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索

2016-07-25一张桁忠洪音宋南京邮电大学物理学院江苏南京0046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50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健康云计算物联网

张 一张桁忠洪 音宋 斌(.南京邮电大学物理学院,江苏 南京 0046;.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5000)



我国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索

张 一1张桁忠2洪 音2宋 斌2
(1.南京邮电大学物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并进入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对智慧健康服务提出新的概念的理解,系统分析我国智慧健康服务发展现况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为我国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将经历渗透、融合、创新、实践、变革五个阶段。

关键词:智慧健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互联网+健康寄予厚望,形成了新的投资热潮。然而健康医疗产业不同于普通消费,有其特殊性;想要真正进入智慧健康生活还有着漫长的路程,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探索。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发展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进入智慧健康生活可能经历的渗透、融合、创新、突破、变革5个阶段。

1 智慧健康的新概念与社会发展需求

2.1 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包括4个方面: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道德等四方面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公布,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5%,真正健康的只有5%,因心理亚健康导致的抑郁症在全球每年约有2亿~4亿人。健康新概念与传统的概念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因此我们称为“大健康”,如图1所示。

1.2 智慧健康新特征

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具有泛在化、智慧化及个性化三个特征。

1.2.1 泛在化

运用物联网无线感知穿戴设备等技术开展无时不在的,无论何地的生命监测与健康服务,如图2所示。

1.2.2 智慧化

是指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开展智能化的健康服务,如图3所示。

1.2.3 个性化

是以人为对象的个性、及时性、交换性的医疗健康信息聚集与交换服务(健康人、患者、医生、护士、医院养老服务员等)。强调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式的服务模式。

1.3 智慧健康发展大需求

1.3.1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健康需求,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社会问题。互联网+健康的智慧健康服务模式将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1)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据统计,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上一年的9.4%升到9.7%;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空巢老人”现象突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接近50%,将突破1亿人;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2013年将达到2300万人,健康服务需求将明显增加。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现井喷式发展

据世界卫组织(WHO)统计,全球死亡病例中的3/5死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10万亿美元。慢性传染性疾病占中国人群死因构成升至85%,每年约370万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亡,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医疗不公平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如何解决?健康服务需求节节上升,互联网技术在预约挂号、网上支付、远程会诊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图1大健康范畴

图2智慧健康泛在化特征

1.3.2 大众健康需求潜力大

追求健康是人们永恒追求的主题。网上一项调查证明,超9成人群希望获得自身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并希望从互联网上获得健康服务。

1.3.3 国家战略层次需求

(1)国家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与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健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2)国民健康对国家战略发展的影响

到2020年,预计中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智慧健康服务将成为当前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动力。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将深刻影响医改进程。

图3智慧健康智慧化特征

2 我国智慧健康服务发展现状与发展途径

2.1 我国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智慧健康服务的发展,并在多方面取得突破。

2.1.1 互联网线上服务

健康APP呈井喷增长,60个应用库,10万个医疗应用,内容涉及居民健康体征监测,就诊服务,公共卫生,医患沟通等。丁香园、微糖、好大夫等互联网平台及健康类APP(表1),逐步得到实际应用,并占据一定的智慧健康服务市场。

2.1.2 智能穿戴设备

目前国内有200多种,分为电子类和智能医疗器械2类:电子类以智能手环;智能健身器械为代表。将血压计、快速血糖仪等医疗检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对疾病进行监测已得到广泛应用。

2.1.3 远程医疗

2013年我国远程医疗达到22.1亿人民币,2017年我国远程医疗大于95亿人民币。国家发改委卫计委启动全国偏远5省远程医疗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2.1.4 互联网医疗开始出现“云医院”

东软熙康与宁波市卫计委合作打造建立我国首个网上医院——宁波“云医院”;阿里巴巴与河北石家庄医药企业开展网上购药。但“医+药+患”这一闭环尚未完成;绍兴市通过建立了50多个心电图检查点,统一发射到绍兴市人民医院心电网上会诊中心,开展智慧化医疗服务。

2.1.5 以医疗相关智慧服务逐步落地

例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开始使用支付宝付费医疗服务。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开展网上预约、健康咨询、查询检验结果、掌上苏北医院等服务。

2.1.6 政府逐步发挥作用

如上海市多部门协作推动《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开展智慧健康城市的试点工作。

2.2 智慧健康发展面临的困难

建立智慧健康城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技术仅仅是促进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创新发展面临制度、文化、利益、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2.2.1 大众需求尚不旺盛

智慧健康特别是移动医疗,年轻人积极参与;作为智慧健康的主要得益者和最大受益群体参与性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全民参与,形成“万众参与,大众健康”的局面,仍有困难。

2.2.2 信息孤岛难以跨越

我国智慧健康的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各政府部门、各医疗机构、各地区信息分割,信息孤岛难以跨越。需要实现拆除高墙,互联互通。

