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溢洪道出口挑流鼻坎优化探究
2016-07-26万康飞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万康飞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某水库溢洪道出口挑流鼻坎优化探究
◎ 万康飞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云南某水库溢洪道出口与河道交角呈135°角,通过模型试验发现,挑流鼻坎将下泄水流挑向右岸滩地,水流无法归槽,冲坑较深,危及进场道路安全。通过改变鼻坎体型,改变了水流导向,水流挑向下游河道,且水舌扩散充分,消能防冲效果特别明显。
关键词:溢洪道 挑流鼻坎 优化
1.工程概况
云南某水库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境内,坝址距永胜县城58km。水库的工程任务为:解决项目区3.6万人和14.75万头牲畜用水问题、满足5.05万亩灌溉面积的灌溉用水,改善灌溉面积2.2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78万亩冬春季节季节性灌溉需水以及下游乡镇工业需水要求。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泄洪洞以及输水洞,总库容2520万m3。
水库为中型Ⅲ等工程,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2级建筑物,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为3级建筑物,灌溉工程建筑物级别为5级,围堰建筑物级别为4级,其他临时建筑物为5级。枢纽布置格局为:大坝拦河布置,右岸布置输水系统、左岸布置泄洪洞(与初期导流洞合二为一)及表孔溢洪道。
坝型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顶高程2331.35m,最大坝高81.35m,坝顶宽度为8.0m,坝长300.0m。坝顶上游侧设防浪墙,墙顶高出坝面1.2m。大坝上下游坝坡均为1︰1.8。
泄洪洞与导流洞完全结合,为无压洞泄洪,总长415.75m,设计泄量为186m3/s,校核流量为191m3/s。
输水系统采用有压运行,总长614.93m,其中竖井前隧洞段长75.5m,竖井后隧洞段196m,外包混凝土钢管段长54m,出口明渠段长260m。输水系统设计流量5.10m3/s,加大流量6.20m3/s。
2.溢洪道设计
水库正常蓄水位2328.0m;设计洪水位2328.14m,对应溢洪道下泄流量为103m3/s;校核洪水位2330.77m,对应溢洪道下泄流量为240m3/s;下游消能防冲标准30年一遇,对应水库水位2327.82m,溢洪道下泄流量为89m3/s。
根据枢纽工程总体布局,溢洪道布置在左岸,进口紧靠左坝肩,轴线与大坝轴线呈103°角,由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段、消能防冲段组成,全长188.61m。
进水渠长14.98m,矩形断面,左边墙为衡重式,由7.23m圆弧段和7m直线段组成;右侧边墙为重力式,由12.82m圆弧段和7m直线段组成,渠底宽由12.6m渐变到8m;渠底板高程2321.5m,纵坡i=0。控制段长11.5m,堰型为“WES”实用堰,堰顶高程2324.5m,堰净宽8m,采用弧形工作门挡水。泄槽段长106.87m,由2段组成,其中第一段泄槽长30m,纵坡i=0.02,槽宽由8m渐变为6m,槽深5m;第二段泄槽长60.6m,纵坡i=1/1.3,槽宽6m,槽深由5m渐变为4m;两段泄槽之间采用抛物线连接。消能防冲段长55.26m,采用挑流消能,挑坎半径15.0m,挑角22°,鼻坎顶高程2264.35;鼻坎后接钢筋石笼护坦,长40m,其末端与泄洪洞出口护坦相接。
溢洪道出口处岸坡较陡,坡度达40°~50°,消能设施若采用底流消能,挖方量较大,且会形成高边坡,工程投资较大,经综合考虑,溢洪道末端采用挑流消能。
溢洪道出口处河道为天然弯道,溢洪道轴线与河道走向呈135°角。该段河道主河槽宽约20m,左岸为高陡山体,右岸为河漫滩,河漫滩宽约60m,右侧为山体。右岸山体坡脚处布置有进场道路,道路距溢洪道挑流鼻坎(沿溢洪道轴线方向)约80m。
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形初步设计为连续坎,为验证水流形态、消能效果以及下泄水流对相邻建筑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
3.模型试验
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由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承担,重点对挑流鼻坎进行优化、验证。
