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1个组织“链条”红色软实力让温商“归巢”
2016-07-25洪慧敏
□本刊记者 洪慧敏
构建31个组织“链条”红色软实力让温商“归巢”
□本刊记者 洪慧敏
2015年12月20日,昆明温商龙湾支部成立。
临近春节,宁夏温商党工委书记陈治和忙碌又高兴。“昨天招了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他开春来上班。”1月27日,陈治和在电话那头笑声朗朗。
今年1月12日,宁夏温商党工委挂牌宣告成立。“我们的新年愿望就是通过党建引领宁夏温商回归浙江,报效桑梓。”陈治和对未来满怀信心。
记者从温州市委组织部获悉,为了引领温商回归、服务温州发展,温州市率先在全国构建宁夏等31个在外温商党工委组织“网络”,并向其中10个重点省份在外温商党工委派出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又推出温商党员“红雁领归”等党建组合拳。
如今,党建有效地推动了一批批在外温商返乡投资。温州市经合办提供的数据,2014年,温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969亿元;2015年,温州市温商回归到位资金111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32%,全年引进超50亿元的特别重大项目6个,超20亿元的特别重大工业项目4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31个党委串珠成链
党建为什么能引领温商回归?这种模式的运作机理何在……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赶往温州市调查。
在温州市政府大楼18层,记者找到了温州市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简称温商党工委)党建处的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我们迄今已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31个在外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简称在外温商党工委),在外温商党工委组织网络覆盖了全中国。”
在一份戳盖“中共温州市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红章的任职文件上,记者看到:“经研究决定,建立中共温州市在闽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冯易乐同志任中共温州市在闽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
这一份份任职文件背后,全国在外温州商会跟温州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温商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温州人纷纷到全国各地经商办企。目前,全国建立在外温州商会268家,在外温商约175万人,创办工业企业3万多家。
相比丰富的在外温商资源,温州招引“温商回归”的旧方法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外温商党工委建立前,温州市委招引‘温商回归’主要通过在外温州商会。但是,在外温州商会是较松散的民间社会组织,且跟温州市政府部门不存在隶属关系,温州要通过这一‘桥梁’招引‘温商回归’,存在‘关系上的局限性’。”
新模式如何架构?温州市相关部门提出,在外温州商会内部搞党建,通过组织架构把原本松散的关系变成紧密隶属。
新的组织架构,又叫“1+31+X”组织网络。温商党工委解释,“1”即成立市温商党工委,统筹负责在外温商党建工作;“31”即依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省会城市温州商会,派出在外温商党工委,负责温商党建工作;“X”即在外温州商会和县(市、区)在外商会成立的党组织。“‘温商回归’等重大决策直接通过新架构的组织网络,就能顺畅传达下去。”
2012年9月,温州市委在温州市经合办设立“温商党工委”,推动在外温州商会党建。同年10月,首个在外温商党工委——在湘温商党工委揭牌成立。
2015年,温商党工委在全国排摸出19600多名在外温商党员,并建立在外温商党员数据库,组建流动党支部。
3年多后的今天,31个在外温商党工委组织网络已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紧密的上下级组织“链条”宣告构架成功。
10名副县级干部走进商会党组织
如何依靠31个受指挥的党组织“链条”,最终实现引领温商大规模回归?
2014年10月,温州市委向上海、河南、北京等10个重点省份的在外温商党工委,首次派出了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进一步强化在外温商党工委的工作力量。
吴松海就是其中一位派往上海的温商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赴沪前,吴松海先对在沪温商党工委做了一番了解——
2012年9月,在沪温商党工委由温州市委发文建立,上海中发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陈邓华被任命为在沪温商党工委书记。当时,包括陈邓华在内的在沪温商党工委仅有7名委员,组织力量显然比较薄弱。
吴松海抵沪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拓展党组织,“我们要把党组织衍生到更广大的基层去,把温商党员更好地团结凝聚起来,最终引领大批温商回乡投资。”
在沪温商党工委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第一次来参会的包括党工委成员及下辖支部书记等总共仅有10多人。
参会人员中,吴松海注意到了黄浦支部书记胡荣楼。50多岁的胡荣楼在沪从事水泵生产和销售,健谈而热心。胡荣楼反映:“有10多名年轻老乡很想入党,请求领导尽快批复。”
这些有入党愿望的年轻人都是温州籍老板,他们有些搞资本投资,有些经营物流业……大多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部分企业年产值达到几十亿元。
吴松海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年轻人既是新生的党建力量,也是未来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经过近半年基础工作后,2015年7月,黄浦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其下新建了南市、卢湾、外滩3个党支部,托超国际农产品贸易公司负责人王建舜等10多名年轻温商,陆续被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
在吴松海发动下,胡荣楼除了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组织生活会等场合适时宣传“温商回归”政策外,还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温州市组织的一些招商会。
2015年9月,温州市国资委带着现代集团等负责人组成项目推介团,赴沪招商。当时,胡荣楼召集了黄浦总支和下属3个支部的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共计数十人,参加招商会。
预备党员、上海茂德集团总经理孙茂滕参加了那次招商会后,去年12月跟温州现代集团敲定合作意向。“我们一起合作开发冷链物流、冷库等项目,意向投资超12亿余元。”
吴松海告诉记者,从派驻上海的一年多工作实践看,依托党建引领“温商回归”正是“切中”招商“要害”,招商项目很快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我们先后组织了10个批次温商团回乡考察投资,签订了30个项目,涉及资本回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医院等,总投资达380亿元。”
而党组织引领“温商回归”等传递的诱人商机,又促使基层党建更具活力和生命力。2015年底,吴松海离开上海时,“在沪温商党工委的成员总人数比我刚到时增加了一倍多。”
与此同时,依靠党建组合拳,河南等其他省份也捷报频传。“在河南的一年多来,我们大力推进商会党组织组建工作,做到河南省18家温州商会党支部应建尽建、不留空白点。”曾派驻河南任在豫温商党工委副书记的章万真告诉记者,“派驻期间,我们对接了34个温商回归签约项目,协议金额达359.9亿元。其中河南新乡市温商投资的瑞安四季青服装城项目为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8亿元,已到位资金8.911亿元。”
□观点
创新值得肯定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黄宇主攻党建研究。他认为,温州以党建引领温商回归的创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党建引领,有利于凝聚温商回归浙江的信心,有利于推动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党建引领‘温商回归’的同时,也能促进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发挥和拓展它的新功能,让党建工作更具活力。”
黄宇告诉记者,以前,“浙商回归”项目一般通过政府开会号召、人员外出招引等传统方式,但商会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不可能全部来参会,传统方式覆盖的招商面不够广。“而‘温州党建引领温商回归’的创新探索,可以使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深入到商会或经济组织中去,深入到基层一线中去,更有针对性,传播的面更广,效果更好。”
黄宇提醒,借鉴“党建引领温商回归”的经验时,“党建引领注意不要代替商会的职能,不要越俎代庖,要注意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