养,最好选用更新枝作为结果母枝,当年结果枝只作补充备用。

表2 更新枝和当年结果枝不同修剪处理下萌芽率、成枝率、果枝率调查

2.3 结果母枝剪口粗度和剪口芽果枝率关系

表3显示:在枝条剪口粗度1.2 cm以内时,剪口粗度越粗,剪口果枝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剪口粗度1.0~1.2 cm时达到峰值88.30%,大于1.2 cm时,剪口芽的果枝率显著下降;剪口粗度小于0.6 cm的其果枝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组合。因此结果母枝剪口粗度控制在0.8~1.2 cm为最佳。

表3 不同粗度剪口芽果枝率

2.4 结果母枝上不同芽位对果枝率和结果系数的影响

表4表明:对距结果母枝基部1~12芽位抽生新梢的结果性能调查,第4~8节芽位上的结果系数和果枝率较高,结果系数均在1.40以上果枝率均在50.00%以上高位,至第7节芽位达到峰值;低于4芽位,高于8芽位,均下降,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说明结果早期的红提,结果母枝上第4~8节芽位的花芽分化最理想,是抽生结果枝最集中的几个芽位,修剪时,留8芽短截较保险,有利丰产稳产。这同楚燕杰等[10]的观察结果相近,也和王文举等[11]的设施红提花芽具有高节位分化特性的论述相吻合。

表4 结果母枝不同芽位上的新梢与结果系数、果枝率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调查观察结果表明,浙南山区避雨设施栽培下的红提,剪口粗度在0.8~1.2 cm范围的剪口芽的果枝率最理想;中梢修剪的萌芽率、成枝率与果枝率较短、长梢修剪,综合而言为最好;结果母枝上第4~8节芽位上抽生的新梢的果枝率和结果系数是最好的;选留更新枝作结果母枝的果枝率和结果系数明显好于利用当年结果枝作结果母枝的情况。建议红提冬剪时结果母枝剪口粗度控制在0.8~1.2 cm为宜,且应以6~8芽中梢修剪为主,短梢修剪、长梢修剪视树势、枝条老熟程度、结果母枝粗度和空间等情况结合使用,要高度重视更新枝的培育与选用。

要注意的是红提的产量由萌芽率、结果枝率、结果系数和穗重等因素决定的,而一定数量的果穗又必须由一定的叶片来供养,叶面积与新梢数量(结果母枝的留芽量)密切相关,因此实际修剪时还要根据预定产量,合理确定留芽量和负载量[12]。

参考文献:

[1] 孔庆山. 中国葡萄志[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黄传荣,张普清,朱志瑞,等. 优质红提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J].浙江柑橘,2010,27(3):32-34.

[3] 许大全. 光合作用效率[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贺普超. 葡萄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 刘 宁,赵文东. 葡萄设施栽培[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6] 王正文,杨 黎,杨 华,等. 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71-72.

[7] 孔凡浩,张乃军,张殿义,等. 浅析红提葡萄大小年成因及解决方法[J]. 天津农林科技,2009,(3):21-22.

[8] 王 蓉. 避雨栽培红地球葡萄冬季修剪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6.

[9] 白文范,张亚辉. 冬季修剪对红地球葡萄成花的影响[J]. 河北林业科技,2012,(5):8-9.

[10] 楚燕杰,董良利,王 军,等. 红地球葡萄结果母枝粗度、芽位与新梢孕穗率的关系[J]. 山西果树,2000,(3):3-4.

[11] 王文举,呼生春,冯小佳. 不同修剪方式对设施“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5,(21):60-63.

[12] 管仲新. 不同修剪方式对红地球葡萄不同芽位成花的影响[J]. 西北园艺,2007,(6):33-35.

(责任编辑:肖彦资)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6-0065-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6.021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简介:周国华(1972-),男,浙江遂昌县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周成敏

The Red Grape Winter Pruning Effect Observation

ZHOU Guo-hua1,ZHOU Cheng-min2,WU Jian2
(1. Forestry Technology Extending Station of Suichang County, Suichang 323300, PRC;2. Lishui Academy of Forestry ,Lishui 323000, PRC)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pruning effects of red grape under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condition in South Zhejiang mountain area,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ree pruning experiments of short shoot, medium-shoot and long shoo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tting width(diameter) and bud position on fruit bearing in fruiting mother branches, and the difference in fruit bearing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selection condition between the regenerated branch and the same year fruit bearing branch of different fruiting mother branches. The study found that during the winter pruning for the red grape under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condition in South Zhejiang mountain area, the cutting width(diameter) off ruiting mother branches should be 0.8-1.2 cm, the winter pruning should be practised mainly in the medium shoot with 6-8 buds, and the pruning of short shoot and long shoot should depend on tree growth vigor,the age of branch, the fruiting mother branch diameter and space.And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regenerated branch.

Key words:red grape;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winter pru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