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下有关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16-07-24李亚丽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四川水泥 2016年6期
关键词:制图模块工程

李亚丽(商丘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基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下有关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李亚丽
(商丘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本文结合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的环境下,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一工科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长期以来在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间题。阐述了现代图学教育的特征和任务。并结合笔者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

0.引言

“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于2014年写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同年4月底教育部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最重要的议题就是研讨“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在这种契机下作为土建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应首当其冲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次华丽转身。

在土木工程中,无论是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铁、隧道等的设计和施工都离不开工程图纸。工程施工图能够精确无误地表达出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室内布局、结构组成以及其中的各种设备布置、线路。工程图,能够表达出文字不能表达出的内容,化抽象内容为直观具体的内容,是工程界共同的语言,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工程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施工、施工管理等不可缺少的指导性技术资料。所以,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重要语言,能够熟练的绘制和识读。因此,在高等学土木工程的教学计划中,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主干基础课程。我校现在正面临着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对于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有这样的一些特征:概念多,图量大,对空间分析能力要求强,与此同时而教学学时大量减少,致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一般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课,存在开课时间早,学生不具备课程所需的前期知识能力,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传统的教学体系把图形教学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意识的培养生硬的割裂开了。因此,构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创新型教学体系非常必要[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质量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采用何种手段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从事图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基于本科教育向应用技术类型的转变,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模块化、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思路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培养学生空间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结合对应专业的实际施工图纸,培养一批和工程实际接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后继专业课和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结合学科的专业特色以及工程实际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校教改立项,开展了本课程的教改之路,并逐步将本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1.结合专业培养计划,模块化课程体系

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构型能力、绘图能力、识图能力[3]。围绕着这一目的在坚持先进性、集成性、继承性、适应性原则[4]的前提下,总结历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方针下,根据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制定符合本校校情,适应本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大纲,用以指导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新的教学体系立足先进建筑施工技术,结合我校工科专业的特色,构建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与工程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图1)。

图一 新课程体系

在新体系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被划分为4个模块:基础理论、工程制图、工程识图和工程应用及设计创新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四大模块

每个模块有各自的特性特征,不通过本模块的考核不得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直至通过每个模块的考核,本门课程才能通过。新的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充分考虑基础理论环节的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将制图理论贯穿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训之间自由转换,提高工作效率。(2)将软件制图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

2.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 以培养学生空间分析和设计创新能力为主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制图的同时,也能够透彻掌握制图的理论原理。(3)进一步加强空间建模的学习,利用学生对制图软件感兴趣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4)加强训练学生的形体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达到常规教学体系很难达到的程度。

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空间分析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为培养主线,从分析结构形体的组成入手,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并适用于三本院校学生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也是符合工程设计流程。

2.2 构建课程多媒体教学实践

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撰写适合我三本院校学生学情的“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电子讲义”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复合式电子挂图”。在制作课件和讲义的过程中,参考国内名校工程制图课件的优点,并紧密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部分创新编制,插入合适的三维动画模型,使抽象的形体具体化和形象化,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复合式电子挂图”课件一般的“电子挂图”不同,可任意平移、缩放、随时修改、增减内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开放性、实用性的课堂。

2.3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在以此学习四大模块的过程中,都要通过该模块的考核,才能顺利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否则不能进入下一模块学习。模块考核有教师命题,学生提交一份和该模块相关的作业(作品)。

结合四个模块的学习,给学生8课时的实际操作实践。在这8课时中学生根据已获得的专业知识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成绩的综合创作设计,作为本课程的结课作品。

3.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在坚持继承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教师适度创新编写《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材以及配套习题集。

围绕课程教学内容,编制多媒体新功能的课件,对同类兄弟院校教师进一步研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可以依托学生课程创新设计,举办大学生创意设计比赛,为学生以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埋下设计创新的种子。

4 结论

在本课程教改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未来我们要不断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能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出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在这个计算机技术非常成熟的时代,各种设计软件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为了培养与实际工程更加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着重讲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制图软件,如制图基本软件 AutoCAD和专业制图软件TArch的学习。

这次践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发现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设备、教师素质、小班上课、辅导时间长、学时少等因素制约了课程改革。因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1]教育部,2014年写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2014.

[2]徐勇,邢邦圣,等.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59-62.

[3]王书文.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09(1):102-103.

[4]汤海霞.关于高职《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4 (32):138-139.

G322

B

1007-6344(2016)06-0311-01

李亚丽(1984~),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工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桥梁抗震设计及施工监测控制。

本文为商丘工学院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5XJGLX1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制图模块工程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工程
工程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