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档案告诉你真相
2016-07-25黄文夫
黄文夫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齐老先生用档案印证史实,为鉴别社会上的不实传言和伪造领袖手迹等澄清是非、辨别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我一口气读完了齐得平老先生亲笔签名的新作——《我管理毛泽东手稿》(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不禁面对这位十七八岁就与档案结缘、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档案事业创立与发展的老档案人、毛泽东手稿专家肃然起敬。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齐老先生用档案印证史实,让档案告诉你真相。这位在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兰台人”,终日与档案为伍,游走于伟人手稿的字里行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保管和研究毛泽东手稿的工作,为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查考提供了准确翔实的资料;为编辑出版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推荐了重要文稿;为鉴别社会上的不实传言和伪造领袖手迹等澄清是非、辨别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下试举几例,可见一斑。
真相1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亲自撰写并主持编辑的
网上曾流传一篇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的文章(2010年末),诬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人起草的。”齐老先生指出,这纯属无中生有、肆意捏造的谣言。齐老先生从1950年开始参加中共中央档案的管理工作。1960年始,专门负责保管毛泽东手稿直至退休。他还参加了为编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提供文稿档案,及部分文稿的校对、鉴别、核实和考订等工作。参与工作的同志从数万件文电中查毛泽东起草的文稿,如有疑问,核对原始手稿,一追到底。比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收入的文章,都是毛泽东的著作,都有原始档案为据。
以《实践论》(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为例,有人网上称不是毛泽东所写。齐老先生说,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的请求,前往讲授辩证法唯物论所写提纲的部分章节。当时毛泽东每周到抗大讲两次课,每次4个小时,历时3个月。总政治部把讲课记录整理出来,经毛泽东同意后印了若干份。中央档案馆收藏有1937年9月油印的毛泽东在抗大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和1940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实践论》是讲授提纲第二章的第十一节,《矛盾论》是讲授提纲第三章中的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亲自将这两节整理收入《毛泽东选集》。1956年3月14日,他在谈到这两篇文章时说:自己对已经发表过的东西,完全满意的很少。《实践论》算是比较满意的。
真相2
刘少奇没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中,勾掉“毛泽东思想”5个字
1967年有人写信给张春桥、江青,揭发刘少奇1948年底1949年初在中共中央青委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中,勾掉了“毛泽东思想”5个字,说这是“刘少奇反对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罪行”。1967年夏,刘少奇专案组派人到中央档案馆找到齐老先生,要他鉴别“毛泽东思想”5个字是否是由刘少奇勾掉的。齐老先生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回答专案组,“毛泽东思想”5个字是毛泽东自己勾掉的。后经公安部门技术鉴定,完全认同齐老先生的结论。
据齐老先生考证,早在中共八大前,毛泽东就多次在中央文件和有关文件上删去“毛泽东思想”,并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1955年10月20日,中共八大新党章修改稿初稿中,已经没有七大党章中两处涉及毛泽东思想的部分了。在初稿之后,新党章又修改了5次,才向八大提出修改稿。在这5次修改中,也没有哪一位中央领导提出加进七大党章中有关毛泽东思想的部分。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审阅《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修改稿后批示:“退小平同志:两件改处都看过,同意这些修改。”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共八大党章为什么没提“毛泽东思想”,曾被作为刘少奇、邓小平反对“毛泽东思想”的一条主要罪状。时至前些年,还有一些海外出版物提出与史实完全不符的论调。齐老先生当即撰文予以澄清。
真相3
毛泽东早在1963年就提出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
1978年5月10日,在胡耀邦的支持和审定下,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第二天,新华社全文播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全文转载。
文章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当晚接到了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一位领导同志严厉的电话批评,电话不仅曲解了文章的原意,而且上纲为“砍旗”,指责此文“犯了方向性错误”,“政治上问题很大、很坏很坏”。随后在中央召开的部分宣传和新闻单位负责人会议上,文章被指责为“实际上把矛头指向毛主席思想”。各省主管宣传的负责同志还被告知: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不要以为人民日报转载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
胡耀邦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组织撰写文章。在邓小平、叶剑英、罗瑞卿等一批老同志的支持下,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北京和全国各地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了。尽管两种思想、两种观点的斗争由此更加激烈和尖锐,胡耀邦也不断受到来自高层的点名批评,但这场大讨论终究破除了现代迷信,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了理论准备。
