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家国刻进名字的黄埔军人

2016-07-25郭士健李大庆

黄埔 2016年4期
关键词:炮兵黄埔军校李家

郭士健++李大庆

李家华,1919年10月23日生于江苏扬州,黄埔军校七分校15期炮兵科毕业,现居吉林省长春市。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的险恶用心,阴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第二年,东三省全部沦陷,三千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狰狞毕露,发动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12月13日,又制造了三十多万中国军民死亡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时年17岁的李家华,就读于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原本青春曼妙的年纪,却目睹着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族危亡的一幕幕惨剧。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同胞亲人的颠沛流离、死伤枕藉,让这位还稍显稚嫩的年轻人,胸膛内燃起誓死报国的熊熊烈焰。他凭着一腔热血和拳拳爱国之心,愤而投笔从戎,加入江苏抗日青年团。当时这支青年队伍隶属于顾祝同任司令的第三战区,聚集了大批爱国抗战的有志青年。

初次经受战火洗礼

满怀着报效祖国的信念,李家华随江苏省抗日青年团取道西安,前往黄埔军校学习。当时,这支青年队共有1300多人,他们从扬州向江北经过淮阴到徐州一线行军。这一千多人都是学生,大家没有武器,没有机械化装备,只能依靠双腿。他们到达徐州时坐上了火车,准备向连云港出发。可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发来空袭警报。原来,日军得到情报,派飞机来袭击火车。车上的学生惊恐万分,敌机从车厢上低空掠过,进行近距离扫射,一排排子弹扫下来,打在火车的铁板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偶尔有几发子弹穿透厢板射进车内,几名学生应声而倒、瞬间毙命。一阵扫射后,敌军的飞机暂时撤离。车上1300多人就趁此机会跳下火车准备逃跑。可是逃出不到100米,狡猾的日本飞机又重新折返扫射。那时正值隆冬时节,大地被白雪覆盖,地上的雪不断有子弹射入,发出“嗤嗤”的声音,有人被打中,鲜血染红了白雪,令人胆寒。大家趴在雪里,子弹一排一排从脑门前飞过。极度恐惧之下,李家华躲过一劫。

此次飞机袭击事件后,许多学生经受不住考验,选择离开队伍,1300多人只剩下700余人,而剩下的700余人乘着夜色,坐了晚上的火车赶到西安,终于进了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即西安分校,成为了黄埔军校一员,李家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学好本领杀敌报国

李家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学校的粮食都是由当地政府供应,但由于战时粮食紧缺,政府向军校供粮十分困难。所以,军校的生活极其艰苦,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学生吃的都是浆糊,一人一天固定吃几碗,住的地方是大庙、窑洞(陕西一带山上窑洞较多)。还有人住在山上的庙里,那是陕西城外南边的一座山,叫终南山。李家华本来就水土不服,再加上吃不饱,山里的天气忽冷忽热,因此他常常生病。尽管如此,李家华却从不喊苦,他心怀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和理想,这些磨难在他看来微不足道,再苦再累他都能扛得住。

在山上学习半年多后,学生的课程将进行科目划分,分为步兵、炮兵、工兵、通讯兵、骑兵等不同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成绩报考其中某项。当时的炮兵科最热门,分数要求高,只有150个名额,却有3000多人报考。李家华努力备考,凭着他的聪明、勤奋和平时成绩以及优异表现,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这150人中的一员。进入炮兵科后他们从西安搬到了陕西凤翔,开始专门研习炮兵专业知识。但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他们住在一个大酒坊里(凤翔以制酒闻名),训练了一年多,学习各种山炮、野炮等炮种的使用方法,熟谙操作,钻研技术理论,开展实践演练,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系统掌握了炮兵科目的全部本领。此时恰逢前方战事紧张,急需大量作战指挥人员,所以,他在军校学了一年步兵和一年炮兵,便从黄埔军校毕业。

毕业后,李家华被分配回江苏的国民党驻军部队。那时候,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大部分地区,南北交通几近断绝,他只能步行从陕西回江苏。白天不好走,就选择夜里赶路。通过封锁线的时候,他趁着日本鬼子的巡逻车驶过的短暂瞬间冲过铁路。就这样,一路上,他爬铁路,穿公路,涉水路,排除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走了三个多月,终于回到了江苏。回到家乡后,李家华到江苏国民党总队就职。从黄埔军校毕业的炮兵学生很受重视,但那时国民党在江苏的部队缺少资金,缺少装备,还没有编制正规的炮兵部队,他被安排在步兵当了两年排长,后来部队配备了炮兵,他才当上国民革命军第25军40师炮兵排长。师长方日英,毕业于黄埔1期。不久,李家华调任毕业于黄埔3期的刘秉哲任师长的52师炮兵部队任排长。1942年前后,调到25军补充团任迫击炮连连长,参加过浙赣战役。驻守皖南时在赤滩镇和日军进行过激战。当时,在第三战区与日本人对峙,那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大城市,国共两党军队从敌后打击日军。李家华所在部队担负着重要任务。一次,在宁国县城,日军部队又开始秋后扫荡,到处抢粮。这次日军开到胡乐司小镇的时候,进入李家华部队的包围圈。战斗打了几天几夜,由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的上官云相指挥。李家华率领的炮兵配备的是德国进口的最先进的火炮,将日军打得七零八落,还俘虏了许多日本兵,此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日军的秋后扫荡计划。

抗战后期,李家华到中央直属远征军青年训练营任中队长。在江西上饶培训即将开赴印缅战场的华东青年学生,先后培训了将近两千名学生军。

李家华所属部队参加过皖南事变,这在他心中留下终生难忘的伤痛。作为一个军人要服从命令,而那时刚刚毕业又很年轻的他根本无法从政治上来做出正确的判断。每每提及这段历史,李家华的表情中依然满是自责与哀伤。尽管没有清晰的政治分析能力,但李家华却感觉到消极抗战甚至不抗战的国民党军队不是他的最终归宿,壮志未酬心已冷,抗战结束,他带着失望和愧疚离开了国民党军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回到家乡,甘作一介布衣。

安享晚年情系两岸

解放以后,李家华全心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文革”期间被划为右派,下乡劳动。1978年落实政策后,李家华被安排在吉林省洮南市东方红造纸厂工作,1979年以工人身份退休。目前与儿孙一起生活。

提到现在的生活,李家华满脸洋溢着幸福。“晚年的我托了党和政府的福,所以,我感谢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在的生活幸福安宁,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与台湾的同学通信通话,每天生活得蛮开心快乐。但也有苦恼,精神上的苦恼,心里始终有抹不去的伤痕。”看来,皖南事变的伤痛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老人的内心。

南京解放前后,李家华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台湾,他的同学、亲人、战友都有在台湾的,有些同学也希望他过去,但他说:“还有老母亲在这边,她就我一个儿子,就不过去了。”

谈及对台湾问题有什么看法时,他说:“台湾和大陆无论如何一定会统一的,只是走向统一的这条路并不简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希望祖国越来越好,这样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两岸统一是谁也左右不了的潮流和趋势。”

谈话之间,老人的目光延伸开去,深邃而辽远。荣辱一生,淡尽浮华,那段战火硝烟的历史不容忘却,如今和平的生活更显弥足珍贵,惟愿两岸早日统一,惟愿祖国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炮兵黄埔军校李家
“称霸”试衣间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李家正 釉·画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数到一万捉迷藏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刘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