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新衙门作风”滋生蔓延
2016-07-25葛瑞源张宏
葛瑞源+张宏
衙门,是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说法,可见旧时衙门之黑暗及普通老百姓办事之难。曾几何时,有些国家公职人员在上班期间闲聊天、玩游戏、打扑克,说话态度恶劣,或是滥用职权、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无故拖延办理时限等,被群众毫不客气地称为“衙门作风”,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就是对这种“衙门作风”的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显著变化,“衙门作风”问题已经大有改观。然而,在有些地方的某些部门虽然服务态度看上去似乎不错,门好进了许多,还开了不少的官方微信、热线,但有些事儿却仍然不好办、很难办、办得难。这一现象被群众讥讽为“新衙门作风”。
“新衙门作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不妨列举几项:
一是贯彻上级决策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是热衷于打小报告,拨小算盘,设小局,耍小心眼,对职责范围内工作不认真履行,影响工作进展;
三是对重大问题不重视、不研究,被动应付,缺乏有效措施,工作严重滞后,贻误发展时机;
四是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敢果断决策,处置不得力,造成事态扩大和恶劣影响;
五是对需要多家单位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单位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单位不积极配合,推诿扯皮,导致工作延误;
六是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明令要求整改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措施不力,导致问题反复出现,矛盾不断增加;
七是对前来办事的人虽然脸好看了,态度也很和蔼,但却故意运用规矩解释的权力加码,令许多人仍然感到无可奈何;
八是宁肯不做事,也不“犯错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对许多工作一推六二五,即使非办不可,也是能拖就拖;
九是有的领导干部以不给基层单位添麻烦为由,整天泡在办公室里不下基层,不愿去做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使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得不到解决;
十是有的党员干部以各种理由及借口消极怠工,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新媒体专题电,在有的地方,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新衙门作风”隐藏在和颜悦色的态度之后,给人以诚恳的观感,实则事情还是不紧不慢、难有进展,群众有委屈说不出,只能在反复奔波中消磨掉耐心,一点一滴损耗掉获得感。“新衙门作风”表面上似乎已经是“门好进、话好听、脸好看”,但却是脸热心冷,依然是“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相对“生、冷、硬、顶”的“衙门作风”,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是“新衙门作风”的特性,是一把刺伤干部队伍形象的“软刀子”,是一颗侵害干部队伍肌体的“毒瘤”。无论是“衙门作风”,还是“新衙门作风”,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变种,助长的是歪风,伤害的是民心,疏远的是群众,贻误的是事业,都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新衙门作风”相比“衙门作风”虽然是隐性的,但所带来的危害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亟须在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地加以铲除。
第一,需要各级干部自警自励。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不忘以党员标准严格对照和要求自己,振奋精神,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那样,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每一项工作都严肃对待,把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办好。
第二,需要监管机制持续发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办事程序上要做到阳光透明,确保为民、亲民、便民;在管理制度上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搞“点到为止”,不搞“隔靴搔痒”;在绩效考核体系上要下功夫,做到常抓不懈,杜绝“抓作风一阵风”的老毛病复发。毋庸讳言,有些规章制度的空转也是滋生“新衙门作风”的重要原因,监管缺位也是滋生“新衙门作风”的重要土壤,要积极开拓监督举报渠道,引导群众参与其中,还应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第三,需要不断加大问责力度。要铲除“新衙门作风”,仅靠个人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决不能搞“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实践证明,制度再严密,监督再到位,没有问责也必定难以肃清作风之弊。某些干部之所以长期不在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所导致的。在整治“新衙门作风”的过程中,必须敢于动真碰硬,强化问责机制,并建立淘汰机制,奖优罚劣,让占着位子不工作的人一天也混不下去。
总之,防止“新衙门作风”滋生蔓延并加以铲除,需要党员干部思想的转变、态度的端正、觉悟的提高、作风的强化、纪律的严明。对于有关部门来说,需要拿出更多治慢病和治未病的决心、智慧和勇气,通过对党员干部加强管理和严格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愿办事”“肯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在党组织的政治生活中,不妨常常反省,相互之间“红红脸”和“出出汗”,让不作为者无所遁形,让慢作为者快起来,在“咬耳扯袖”的激励下更好地服务群众,使群众的获得感更充足。
(责编 / 梁晓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