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浅析

2016-07-26廖红燕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新模式人才培养

廖红燕

[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比较传统的基本学科,正因为学科本身的特点,发展到现在已具有了广泛的学科价值,同时汉语言文学相对其他学科容易被学生们认知和理解,这对于在农村农业方面的人员来讲是很好的有利条件。如何突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发展出一套更注重专业人才实践研究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农机局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在借鉴原有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在培养专业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希望通过课内外教学环境的突破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形成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被称为“万能专业”,因为汉语言本身就是我们的母语,大家对汉语言都有本能意义上的熟悉,但在农村和农业方面从事工作的人员来说,往往培养的模式缺乏专业性和缺少学以致用的实际性,往往是单纯的进行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却没有把农村的新形势、农业的新变化等事项结合起来,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既乏味枯燥又起不到社会性的指导意义,造成了工作人员在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之后,同样没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应用性的短板,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汉语言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现在的教学内容只是纯粹的文学方面,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方面的授课内容相对极少,而在三农行业中处重要地位的我们,实际的工作脱离不了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相关文化需求,往往在学习完汉语言文学课程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同样力不从心,实际应用的时候难免捉襟见肘,这和传统汉语言文学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有直接关系,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指学习的内容具有专业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用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是指人才的专业性,在广大农村和农业急需优秀人才的时候,专业的人才能够快速的补充到岗位需求上来,做到学以致用。对应的岗位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依旧延续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老师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才为中心,以课程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需要为中心,造成了培养目标的不明确,输出的专业人才虽然进行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但由于学习时培养模式的缺陷,使得人才在到达实际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还得进行二次学习,重新学习和岗位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增加了学习成本。

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另一个弊端就是教学内容上的错位,只注重传授纯文学的内容,而轻视其他社会学科的教学。在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领域中,实际的工作避免不了和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打交道,避免不了要懂得社会学的相关知识,比如经济学,如果不知道经济学中的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那么就无法指导农业生产;比如政治学,如果不知道政治学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那么就无法组织农村的相关机构设置;再比如法律学,如果不知道法律学中的相关基本法律知识,那么久无法处理农民发生的日常纠纷。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上,教学内容也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岗位需要进行变化,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为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

1.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顺应社会和农村岗位的需求,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各行业的交叉点越来越多,各行业间的融合渗透也越来越宽泛,纯粹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在三农行业产生的作用将会逐渐下降,在实际的工作中已经不能满足真实的岗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探析,重新进行目标定位。

2.加强现代化科学成果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广泛应用,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也要结合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成果,推进现代化媒体技术在教学模式上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在三农行业工作的岗位人员来讲,更具有现实的作用力,因为在农村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只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熟练运用现代媒体和相关技术,才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带领人们快速的对新鲜事物形成认知,通过岗位人员的操作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得到学习成果的应用和普及。同时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农村从业者不但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要懂得相关内容的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岗位人才带到农村、带进农业,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引领农村发展有质量的积累。

3.增加课外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上,应格外加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人偏好和以后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对口的实践环节。把“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思路,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不会觉得突兀和无从着手。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关乎农村的建设、关乎农业的发展,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将是三农问题改革大环境下有力的发展推动者,所以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当下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也应该是每一个三农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只有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专业人才为三农服务,为国家发展做出推动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环宇.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技术与教育,2013,(01).

[2] 周利华.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浅谈[J].科技展望,2014,(01).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新模式人才培养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