模型几何比尺Lr=40,全部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流量比尺,流速比尺,时间比尺,糙率比尺。
图1 原设计鼻坎体形
图2 优化后鼻坎体形
鼻坎下游河床质抗冲流速为2.5m/s,经依兹巴什公式计算,模型动床冲料粒径范围为3.2mm~6.25mm,按此粒径范围配置冲料的中值粒径为d50=4.34mm。
(1)原设计试验结果。原设计鼻坎体形见图1,采用连续坎,结构简单。试验过程中对水舍形态、下游河道冲淤形态进行了记录。
①水舍形态。溢洪道下泄校核流量时水舌挑距为84.74m,正常蓄水位时下泄水流水舌最大挑距为68.74m;从平面来看,水舌顺直而下,入水处水舌横向扩散轻微,校核洪水位和正常蓄水位时水舌宽度分别为10.0m和8.0m,水流较为集中。从水舌入水位置来看,入水点位于河槽右岸滩地,下泄水流没有归槽。
②河道冲淤形态。冲坑最深点位于鼻坎下游溢洪道中线偏左部位,下泄校核流量时冲坑深度为17.20m,正常蓄水位时冲坑深度为12.10m。从冲淤形态来看,冲坑位于河床右岸滩地,下泄水流将冲坑部位河床质冲向左岸及以下河槽,将下游河道淤积成较大范围的平滩,淤积严重。
③存在问题。由于溢洪道出口处为天然弯道,溢洪道轴线与河道走向交角较大,泄洪时冲坑位于河槽右岸滩地,水舌扩散不充分,下泄水流无法归槽;由于右岸河漫滩覆盖层埋深较大,导致冲坑较深,淤积物堵塞河槽,且冲坑将会危及右岸进场道路的安全。
(2)体形优化后试验结果。针对溢洪道原设计挑流鼻坎存在的问题,对鼻坎体形进行优化。该工程溢洪道挑流鼻坎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改变水流导向,其次是使水流沿纵向或横向扩散以达到减轻下游河道冲淤的目的,为此,试验先后经过了4次优化,最终方案挑流鼻坎体型见图2。
该方案鼻坎体型结合了斜挑坎、扭曲坎及窄缝坎的优点。首先,将右边墙做成弧形,改变出水方向。其次,鼻坎宽度沿程收缩,使挑出的水流在空中向竖向和顺水流方向充分扩散,以减小水舍入水单位面积能量,减轻下游河道冲刷。最后,将鼻坎右侧槽底抬高,促使水流向左侧扩散的作用加强,挑出的水流在空中扭曲成斜面,使射流入水区顺水流向充分散开。
模型试验记录如下:①水舍形态。下泄校核流量时水舌最大挑距为98.82m,正常蓄水位时水舌最大挑距为81.22m;从平面位置看,主水舌导向较理想,入水位置位于下游主河槽内;下泄水流横向扩散充分,入水单宽流量明显减小。
②河道冲淤形态。正常蓄水位时冲坑深度约为7.2m,下游河道淤积范围较小;下泄校核洪水时冲坑深度约为12.0m,下游河道冲淤范围较大,但要小于原设计方案,主要原因与河道内覆盖层埋深有关。
③结论。优化后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形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各工况下水流导向理想,入水位置在下游主河槽内;水舌扩散充分,正常蓄水位泄洪时下游河道冲坑深度约为7.2m,下泄校核流量时冲坑深度约为12.0m,消能防冲效果明显。总之,通过模型试验优化、验证,该工程溢洪道挑流鼻坎达到了设计目的,效果特别理想。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中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设计尤为重要,泄水建筑物泄流时携带巨大能量,如果处理不慎,将会造成泄水建筑物或其他建筑物破坏,从而影响工程安全。本本工程溢洪道挑流鼻坎通过改变体型,解决了下泄水流不归槽问题,同时增大了射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消能更加充分,减小冲坑深度,消除了下泄水流对进场道路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田莉,赵涛.某水库溢洪道出口挑流鼻坎优化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3,08∶132-133+136.
[2]赵亚楠,王黎明,毛云.溢洪道出口段加固方案探究[J].中国水利,2013,20∶45-46.
[3]张俊,刘飞鹏,邱勇,龚爱民,王力.泄流建筑物异型挑流鼻坎三维设计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5,07∶97-100.
[4]陈雪冬.异型斜鼻坎挑流消能试验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5.
[5]张术彬,常俊德,田振华.五道库水电站溢流坝挑流鼻坎优化试验[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06∶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