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意”的力量

2016-07-25戴维编译小齐

老干部之家(健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善意小齐哥伦比亚大学

文 戴维 编译 小齐

“善意”的力量

文 戴维 编译 小齐

“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种想法是一种警示,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礼貌和心存善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存善意会让生活更健康、更充实,甚至还会带来一些健康的奇迹。而这,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小的改变。

志愿服务的价值

为贫困人士送餐、去当地动物收容所帮忙、义务支教等志愿服务行为,不仅仅是增加自身的社会价值感。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对40个志愿服务团体成员近2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志愿服务和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幸福感方面要普遍高于常人,抑郁和压力感也明显减少。

社会心理学杂志也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把86个参与者分成三组:一组命令其每天做一件好事共做10天;二组命令其每天做新鲜事共10天;三组告诉他们无需改变日常生活。测试的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提升。在医学层面,“善意”会促使人体释放荷尔蒙催产素,刺激血管扩张,保护心脏。

施比受更幸福

善待自己没有错,我们都应该对自己更好一点。但利己主义就不好了,利己主义者有一个特征是唯利是图,他们还喜欢权力之中的特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唯利是图的人普遍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易患抑郁、焦虑、关节炎和心脏等问题。一个不唯利是图的立场和行为举止,实际上对健康更有益,心里更快乐。

哈佛商学院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调查,要求参与者回忆最后一次对自己或别人花了钱,然后评估自己的幸福水平。结果显示,那些为别人或一个组织花钱的人有更多的满足感。此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劳拉认为,施与比接受更幸福,而幸福的感觉又会促使你做一个善良的行为。

早该开始“仁慈”教育

启动善良程序的教育应该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了19间教室的9至11岁的儿童,开展了超过4周的仁慈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分享自己的午餐、上学前拥抱父母、做家务等。研究发现,参加慈善计划的那些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他们的同龄人,交往更融洽。

如何善待每一天

没有人让你卖了房子成为一个“传教士”,而做慷慨的小行为比你想象的容易——

1.主动购买一些“义卖”的商品,即便它们不是那么生活所需。

2.送给对方一张问候卡片,不必在生日等这种特定的时间来送。

3.在你的驾驶执照里放一张自己的器官捐献卡。

4.制定一个计划,每天出去至少给别人一个赞美。

5.如果有人给你让道,说声谢谢。同理,礼让别人先行。

猜你喜欢

善意小齐哥伦比亚大学
“治疗”拖拉有良方
哥伦比亚大学 客户是上帝,学生是王道
留美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吹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默哀”式罚站
“默哀”式罚站
到哥伦比亚学换灯泡
到哥伦比亚大学换灯泡
一毛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