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寒”记
2016-07-24
高温“防寒”记
指导专家:谭奇纹 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教授
策划执行:小齐
现代人的生活,已和以前不一样。只要天一热,待在空调房内,坐空调车,喝上一罐冷饮,透心凉。两个字:舒坦。
可舒坦后就没那么好过了。办公室白领颈肩痛,小宝宝易感冒,女性常痛经,甚至出现头痛头晕、腹泻、关节痛等症状,都是因为患上了一个现代病——空调病。
它本身不是什么大病,但由它诱发或加重的颈椎病、关节炎、高血压等不容小觑。前不久记者还去了一趟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听医生讲,前来看病的人很多是被空调吹病的。“过度吹空调,寒邪与暑湿相合,阻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堵在哪哪就容易出毛病”。其实,咱们老祖宗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应顺应天地气机。意思就是说人体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天热人就会出汗,出汗就可以把体内积聚的寒邪排泄出去。而长期处于温度远低于室外的空调环境中,皮肤遇冷自动收缩,汗液排不出去,寒邪就被关于体内,从而导致头昏脑涨、四肢无力等情况的出现。夏天该排出去的没排出去,秋天该收敛的东西也就收不进来,从而对“秋收”和“冬藏”带来影响,甚至对健康不利。也就是所谓的“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如今夏天的余热还未消,“秋老虎”就在一旁“虎视眈眈”了。“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依旧是高温天,还多了一份“燥”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适当使用空调”这种提醒,还要知道这背后养生的大道理。
莫贪凉,否则阳气很受伤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到秋分之间,属于“入地户”,气化由阳入阴,天气渐凉,热渐退,昼渐短,夜渐长,气候由热转凉,大地逐渐转为收藏。所以,从立秋起,要重视养阳。
说起阳气,还得从夏天说起。夏天万物阳气最为旺盛,向外升腾。你看夏天树木枝叶繁茂,根部反而比较薄弱,台风一吹就倒。人也是如此,肌肤腠理疏松,阳气趋于体表,故而特别怕热、出汗多,体内则相对虚寒。而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更要做好保养阳气的工作,让它平稳“着陆”。
经常吹空调的人可能有一种感觉:吹得时间越久,浑身越没劲儿。没错,当阵阵凉风随着汗毛孔长驱直入到人体内,并没有接着走,而是郁积在体内,耗损你的阳气。再就是很多人会饮用大量的冷饮来对抗炎热,比如男性会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女孩则嗜食冰激凌、喝冰镇饮料,一般人又都有吃冰镇西瓜(老话说:秋瓜坏肚)等习惯。如果贪吃贪喝不注意控制,等这些寒凉之气进入人体后,为了对抗这些寒气对人体的损伤,就要耗伤大量的阳气,这样人体的阳气会不断地受到消耗。
长期脾胃虚寒,不仅会导致腹泻、腹痛,还会影响食物的吸收。中医关于脾胃寒凉有个比喻,很形象。说脾胃就像一个锅,这个锅一定是热的,才能把锅里的食物煮熟。胃不就是人体的“一个锅”吗,如果总吃寒凉食物,胃这个“锅”总是凉的,胃里的食物如何能“腐熟”啊,而食物不熟,就像我们总吃半生不熟的东西,身体能很好的吸收吗?