1982年7月中旬,齐老先生发现毛泽东1963年11月18日修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一文中,亲笔写下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将毛泽东的这一手迹复印报送中央。胡耀邦看到上报的毛泽东这一手迹非常高兴,决定公开发表。1982年9月7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372期出专刊发表了这一手迹,当时在党校学习的老同志争相传阅。《党史研究》1983年第1期刊登了这一手迹。毛泽东这一手迹的发现,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真相4
书法大展中的毛泽东手书《七律-长征》真迹巨幅横卷是赝品
1998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中,展出所谓毛泽东手书《七律·长征》真迹的巨幅横卷,轰动一时。齐老先生观看后并在查阅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基础上,于1998年7月写信给中办领导,对“大展”中展出的所谓毛泽东手书《七律·长征》真迹提出质疑。
齐老先生长期从事毛主席手稿的管理,对毛泽东字体及其变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他认为毛泽东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中年、老年,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年代相隔越远,变化越明显,而其变化又是逐步的。时间相隔越近,其变化越不明显。但是,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变化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不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体的人,如果与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迹相比,就不晓得是出自其一人之手了。
1983年,齐老先生还参加了为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中央档案馆和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三本书的编辑工作。据他的经验,怎么样鉴定赝品,一是看书体,二是看用纸。这幅作品一是书体缺乏毛主席书法的气势和神韵,二是毛泽东没有用过那么大的纸。毛泽东的秘书高智说,纸都是秘书们裁的,他们是用刀子裁,连毛边都看得见。
为了澄清事实,让读者明辨是非,不再以讹传讹,他还专门撰写了《毛泽东手迹遭遇赝品》一文在有关媒体发表。
真相5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而不是胡乔木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原作于1936年,因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在重庆的报纸上首次披露而引起轰动。新中国建立后这首词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还谱成歌曲广为传唱,早已脍炙人口。然而70多年后,网上有人竟说《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秘书胡乔木所作,并称胡乔木要求恢复自己的署名。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丙子年)2月红军东征途中填写的。另有学者提供的资料显示,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毛泽东写下词作。这是毛泽东十分喜爱的一首词,曾多次书写过。在齐老先生保管的毛泽东文稿中,能见到最早的一件是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书写的,展现了毛泽东当年的书体风格,可谓铁证。
胡乔木1937年7月到延安,1941年开始任毛泽东的秘书,此时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已写出5年了。1965年元旦,胡乔木的《词十六首》发表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1月21日,胡乔木给读者耿庆国的回信中说:“你对于我的几首词感觉兴趣,因而问起我以前写过的能不能发表。我告诉你吧,以前我没有写过词,这次发表的是我初次的习作……。我近年由于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能工作,也因此才有时间学习这些东西。”
胡乔木晚年在他出版的诗集《人比月光更美丽》初版后记里特别写到:自己的诗词“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经他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成了金”。
2009年11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问胡乔木之女胡木英:“有人说《沁园春·雪》是你父亲写的?”胡木英说:“不是。父亲没参加过长征,壮丽景观没经历过,这不是凭想象就能写出来的,
而且按照父亲的性格,他不会写出主席那样的气魄。”事实胜于雄辩。历史的事实有力证明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而不是胡乔木。
关于毛泽东的文稿,包括他的手稿、抄件、讲话记录和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等,有几万件,如果每件平均1000字,就是几
千万字。齐老先生认为,这些文稿,尤其是毛泽东手稿是宝中之宝,是无价之宝。他老人家一生读书不辍、著述不辍,基本上都可在这几万件文稿中得到反映。
谈到毛泽东文稿,齐老先生如数家珍。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朴实、忠诚、较真、理性、执着、谦逊和负责任的长者形象;看到一个连“档案”这个词儿都不懂,逐步成为熟悉业务的优秀档案工作者;看到一个由不懂党的历史,经过学习、钻研,直到对党的历史比较熟悉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更重要的是通过齐老先生严谨缜密、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辛勤工作,我们看到了这些20世纪最珍贵的档案文献,看到了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一份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 李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