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县山区扶贫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6-07-25王学平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唐县贫困村山区

唐县山区扶贫发展现状及建议

1 唐县基本情况及扶贫基本现状

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全县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4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25万亩,人均耕地0.93亩。随着土地整治等项目实施,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7万亩左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1995年唐县成为省级贫困县,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又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贫困人口14.73万人。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到2015年底实现7.78万人脱贫,贫困人口还有6.95万人,涉及13个乡镇15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8.9%,主要集中在北部深山区、中部浅山区和环西大洋水库周边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

2 制约农民贫困的因素分析

2.1基础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成为了山区县的真实写照,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产业难以发展。

2.2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慢。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27.6%。留守在村的农民多为老、弱、病、残的人,其中老人、妇女、小孩较多。一些青壮年人大都到外地打工,为此剩余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

2.3自然灾害频繁。唐县处于太行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村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山区山场面积大,受采矿业影响,生态破坏严重,植被恢复投入大、难度大,虽然经过治理,有些改观,但部分贫困村仍然存在不少实际困难。

2.4人均耕地少,农作物种植收益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山区人均耕地仅有0.5亩左右,其中旱涝保收耕地更少,人均不足3分地,耕地多为高低不平地,耕作层薄,土地分散不集中,农民种地仍是肩扛背背,许多贫困村基本没有入田农机耕作路,机械化作业水平十分难,农民种地靠天吃饭,种植收入低下。

2.5农副产品商品化率低。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新技术新品种不能有效推广,总量低,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不足。农民依旧依靠传统种植方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旅游商品转化率不高,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的增值空间不足。同时分散经营形不成当地特色,即使有产业,受种植规模、环境条件的影响,多为自产自销现状,真谓“自己种的吃不完,外面吃不到,余下的最后烂掉”。而在畜牧业养殖也是零散的放养家畜,农副产品商品化极低,农民没有增收渠道,收入低下。

2.6乡村旅游业仍未突破农户自由发展的局限,未能实现乡村旅游格局点、线、面的有机统一,发展档次和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山区特色资源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整合、催化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3 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贫困山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气温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小杂粮生产;远离喧闹的城镇,人口少,空气质量好,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林果业;农村劳动力有利于初级产品的生产与加式;传统手工业及庭院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山区扶贫建议

4.1加大宣传,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治贫先治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是加大宣传,改变一些农民懒、散、等、要的思想,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做到从思想认识做到可行可为,树立一种新的理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生活改变生活,由被动劳动变为主动经营。二是通过印制技术明白纸、挂图、制作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多种形式加强技术推广,让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科技知识落实到田间地头。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开展手把手零距离服务。三是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宣传到位,惠农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4.2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贫困村的农民既能生存,就有一定的生存环境或条件。常言道,依山靠山,傍水靠水。审视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发展一个乡镇一个产业,一村一个品种,引导贫困村合理确定主栽品种,形成规模,形成特色,走出一条当地的脱贫之路。一是资源优势。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当前唐县的大枣、核桃、苹果、柿子等林果业已初具规模;中草药种植、食用菌、小杂粮分布在唐河两岸,面积达8万多亩,尤其是小杂粮生产,金色的小米,多样的杂豆,均称上纯天然食品,但是受零散种植的影响,市场销路不畅,需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规模生产,上品牌、上档次,提升品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生产格局,让山货走出山门,进京入市,逐步提高种植效益。从养殖方面来看,唐县的畜禽、肉羊、奶牛、肉驴等养殖已初具规模。当前在汉唐、昌鑫等生猪养殖企业和瑞利、唐尧、振华等肉羊屠宰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加强了肉羊、生猪生产与加工产业的示范推广,产业链条延长,促进了产业的有效发展,提高养殖农户经济效益。二是地理优势。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环境条件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产业的发展。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挖掘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积极创办农家乐、QQ农场、美丽田园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唐县着重发展大洋乡的大长峪、齐家佐乡西胜沟、全胜庄、倒马关的大石峪、倒马关等5个村及周边村的农家乐、采摘园建设,鼓励城区附近、郊区、景区周边的贫困村、贫困户建设优质蔬菜等配套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发展农事体验园、采摘垂钓园。同时,引导贫困户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实现游、购、娱、吃、住、行等多环节的赢利。

4.3精准分类指导脱贫。精准扶贫,对农户量体裁衣,明确贫困的原因,脱贫的办法,切实保障农民致富。对有能力的贫困户可以直接从事农产品经销、电子商务和种养相关配套产业。支持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推动与种养基地、贫困户形成稳固的购销关系,使农户尽快富裕。对一般贫困户,引导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结合,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或简单种植、饲养技术,通过体力劳动改善生活。

4.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是领导组织,协调部门,为加大扶贫力度,应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4.5多渠道加强扶贫力度。扶贫是一项全社会行动。不同的扶贫地区因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山区不同地的贫困状况不一,因此扶贫的方式、方法、渠道各不尽相同。有的村可以在乡村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对贫困村开设服务站、网店等,并进行资金补助、小额信贷支持。对有手工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可以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购置设备、人员培训等问题,发展家庭作坊生产,即所谓的庭院经济。如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动箱包、纺织、服装、鞋帽、石雕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对于一些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从事“原料加工”,采取“企业+家庭”、“专业合作组织+家庭”的发展模式,通过短时间培训,就可以上岗作业。培育示范典型。工作中要注重培育能人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或者通过行业部门的优势引进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兴建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对村里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做好培育的工作,使之成为扶贫的龙头。

5 结论

扶贫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所能短期改变的,需要聚社会的力量,在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进行改变,变“输血”为“造血”。调动山区贫困农民积极性,改变懒、散、等、要思想,由传统式、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家致富。

072350河北省唐县农业局王学平

猜你喜欢

唐县贫困村山区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唐县中医医院
《小学生必读》第三批导读示范学校暨小记者站在唐县揭牌
《山区修梯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山区
黑枣树周年管理历
唐县政协机关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植树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