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扁角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2016-07-25吴建梁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叶肉叶蜂群集

杨扁角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杨扁角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原主要分布新疆天山西部伊犁河谷一带,现已成为河北廊坊地区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杨树,可将全树叶片吃光或吃残,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如果防治不及时,来年可能会引起杨树腐烂病和杨树溃疡病大发生,造成杨树大面积死亡。

1 危害症状

1~2龄幼虫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针

尖状小圆孔,3~5龄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将大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空洞边有白色蜡丝。

2 形态特征

2.1成虫。雌成虫体长7~8mm,雄成虫体长5~6mm。黑色,有光泽,被稀疏白色短绒毛。翅透明,前胸背板、翅基片、足黄色,锯鞘达尾须末端。

2.2卵。椭圆形,乳白色,长 1.2~1.5mm,宽0.3mm。表面光滑。

2.3幼虫。头黑褐色,头顶绿色,唇基前缘平截,体鲜绿色,胸足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mm。

2.4蛹。长5~7.5mm,灰褐色。茧初为乳白色,后为茶褐色。

3 发生规律

经近几年监测发现,杨扁角叶蜂在廊坊地区1年发生8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根周围20~40mm深的疏松土层中作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4月底杨树发芽展叶后羽化,成虫羽化整齐,一般1~2d成虫完全出土,随即产卵。1头成虫可在5~6片叶上产卵,每片叶上可产卵3~25粒。雌成虫一生能产卵50~60粒。卵多产在苗木顶端嫩叶背面上的叶脉或叶脉两侧的表皮下,在叶脉上形成月牙形突起。卵期4~6d。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上黏液,半日后取食叶脉附近的叶肉,使叶上出现小圆洞,再由圆洞向叶缘取食,食尽叶肉,仅留叶脉。幼虫有假死性,共5龄,1~2龄幼虫常5~6头群集在一片嫩叶上取食,3~5龄幼虫分散取食。取食时先分泌白色泡沫状液体,凝固成蜡丝。蜡丝留于食痕附近周围,排成l~3列,形似栏杆。由于发生期较短,故以后各世代、各虫态重叠。幼虫取食10d左右即老熟,结茧化蛹。

4 防治方法

4.1地面旋耕。在3月中旬以前对林下进行旋耕,杀死虫茧,根据树的大小注意与树的距离。

4.2物理防治。利用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利用幼虫假死性,于树下铺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的幼虫并集中销毁。

4.3化学防治。在初孵幼虫期,喷洒25%灭幼脲Ⅲ号1 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杀灭幼虫。

4.4保护利用好天敌。

065800河北省文安县林业局吴建梁

猜你喜欢

叶肉叶蜂群集
扬州大学揭示有效减少叶肉细胞中糖积累的新机制
一生,仅仅就是一片落叶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沂源县飞机施药防治松阿扁叶蜂技术研究
芦荟脯加工工艺流程
麦叶蜂的破绽
在vSphere群集中配置EVC
威宁县危害松树叶蜂种类及分布地调查
基于自组织结对行为的群集机器人分群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