从现代医学来讲,如果经常吃寒凉食物,会导致肠胃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液、胃蛋白酶等消化物质的分泌,自然会影响营养的吸收,特别是蛋白质、铁等营养素的吸收和胃液分泌关系非常密切。
天热,身体的耐热性也会相应提高,本身也是一种锻炼。更重要的是,养护好了阳气,冬天就“够用”了,可以抵抗冬寒。而那些冬天极易出现的病症,比如:呼吸道
养护阳气有五招
立秋过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正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同时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度时期。这时候养护好阳气,就等于提高了免疫力。
第一招:动一动,出点汗
《易经》里有“动则生阳,静则生阴”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指出,这个季节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气得泄”。应多到户外进行运动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主动出一身汗,有助于阳气宣泄、带走体内寒湿。没时间或身体不便的,可以选择被动出汗,比如泡脚、汗蒸、晒太阳(晒背部),也可以补阳。
背部分布有各脏腑的背俞穴,也是督脉所在。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调节全身阳气。明代医术《养生四要》里提到,“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
注意,无论是做运动还是晒太阳,感觉全身冒汗即可停止,无须做到大汗淋漓。因为出汗过多,阳气会过度外泄,还有损阴气,过犹不及。
小贴士:防寒小动作——搓背
做法:双手各持毛巾一端,置于背部,左右上下反复搓背,至背部发热。
功效:振奋阳气、调和气血。
第二招:吃生姜,喝生姜水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温中暖胃之效,可治疗风寒感冒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呕吐等寒证。
要注意“上床萝卜下床姜”。生姜可鼓舞阳气,夜间人体阳气收敛,不宜食用。
小贴士:防寒食疗方——生姜饮
红糖姜茶:生姜切片,倒入红糖、开水,搅拌至红糖融化即成。
姜葱茶:生姜切丝,葱白切粒,加水煮沸即成。
姜苏茶:生姜切丝,紫苏洗净,加水煮沸即成。
第三招:艾条灸,百寒消
艾叶性味辛温,且性善走窜,在火力的帮助下,可深入脏腑,祛寒逐湿。
小贴士:灸大椎、背俞穴
风门穴:低头,在颈部和背部交界处,有一突起骨头(第七颈椎),骨头下方有一凹陷处。此为大椎穴。艾灸该穴位,有助长阳气之功。
背俞穴:背俞穴是一组穴位的合称,包括心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等。该组穴位分布在背部脊柱左右两侧旁开2指处,可拿艾条在脊柱附近左右移动施灸。艾灸该组穴位,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补益阳气。
第四招:拔罐、刮痧助排汗
在空调环境下,人的毛孔是闭塞的,很少出汗。进行拔罐、刮痧疗法,可使毛孔张开,宣泄体表,有利于排泄身体里的湿邪、风邪、寒邪,可以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肌肉关节酸痛等。
小贴士:认经脉
家庭拔罐祛寒,位置可选取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即脊柱。足太阳膀胱经主干有两条,在脊柱左右旁边两指处,约与脊柱平行。
第五招:泡脚效果更佳
泡脚不是冬天的专利。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用温热水泡脚,同样有疏通静脉、扶阳祛寒的作用。在泡脚的热水里,再加点温热药材,补阳效果更佳。
小贴士:防寒足疗方——泡姜艾水
做法:生姜切片,取3~5片,与艾叶、桂皮各20克一起煮水,用于泡脚。
功效:生姜可以发散风寒,艾叶可以温经散寒,桂皮可以补火助阳。
专家们的防寒经
有了上述五招,养护阳气就足够了。但专家们还有其他见解,咱来瞧瞧他们是怎么做的——
老中医王鹤滨:
哪块肌肉冷就搭块围巾
我今年93岁,受寒贪凉和潮湿在我身上留下了腰膝酸痛等毛病。行医这么多年,我认为很多疾病跟肌肉受凉导致寒淤有很大关系。因此,天热我也非常注意防寒,防寒比防暑更重要。我从不洗冷水澡、洗冷水脸,洗手洗脚都用温水,这样做是不让自己的体温过多丧失。
我水性虽好,但不去游泳馆里游泳,不让湿气入侵。天气较炎热时,人的毛孔和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当人突然进入水中,如果温差超过10℃,扩张的血管会骤然收缩,这样会给心脏带来突然的负担。
在穿衣方面,我爱穿纯棉的衣服和布鞋,宽松透气,吸水性很好,这样可以避免汗湿受凉的情况。我会用围巾或浴巾来防寒,感觉身上哪块肌肉凉了,就搭在哪里。
国家卫计委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
洗澡水保持在39℃
我今年78岁,大热天里还是到处演讲、学术交流。对我来说,喝水是头等大事。睡一晚起来,人体的水分会减少约600毫升。因此睡前和晨起一杯水必不可少。
天热因为外出运动不合适,我改为原地跑步。对于洗澡水,我比较注意。42℃以上的热水有抗凝作用,洗澡时有可能引发脑出血,39℃是洗澡水的最佳温度,略高于体温,非常舒适。
这两类人,开空调要当心
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大,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时常会因为气温忽高忽低而导致血糖、血压起伏,病情变化多端。温差过大引起的各种意外不能不重视。
室内外温差以小于6℃为宜
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天气热,血压会降低,病情会相对稳定。其实不然,天热反而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
