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商贸流通中的组织体系从分割到融合

2016-07-25张东日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 张东日 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城乡商贸流通中的组织体系从分割到融合

■ 张东日 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 广东湛江 524048)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但是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的影响,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及流通市场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村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建设与城市的相比存在滞后和较大差距,这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顺利对接与进一步融合,不利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城乡商贸流通中的组织体系形成机制与分割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改变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分割格局,切实解决好农村农业消费品与城市生产资料的难买难卖问题,全面提高城乡商贸流通的效率,构建和谐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从而确保城乡商贸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商贸 流通组织 分割现状 融合发展 对策建议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概述

首先,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千变万化,流通产业组织体系的定义也不断得到发展,其内涵进一步丰富,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各自流通市场内部的关系架构(指城市流通组织与农村流通组织之间的不同链接形态);二是在不同的流通市场之间的关系架构(指城市流通组织与农村流通组织间的相互链接)。

其次,商贸流通组织体具有双向流通的特点:集物流、商流价值流以及信息流于一体。因此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间的融合发展问题不仅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工业品下乡” 以及农村“农产品进城”得以顺利实现的体系保障。可见农村产业组织体系与城市产业组织体系间的顺利链接,组成了整个商贸流通产业的组织体系。因而加快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融合,就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农村的流通市场组织体系,包括完善农村与城市的零售组织、批发组织以及物流组织等各种产业组织机构。

最后,积极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融合,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村与城市商贸流通产业资源的充分有效整合,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有效衔接,确保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双向互动与融合。另一方面有助于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各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得以充分与合理的流动,进而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格局。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形成机制与分割现状

(一)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形成机制

第一,流通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机制。对于流通产业而言,其专业化分工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需求,而且更是城市与农村流通组织全面协调发展,进而顺利促进其相互融合的机制保障。城市的流通组织与农村的流通组织,在各自流通市场中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加上各自的分工协作方面的水平低,导致其市场分割的进一步加剧。而流通组织的构建能够确保城市与农村的流通渠道更加方便顺畅,使得城乡流通产业和谐发展。为此想要顺利实现城乡流通市场的双向流通,确保城乡流通市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就需要使得流通组织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化,以助力于流通产业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城乡流通组织的顺利对接。

第二,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互动机制。国内农村流通市场的组织化水平与程度不高,加剧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分割现状,同时由于流通市场分工协作能力较低,导致国内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存在盲目发展的现象,使得各自的流通产业组织间的资源、信息与资源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及共享。而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互动机制,有助于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分配,使得农村的流通组织发展更加完善,推动农村市场的良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农村流通的组织架构,全面顺利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有效对接与融合。

第三,流通组织的供应链一体化机制。供应链战略通过协调城乡流通组织的各物流作业进而大大降低城乡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城乡流通组织的衔接效率。因此要使城乡流通组织的对接能够更加顺利,就需要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此外还应确保城市以及农村的流通市场信息的集成共享,提高城乡流通市场信息与机制的双向流动,促进城乡流通市场供应链中的各组织成员实现流通资源与信息的一体化。

(二)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现状

1.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集中度方面存在分割。市场结构主要是描述产业组织的性质的基本因素,分析市场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对市场的集中度进行分析,进而可更准确地了解市场与企业组织的情况。当前国内的流通企业中,农村组织的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城市,按照我国商业信息中心2012年进行的调查报告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对全国约400家连锁超市接近13980多个门店进行的调查表明,城市中较大规模的超级市场、专卖店、百货商店年均增长比为16.82%,农村地区的增长十分缓慢,仅有3.17%。在城市流通组织中,主要以专卖店、大型的批发与连锁超市、百货商店等新型的零售业态方式为主,而农村地区则多为个体经营或小型夫妻店形式。

由此可知,农村地区过低的组织集中度,造成流通组织中各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且产品的周转速度较为缓慢,不利于流通企业的公平与合理竞争,同时也使得外来的流通企业以较低的门槛进入,进而威胁到农村流通企业的发展。因此城乡流通企业的组织集中度不对接,不利于城乡商贸流通统筹的较快实现。

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分割。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流通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分割,而技术创新又包含服务与管理创新、流通企业组织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在服务创新方面,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组织服务质量与环境方面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城市的商贸流通组织中的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等购物中心区,通常都会设置休息区、儿童游玩等方便顾客的设施场所,还有的在商场内设置电脑、电子线路导向图等设施,方便消费者了解该方位的布局。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这些附属配套设施,导致农村流通组织服务能力与质量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提高。

