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6-07-26孟金平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生数学

孟金平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已不再是简单化的知识传输,而是更加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小学生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从兴趣引导、激发自主意识、实施分层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独占了课堂,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没有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限制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与鼓励,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智慧,促进数学智慧的发展。

一、兴趣引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为主。但数学学科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不易产生兴趣。对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运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上,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化空洞性为生活性,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调动其思维与情感的参与,从而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少年儿童的特点一般都是爱动不爱静,让学生动手参加实践,他们会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带木条,自己动手,分别做一个三角形和其他图形,自己找方法试验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更好。通过试验,学生会发现只有三角形稳定性较好,而其他多边形在压力下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在课程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几名学生回答几岁了、过了几次生日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设置悬念:按理说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次生日,可是有一名小学生小红,今年12岁,她却只过了3次生日,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激起了强烈的好奇。教师因势利导:这个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本知识中,你们自己去找出答案行吗?有了好奇心驱动,学生就会非常主动地自主学习与思考,从而找到答案。

二、激发自主意识

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在掌握课堂主导权的同时,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还不适应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应该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意识的激发。对于较简单的基础性知识,教师要在教学导入上下功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在提示和启发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步骤,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目标。对于稍复杂的问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与讨论,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具体方法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联络人,教师巡回进行指导,讨论的结果交由教师进行评价。对于较困难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避免学生因无处下手而导致思维懈怠和停滞,而应把问题进行分解,从易到难,分开步骤,既让问题解决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又给予其一定的思考空间。如在初学除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学的乘法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每支圆珠笔3元,买6支需要多少元?学生可以轻易得出18元这个结果。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同样的价格,18元能买多少支圆珠笔?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学生很快就能推算出能买6支这个结果,但对于其中的道理还是半知半解。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到课本中去学习其中的原理。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分步骤的思考,完成了学习任务,其自身也收获了一定的成就感。

三、分层次指导

每个班级内,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智力层次都有所差别,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紧密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征等,让每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动力和空间、每名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得到发展。否则,如果全班学生一概而论,则很可是只是调动少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漠然观望,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按层次分别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同的任务、进行差别化的指导。如在教学线与角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在直线上,任意截取两个点,然后用这个点表示直线就可以了。但射线是从一点出发,那射线用什么来表示呢?在任务的分配上,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思考射线的表示方法以及理由。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其探究射线的表示方法。在计算能力训练中,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将一个班的学生按三个层次分别命题,命题相应地按难、中、易进行分配,分成若干小组,比谁算得准、用得对。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独立思考的热情,也可以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以外,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分层方法,如按性格特征分层等。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交易游戏,让喜欢现的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等角色,让性格内向的学生负责核算账务,让其他学生在当观众的同时对“演员”进行评判。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从而识别人民币、应用人民币,并学习以整换零的知识技巧,思维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要通过营造开放式、民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最后,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旭东.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29):26.

[2]付恩华.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5,(23):150-150.

[3]崔玉祥.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95.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生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