天热的时候,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大脑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同时,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高温天气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比较难受,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
此外,天热出汗较多,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更大,更容易发生心梗或中风。同时,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现在空调使用非常广泛,很多人忽略了空调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从炎热的屋外进入空调房间时,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这些原因使得血栓、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容易在此季节高发。
对此,空调调节有一个原则要把握:室内外温差以小于6℃为宜。最好是使用风扇,低档风慢慢吹,保持室内通风。不渴也要常喝水,等口渴了,身体已经缺水了。心脑血管患者尤其需要主动补水,可饮一些用金银花、菊花泡的茶水,既解渴消暑,又有降压的功效。
心血管疾病患者,高温天气要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尽量不要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还要注意经常测量血压。
温差变大,血糖起伏变化大
温差变大,糖友们常常会发现原来控制得较为平稳的血糖却变得忽高忽低,上蹿下跳,尤其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是因为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其他季节大,消耗的糖分也相对增多。同时,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多,造成血糖偏低。
另一方面,高温环境也会导致血糖向上蹿,其中的原因是水果和饮料的摄入相对较多,面对西瓜、哈密瓜等清凉解渴的水果以及冰冻的碳酸饮料,忍不住馋嘴的话,血糖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往上飙了。
为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患者要适当补充水分,一天至少饮水1500~2000毫升,分次饮用。切不可怕多尿而不饮水,但要注意不能狂饮,尽量选择温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或低糖饮料。不可贪饮凉水、冰水,这易伤肠胃,引发腹泻,造成代谢紊乱、血糖不稳定。
此外,这个季节要加强血糖监测,除了常规测定空腹血糖外,更要重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监测,做好血糖记录,并定期到医院检查。
被吹出来的颈肩腰腿痛
常感脖子和后背僵硬、腰痛?原本在冬天发作的“老寒腿”,这个季节也骚扰?这都是因为“寒气逼人”。
在医院针灸科,每年都会接诊很多因为受凉而诱发的颈肩腰腿痛患者。“罪魁祸首就是吹空调。”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谭奇纹说。很多老年人因为打麻将打的入迷,对着吹了一阵空调,第二天就起不来床了,腰痛、腰间盘突出症发作了。最近来这看病的人几乎都能找到发病前受寒的证据。
很多人不明白这其中的原理,其实不难解释。以颈椎病为例,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痹证。痹证就是因风、寒、湿、暑、燥、火等外邪侵袭身体,阻塞了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而感受风寒是颈椎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颈部由于受冷风吹袭,风寒侵入,导致颈部气血不通,正所谓“不通则痛”。同时,颈部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会保护性收缩(受寒的地方变紧变硬),以避免过分散热。这就使颈部肌张力增高,出现力的失衡,导致颈椎间隙变窄,脊神经、血管受压,增加了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在颈部已有退行性病变的情况下,就更容易诱发。因此,颈部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不喜欢寒冷。
中医的治疗简单直接。如果是寒凉导致的,就采取“温阳、散寒、通经、止痛”的办法。最直接的就是热敷,哪里痛热敷哪里。用毛巾裹上热水袋,就可以简单治疗。但热敷只能初步缓解症状,让患者感觉舒服些。有些患者反复发作,不敷以后又痛了,那就是因为寒邪太重,病位太深的缘故,就得考虑去看医生了。
在医院治疗有全身性的药物熏蒸,有专业的针灸、推拿,如果不能缓解,还可以口服中药。这些都能够达到“温阳、散寒、通经、止痛”的作用。至于要治疗多久、多少次?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链接:颈椎不好常按风府穴、风池穴
风府穴在我们的脑后,是头部最薄弱的地方,最容易受风邪。它在颈后部,自头发边缘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就是。风池,顾名思义,是“蓄风的池子”,也是防风的要穴。它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在摸后脑时,会摸到头发边缘有一个凹窝,挺大的,很明显,如果往里一推,就会触到脖子后面的两个硬筋,往上面就是枕骨,用大拇指往里一顶,便会摸到这个穴位。平时多对这两个穴位进行推拿或点按,有很好的防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