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中应该如何降低企业成本

2016-07-23周婉茹

2016年23期
关键词:降成本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周婉茹

摘 要: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把经济发展从注重市场需求的数量转变为注重供给的质量。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三去一补一降”,而去产能降成本又是其中的关键变量,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做事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会计的角度探讨了会计对去产能、降成本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降成本;会计视角

一、前言

我国在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还是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国内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说法。同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

2015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着重强调指出“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可见,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主攻方向,供给侧改革将会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逻辑

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于经济活动中的两大主导因素。其中,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生产环节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而需求侧管理是针对生产环节中所生产产品的去向,就是经常说的“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和出口。

在经济增长中,供给和需求互为条件、相互转化,只有需求和供给相互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侧重于需求侧管理,即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政策,刺激经济中的三驾马车,来扩大总需求,使实际产出回归到潜在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之前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着力点正是基于这一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理念。比如,2008年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我国政府出台了以“四万亿”瞩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需求侧管理中包含的一个前提假设为供给体系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同时也不存在没有供给的需求。这个假设在供给侧中没有提出。如果这一前提假设不成立,就不能单纯从需求侧入手进行宏观调控。比如,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经济相继陷入滞胀。扩大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面对这一两难选择,“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供给侧改革”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当前,中央密集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判断是供给体系出了问题,仅靠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难以保障经济持续增长。

在“供给侧改革”一词提出以来,“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四项重要措施之一。这也表明了,未来我国宏观政策将更为注重在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松绑减负”,助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三、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产能、降成本

中央提出重视供给侧的作用,正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而企业作为市场重要的主体,要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完善市场环境,在制度和政策上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松绑”后,方能“轻松上阵”。

如今,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生死线”。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有些方面高于高收入国家,这会导致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另一方面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压,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说高成本是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

从供给侧改革发力,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让企业愿意去生产,从而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就是核心。这主要是为了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和模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摆脱原来的发展速度情节,消除经济换挡的焦虑,同时又要提高目前供给的配置效率与质量。简单地说,“三去一将一补”就是该破产的破产,该出清的出清,该优胜劣汰的优胜劣汰,积极地降低企业成本。这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会计的紧密结合点。

四、去产能、降成本的实现方式:以会计的视角

(一)通过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去产能、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补”都跟会计密切相关,而通过会计的管理职能,可以达到激活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等目标。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想通过促进新兴城镇化,增强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促销对路,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又是通过会计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通过会计的决策功能实现去产能、降成本。无论什么行业去产能,都要考虑到在3年至5年间,如何解决工业品价格越来越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制造业产能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式的,这就需要提升新动能。由于钢铁和煤炭行业的价格和核算要素都是原来的传统方式,如果没有新的价值创造,这将会导致这两个行业继续走经济下坡路。因此会计的决策功能也很重要。比如钢铁企业,要搞清楚到2020年钢铁产业在国际、国内的产业比较和发展态势,我国企业的优势与行业特点、企业的人力成本以及研发投入等要素。这些数据清楚了,就能聚焦在“短板”处发力了,这里肯定需要会计决策发挥重大作用。

(三)在企业经营全链条上发挥会计效能。“三去一降一补”,解决的是目前供给效率不足的问题,更多的侧重点在制造业,针对的重点是经济调整转型的攻坚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对某些重点领域和环节发力的。在去产能中,会计不仅能发挥出决策、规划、预测职能,更多的是能根据供给效率进行管理。比如提高供给能力包括库存管理能力、规划预测、成本挖潜等。国家通过降税减费的政策调控来降低成本,但是企业中的物流费用、电力补贴、人力成本、五险一金等成本的降低还需要企业内部通过会计方法来解决。

会计可以从预测、控制、规划等整个企业管理的链条上全面发挥作用,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完全能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如效率低、供给水平差、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发力。现在不是人们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没有合适的供给。要用新产业提供新动能、新供给,提高研发投入。目前,我国在智能、绿色、信息、健康、文化、体育等诸多消费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帮助企业降成本,一方面降税减费,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着力挖掘成本降低的空间,比如用工方式更灵活,解决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实是低成本,但是由于我国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已经不明显了。这就更加证明了降低成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2] 张岩.降低成本从制度下手[J].中国报道,2016(1):24-25.

猜你喜欢

降成本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