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富裕了,却没有降低人们对财富的迷恋
2016-07-23蔡小花
蔡小花
摘 要:如果说过去的生活是一部心酸痛苦的血泪史,人们不愿意再回归于过去的生活,所以疯狂的积累财富,可是现在看来,人们的生活已然是温饱不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对财富的占有欲为什么还是那么的强呢?为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从财富分化不均、攀比心理、精神匮乏、宏观调控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分配方式,正确的心理引导机制,适当的价值观塑造以及长治久安的政策来缓解当前的怪异局势。
关键词:迷恋财富;产生原因;应对措施
一、财富增长,人们仍然迷恋财富的原因
“有恒心者有恒产”,这是一句关于财富来源的话语,然而就目前现状来说似乎已经和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大不相同了。现在掀起的是“赚钱热”的狂潮,人们往往追求的不是恒产而是更多的财富,可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却是值得我们时刻思考的,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一)贫富分化不均,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
历史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潮起潮落,并非适时适宜,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人们都明白每一个打江山的皇帝几乎都是明君。受百姓所爱戴,越到其子孙,人民造反的可能性越大,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不是人们越来越变得反叛,而是由于,往往一个朝代的君主懂得战争的爆发是由于财富分化不均所造成的结果,所以,他们往往为使得人们过平稳的生活,会选择让人民休养生息,低赋税,藏富于民,到了子孙那一代,便开始或多或少的增加国家收入,也就意味着官员腐败的产生,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便有藏富于国,藏富于官,而人数占绝大数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受这种不平等制度的剥削,因而人人都会有怨言,久而久之动摇国本,新一轮的更替便也会从新开始,各个朝代大多也都是从盛到衰也就是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上千年如此,财富分化不均,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
(二)由于攀比因素的存在,欲望便会被无穷放大
人是有复杂性思维的。往往一个目标,轻易的实现了,然后又会有新的目标,而这样不断执著努力,给其可以看到见,摸得着的除了金钱,似乎其他的很难看到,因而在这个奋斗的过程,只要生命不止,占据财富的想法就不会改变。可是人心如海,欲壑难填,又何况是可以数得清的金钱呢?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超越,人们总是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就向着更高层次迈进,并常常攀比于他人,无形中将人民的欲望不断放大,扭曲了价值观。所以人们还是愿意用不断为自己积累财富方法来平息扭曲的心态。哪怕遍体鳞伤也不在乎。
(三)精神世界匮乏,注意力便会转移在物质上的占有
经济越来越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忙,精神世界中感到的往往是压力。越来越偏离传统的文化了,一切都感觉累了,似乎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工作,养家的,自我学习充电的时间越来越少,最能反应这一问题现状的便是我国的读书量。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阅读量为3.22本。数据很是令人诧异。经常会有人说;“读书能给你带来什么?”确实不能带来什么。但是读书去可以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失误。人们以为读书一定要做加法才可以,其实很多时候是在做减法。减掉消极的面,留下丰富的积极面,而不读书却相反,消极与积极并存,往往很难抉择,更多时候人们宁愿选择什么也不选,等同于放弃精神追求,此时,为了弥补这种缺憾便用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来替代。久而久之,精神越匮乏,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越发疯狂。
(四)宏观调控存在局限性,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政策尽管惠及于民,然而不能完全渗透到方方面面。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在宏观政策局限性的影响下,只会促使他们去赚更多钱。不断积累财富,避免内心的不安。尽管说有时宏观政策可以及时调控,但是有的政策往往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难执行性等局限性显得尤为突出,其实政策的局限性归根结底来说是因为没有清楚的界定清楚权力,执行职责的责任难以落实,普通的人民便会为此担忧内心缺乏安全感,为了增强这种安全感,便会采取不断为自己积累财富的方式来为自己做保障。
二、面对人们的迷恋,应对的措施
《红楼梦》中曾有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几句简单的词句道出了贾王史薛四家,是何其富有,可是就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多的富贵也是南柯一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而既然找出了物质增长了。人们迷恋财富的原因,那么如何解决人们的痴迷便是我们所要认真思考的了。
(一)完善分配方式,做到相对公平
绝对的社会公平是无论何时何地也难以做到的,所以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相对公平。目前,我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方式分配的。大体上可以做到相对公平,然而由于两极分化现象加之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公平的制度实施这条道路始终任重而道远,值得庆幸的是各种宏观调控制度目前都指在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分配制度,阶梯税制的变化,就是一个比较显著化的改观,在加之各种扶贫政策的实施,不断向相对公平状态靠拢。继续坚持原有的制度前提下,不断分类分块分配,健全体制,一定会使得社会分配更加合理化。
(二)健全心里引导机制,合理培养人们的价值观
攀比心里也许很难克服,但却可以通过有效的心里引导机制加以引导,化副作用为正效应,人们不是经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吗?”那么攀比心理又何尝不是呢?将人们的攀比心理向自己的目标上引导,肯定每个人的独特性,长处,用这些优势为宝贵资源创造社会价值,然后,辅之以合理的价值观,那么社会的正外部性就很大了。能做到这的自然对心理引导机制的要求就很高了。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设立相应的机构。
(三)丰富精神世界,做有思想的人
尽管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的忙碌着,但是人终归是人,会有七情六欲,也会有喜怒哀乐,难的不是如何发觉那些的存在,而是如何去处理这些情绪。如果从生活中找答案,只会得到一个字“忍”觉得自己辛苦难过,可是谁又不是这样过来的呢?倘若换种方式,学习别人如何处理这些情绪?那结果又当如何,其实读书,有时候就是一种捷径,是一条能够给你无数条解决不如意事情的全能“百度”,比“百度”更好的是,它渗透于你的脑海中,通过信息整理重组而使你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也就是教会人们如何思考,所以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读好书的人,让精神不在空虚,不执著于莫须有欲望。不执著于物质。
(四)克服宏观调控局限,使民心安
制定更加合理的措施,争取向更加惠民的方向发展。而对于执行性困难,那就要加大执行力度,启用监督程序。再者就是明晰各机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老百姓各方的消费需求如果能够能到有效的保障。人们能真正的安心,放心,那么对于财富的迷恋就不会那样严重了。
三、结束语
历史更替的角度确实从未停下来,也不会刻意为谁而停留。可是我们看得到随着社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需求的不断满足,财富的迷恋将不会是主流。不管曾经痴迷也好,曾经疯狂也好,终有一天一切不会变的那么执著。因为我们在不断成长着,奋斗者。而终归我们会变得理性,成熟。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