在流通组织的管理创新方面,很多城市中的流通组织都建立了JIT(适时管理)系统,以便全面快速了解市场的需求,减少因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变化带来的影响,而农村地区则少有涉及。此外对于流通企业的组织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兴起的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联盟战略等方面,这些新的物流形式与发展战略促进了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组织中在这方面的创新能力不高,导致企业的竞争能力不高,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在市场进入壁垒方面存在分割。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二元格局,因此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发展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进入壁垒。

在技术障碍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快于农村地区,因此城市的零售批发组织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完善,进而形成超级市场、百货商场、超级卖场以及大型连锁超市等多种业态,而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其技术比较落后,现有的零售业态也以夫妻店、小卖店、杂货铺、小型超市等形式为主,进而为城乡流通组织的建立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城市商贸流通组织具备先进的技术,部分连锁超市或者是大型的批发连锁店面等组织形式出现了局部垄断的现象。

在资本障碍方面,城市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得益于其流通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具备充足的资本供给条件下,加上政策的倾斜,城市流通企业比农村流通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加剧了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进一步分割格局。

2.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的原因。导致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乡商贸流通组织间的过度竞争加剧了组织体系分割的现状。一方面城市很多商贸流通组织通过各种低价促销例如特价、打折、优惠券、买赠等形式进行市场份额的竞争,而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承受力远低于城市的流通组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当前随着商贸流通组织由城市向农村的扩张,如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的不断进驻,给本土农村流通组织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本土农村流通组织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与之进行竞争并希望以此阻挡更多城市流通组织的继续进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也成为了影响当前城乡流通市场分割格局的一大原因。

其次,受到城乡流通组织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导致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发展失衡:出现农产品由于分工的关系难以令人满意的价格卖出去或过剩、滞销等现象,而城市的工业品很难打开农村的市场,这种生产与流通关系滞后的现象,也使得城乡流通体系的分裂越来越严重。

最后,城乡间的商贸流通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城市流通组织中的流通企业善于采用互联网技术、集装箱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例如电子导购与电子广告、卫星地位系统(GPS)技术与自动销售机等技术)对物流进行有效跟踪,或对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而对于农村的商贸企业而言因受到条件的制约,难以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福利,最终造成农村流通组织的结构及其发展落后于城市,长期如此从而加剧了城乡商贸流通出现的分割现象。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融合的主要内容

加快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融合,不断提高城乡双向流通的效率,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第一,正式流通组织体系之间的对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做好批发组织与零售组织以及物流服务组织的对接工作。其中批发组织作为流通活动过程的中间环节,批发组织从上游生产者处购进商品,进而将商品转售给下游零售、批发组织;零售组织作为顺利连接消费者与批发组织的重要部门,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物流服务组织指的是从事物流经营与管理活动的专业流通组织。

按照零售组织与批发流通组织在流通过程发挥的不同作用与重要性角度,可将流通组织体系的对接划分成两种模式:“零售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对接”和“批发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对接”。

第二,非正式流通组织体系之间的对接。当前非正式流通组织主要涵盖:城市流通业的各种协会:蔬菜类、茶、酒类协会等组织,这些行业协会对沟通政企事宜进行负责,进而维护行业的合法利益,确保促进行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从而规范行业公平竞争与发展。

第三,城乡的非正式流通组织未能顺利对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自的流通组织在内部结构、管理模式与人力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文化与各自的模式差异导致的。因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文化方面:根据城乡各自流通市场的特点与组织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的发展线路规划,从而构建特色的组织文化;摒弃过时的观念文化,建立现代化的、先进的流通业管理体制与发展观念,促进国内城乡商贸流通组织文化体系的顺利对接。模式方面:通过成立多重经济合作组织,与消费合作社的形式,不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商品,同时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社或形式(例如“零售/批发流通组织 +农户”、农副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农户、商农对接等模式),从而提高城乡消费者在流通中的影响力,顺利构建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

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有效消除城乡市场分割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融合

进一步消除城乡市场存在的分割现象,利用城乡横向的经济联合,大力促进物流、人流、价值流以及信息流在城乡间的合理与自由流动。一方面完善城乡流通的规则体系,确保促进流通市场的公平竞争,积极制定适合城乡流通企业的进入壁垒,有效抑制出现的盲目扩张行为。另一方面避免形成城市流通组织出现的垄断局面,同时进一步规范城市的流通市场,保障城乡流通组织在资源、信息与技术上的及时共享与充分整合,从而全面促进协调发展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