2.2.3 信息、医疗安全难以保障

安全永远第一。医疗安全如何保障?首先,医疗健康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它关系人的生命安危,必须从国家法律、行业规范、技术标准、从业要求及医疗责任处理等多层次、多方位进行管理;其次,如何确保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如个人隐私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则有待从技术及管理方面给予解决。

表1目前我国常见健康类APP统计表

2.2.4 智慧健康主体医生参与性不高

目前存在医疗健康市场外投资热情高,而智慧健康的主要提供服务主体医生参与性不高,如何调动医生的参与积极性成为关键问题。

2.2.5 跨界创新弱,协同难

智慧健康服务涉及医疗、护理、民政、医保、信息、社区服务等各行各业,作为新型的服务行业,如何融合,将面临挑战。

2.2.6 无任何成熟经验供选择

智慧健康体系建设是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一项系统工程,国外也处于探索阶段。无任何成熟经验可供借鉴,面临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滞后等问题。

2.3 智慧健康体系建设与发展途径(图4)

2.3.1 渗透

发展过程是多学科、多行业、多产业的逐渐式渗透进程,从选择性渗透向全方位渗透发展;从健康医疗边缘服务向医疗核心服务渗透发展;从理念、科研创新向产业化渗透发展;从特定人群服务向大众人群渗透发展;从线上服务向o2o服务模式发展;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高科技产业向医疗、护理、药品、健身、家政服务等传统产业渗透,形成新的健康产业集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从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进行广泛渗透,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医疗健康产业作为特殊的传统产业受其影响,正在向智慧健康产业发展。

图4大融合的范畴

2.3.2 融合

智慧健康体系是多学科、多行业等跨界融合的成果,是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高度融合成果。目前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深入发展。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是这种融合的粘合剂。

2.3.3 物理融合

遵循"差异化"原则,智慧健康体系的发展强调系统的融合出现;出现跨界、跨学科、跨服务、跨区域的整合。发挥政、学、医、产、研、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作用。

2.3.4 化学融合

标志着新学科的建立及教育体系的形成;新行业新产业新标准建立;新职业队伍的形成;新的专业社会组织发展;新的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及实施。

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是化学融合的催化剂。

2.3.5 智慧健康创新

智慧健康体系的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及制度创新。更需要创新智慧健康新生态,新生态是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创新与促进,健康医疗服务的发展,从个人技能的艺术到循证医学;医药医疗技术的发展从基于流行病学的普通运用到遗传基因和个性环境的“精准医疗”;从健康服务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形成对健康弱势群体干预到全民主动参与的健康生活。

2.4 突破应体现在智慧健康体系构建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上的不断突破;从“点”突破到“线”突破,最终实现“面”突破。

2.4.1“点”突破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智慧健康服务的特殊人群扩大及服务内容局限的突破。

2.4.2 线突破指智慧健康行业的建立与发展,特别是行业普遍盈利模式的出现;产业链的形成,不断创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传统健康服务转型与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4.3 面突破是指人们全面走进智慧健康的开始,医疗健康产业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有大突破;国家健康服务的创新体制上有突破,将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的健康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2.4.4 近期需关注领域

智慧医养融合、穿戴设备与健康医疗体系的融合、远端医疗、24小时的生命监护、智慧健康城市、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媒体协同平台等。

2.5 变革

新兴发展的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将传统的健康服务向智慧健康服务。它的发展标记是最终形成智慧健康新生态。表现在人们的健康理念得到更新,人人参与,大众健康成为新的常态;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发生深刻变革。

结语

健康生活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智慧健康生活提供技术基础,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仍存在诸多困难,需从国家顶层设计、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性等多层次、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国文.健康新概念[J].思维与智慧,2013(12):56-57.

[2]刘尚海,陈博.智慧健康生态系统及生态链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4):41-45.

[3]郑月,李小溪,方洁旋,等.智慧健康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前景[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12-16.

[4]温学敏.关于我国县级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8):132.

[5]王霞.中国人口结构变动与老龄化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6-69.

[6]谢延峰,周娓,龚静.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信行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9):965-966.

[7]翟铁民,柴培培,魏强,等.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卫生费用与筹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2):14-17.

[8]熊先军.“医疗不公平”争论存在误区[J].中国社会保障,2014(3):84.

[9]医疗: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不可估量[J].股市动态分析,2014(8):63.

[10]肖征荣,张丽云.智能穿戴设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15(5):9-12.

[11]宁波市构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2):31.

[12]逄淑宁.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状况分析及建议[J].现代电信科技,2015(2):1-5.

[13]袁熙,李强.基于移动互联的智慧健康社区系统的研发[J].计算机应用,2015 (1):239-242+246.

[14BAT三巨头跨界布局互联网医疗[J].中国药店,2014(19):22.

[15]朱洪波.打造智慧健康服务产业革命性体系结构[J].群众,2015(8):68.

[16]曹原.分级诊疗或向智慧、健康发展[J].中国医院院长,2015(13):42-4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智慧健康云计算物联网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