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历史起源的“单一论”和“多元论”
2016-07-26卞开悦李颖
卞开悦?李颖
[摘 要]人类起源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当前古人类学研究和争议的热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支持非洲单一起源说。不少人甚至将早期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一部远古时代的“出非洲记”。
[关键词]人类起源;多元论;单一论多年以前人们就在探讨人类的单一论和多元论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出现,双方学者都在互相指责对方和抨击对方的不是,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人类起源的“多元论”指“地区多元论”,认为直立人是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分别进化为早期智人的,在他们看来,人类的进化是有很多分支的。而另一种人类起源的“一元论”是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的“诺亚方舟说”,他们认为只有留在非洲的直立人进化成了早期智人,然后大约十万年前的另一波大迁徙中,走出非洲,分散到世界其他地区,他们认为人类拥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而目前,随着新的科学方法比如说“历史方法论”被引入研究中,持“诺亚方舟说”的学者以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是对过去试试的记载。而方法论则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下面即从历史方法论视野角度浅析人类历史起源问题。
一、人类演化的几个阶段
人类演化的儿个阶段,最早的就是乍得人、原初人,接下来就是南方古猿跟地猿,这是440万年前开始,目前只发现于非洲,南方古猿一直延续到140万年以前。但是200多万年前,在南方古猿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种,那就是能人。能人化石发现越来越多,就有人主张分成两个物种,一个叫能人,一个叫做鲁道夫人。再接下来,到180万年前,又开始出现新的物种,叫直立人,直立人延续到20多万年前,也就大约在这个时候地球上出现另外一种人,叫做智人。智人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我们本身都是智人。智人年代只有20多万年,但又分两段,一段叫早期智人,一段叫晚期智人。
二、人类的单一起源说——非洲起源说
支持这种理论的主要是一些分子生物学者。他们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从DNA、关键蛋白质结构、免疫学、血清学等方面对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进行分析,从而在1987年提出现代人的“走出非洲学说”、他们认为,分布于全球的现代人群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是20多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与传说中的“夏娃”相符,所以“非洲起源学说”也称为“夏娃学说”。“夏娃”的后代大约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欧等地,并完全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亚洲、欧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的祖先.他们和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就是说在大约20万年以前,在非洲出现了像我们现在这样长相的人,大概在10万年以前,他的后代走出非洲,到欧洲、到亚洲,大概在6万年以前到中国,就把中国以前的比6万年更早的那些人的后代都取代了一一那些后代都没有后代,都绝种了。所以我们就是6万年前由非洲来的移民的后代。根据这种非洲起源学说,从非洲出来以后,他到各个地方,那些地方原来都有化石人,比如我们北京猿人也是其中的,大荔人也是其中的,但是这些人的后代后来都灭绝了,被从非洲来的这些人取代了。那么制造工具呢?最早的工具到现在为止发现的也只有250万年前的。这样看的话这所有化石都是在非洲,所以才会有人类起源地在非洲的说法。但是我认为,现在还不能做最后的论断。因为从历史来看,哪里发现最早的化石,人们就倾向于认为人类起源地在什么地方,当初在1891年在爪哇发现的爪哇猿人,1921年发现了北京猿人,1929年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那时候,人们都倾向于人类的摇篮是在亚洲。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人类学理论认为人类起源是因为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使得印度洋湿润的海风吹不到山以北的地方,所以喜马拉雅山北的地区就变得干旱,这个时候在那个地方森林就越来越稀,那么原来在森林里生活的古猿就不得不下到地面上,这样就变成人了。北京猿人的发现,更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所以当时大家相当多的都相信人类起源是在亚洲。
所以,虽然很多学者认为人类的起源在非洲,但随着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和科学发现,关于人类起源的认识也在逐渐变化。
三、人类的多元起源说
支持“多地区起源学说”的多是一些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者。他们的依据就是古人类化石及伴随在古人类身边的生活遗迹,如制造的工具。他们认为现在分布在亚欧的现代人就是由当地的古人类(直立人和早期智人)进化而来的,这些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是延续的。在中国大地上几十个地点发现的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古人类进化链,中国古人类有着明显的体质特征的连续性。中国人的主体是东亚大陆的土著居民。“多地区起源学说”代表人物之一是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
这种模式以中国为例,100多万年以前从非洲有一批猿人来到中国。他们繁衍产生后代,后来一直生长成北京猿人、大荔人。在欧洲、东南亚、非洲都同样如此。各个地区都有白己的进化路线。但这儿条进化线之问互相有交义,这意味着有基因交流,而且越到晚期越频繁。我们中国的古人类学工作者,包括我都比较相信后者。这个学说的证据就是中国发现的很多化石。比如门牙化石,这些化石中的上门牙都是呈铲形一一从后面看,牙齿的两边鼓出来,中问凹进去像煤球铲了一样。这种铲形的门齿,到现在还有80%的黄种人是这样的。而欧洲人只有不到5%是铲形门齿;非洲黑人大概有10%左右;澳洲土人就白分之二十儿。同样的门齿一直延续下来那么多年,那就证明了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延续下的。
持有不同观点主要是限定的前提条件不同,一元论说的是从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存在且有着共同的基因,即DNA的组成非常相似。持多元论的观点是从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发展因互相对隔阂的地域环境的巨大差异而讲的,从长期来看,人类文明发展是有所居住的环境决定的,环境不同,所发展出的意识形态即不同,一个不同的地域形成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这个地区的上层建筑,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一元论在政治观点上来讲,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能观察到的起源时期的人类古文明,都是独立存在着且又联系着。那些关于远古人类长途洲际迁徙的推测是缺少事实根据的。这也部分地回答了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中国各地的古文明最初都是独立发生的,在此后的交往中(这种交往包括征服与战争、贸易等多种形式),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文明体,简言之,中国文明的起源也是多源的。不管是“单一论”还是“多元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的孕育,对环境的要求相当苛刻,人类,既然能够在宇宙中存在,在地球上生存,我们就得感激生命的伟大。所以我们要探索真理,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规律,并用它来为人类向更高级别的演化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大学世界史》王斯德.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人类进化的足迹.北京》吴新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