(二)积极鼓励城乡商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助推组织体系的融合

不断加强引导城乡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鼓励各个“龙头”企业起到带头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并且以集中采购结合统一配送模式,建设一个新型农资经营体系,该体系具有强辐射力和广泛的网络覆盖面,不断促进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网点的规范化发展。其次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产品流通主体,并在结合现代物流改造传统方式下,提高物资流通效率,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顺利地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主体及其组织体系的共同发展。

(三)积极培育双向流通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

首先,培育双向流通的城乡商贸组织体系,完善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有利于切实解决农村地区农产品的滞销与“菜贱伤农”难题;多方面鼓励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逐渐向农村地区拓展,从而全面带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升级。如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的“农村沃尔玛”连锁超市,不仅极大解决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还有效促进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以上虞大通超市公司打造的“农村沃尔玛”为例,2015年该公司拥有仓储面积12000m2的配送中心、11家乡镇直营超市和557家农村便利店,经营网点遍布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总营业面积约30000m2。其在积极推进农村连锁便利店向空白区域延伸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农村便利店信息化改造和规范化的管理进程,并按照“四统一”(配送、价格、标识、服务)标准,推进农资经营服务网点转型,累计投入30万元,实现了便利店购销实名化、台帐数据化、监管实时化的信息化管理。

其次,优化城乡商贸流通主体,通过鼓励商贸企业施行兼并、重组或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农村市场的建设经营中;重视对综合素质好、带动能力强以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流通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此外通过鼓励并支持农民进入农村流通领域;鼓励、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队伍以及产品营销队伍等流通中介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更好地为市场流通主体进行有益的补充,由此加快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融合。

(四)全面促进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规模化经营

对城乡商贸流通产业进行网络建设,保证商贸流通组织能够稳定地运行。首先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整合营销体系,达到统一采购和配送。其次需要积极引入新型流通业态产业,包括连锁店、购物中心、折扣店等,多业态共同发展;各个业态需要在协同发展的同时规范管理,确保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进一步融合的局面。

对于流通产业而言,信息化发展必不可少,并且还需要加强市场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有效克服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面临的瓶颈;各级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以不断加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间的融合。

(五)制定有效的竞争政策助推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融合发展

国家、地方政府应制定扎实有效的市场竞争政策,严厉打击流通组织出现的垄断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切实推进城乡流通组织及其产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根据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专业规划,做好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产业建设与优化,进一步完善当前组织结构;进一步改善城乡商贸的流通与消费环境,完善城乡商品的流通市场,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城乡商品流通新格局。并加强监管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助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更好的融合。

(六)搭建商贸流通组织信息平台有助于加快城乡流通组织体系的不断融合

首先,积极构建有利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信息平台,确保城乡流通产业的顺利发展,更好地进行流通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应大力发展商业设施的投资规模,确保城乡流通产业得到切实提高。

其次,城乡商贸流通业企业应进行技术的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与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流通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进而全面带动城乡流通产业的稳定发展。强化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结构并不断加以调整及优化;全面提高城乡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具有规模化、现代化与组织化的大型流通企业,从而真正提高城乡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益。

最后,建立“零售流通组织+农户”或者“农商对接”等多种流通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份额并不断拓展品牌;完善城乡流通产业物流的储运设施,提高物流的配送效率,真正降低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确保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及高效运行。

结论

综上可知,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发展其实就是一个从分割到融合的过程。因而有效推进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不断融合,就应该在消除城乡市场分割现状基础上,积极鼓励城乡的商贸流通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同时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政策、培育双向流通的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同时还需注重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城乡物流体系网络建设,通过搭建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信息平台,确保城乡商贸流通组织在资源、信息及技术方面的顺利对接,促进城乡流通组织体系的稳定运行,最终促进国内城乡商贸流通企业及其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发展。

参考文献:

1.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

2.忻红,吴清萍.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3)

3.孟雷.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 (1)

4.柳春岩.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商贸流通业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之二)[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

5.杨洁.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结构研究[J].商业时代,2014 (18)

6.黄祖辉,米松华,陈立辉.农业产业化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与机制创新—“肥西老母鸡”的实践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

7.武兰芳.构建商贸流通市场监管体系的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0(2)

8.张如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11(3)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张东日(196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经济、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