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笔势”视野下小学书法笔顺教学探究
2016-07-23袁品良
■袁品良
基于“笔势”视野下小学书法笔顺教学探究
■袁品良
当前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小学书法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笔顺教学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亦是屡见不鲜,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很不相称。
一、当今小学书法教育笔顺教学之必要性及其局限性
(一)当前小学书法笔顺教学之必要性
关于小学书法教学之目标,2011年教育部曾有相关文件指出:“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1]可见,小学书法教学中结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而笔顺教育又是提高书法教学中结构原理的重要方面,民国时期曾有人说过:
书法之有笔顺,字体之间架所由整也。从前私塾教师于学生书写描红印格时逐渐指点笔顺,久之自能纯熟。今小学生之书法,笔画先后乖谬舛错,渐成习惯者比比皆是,当以不知笔顺任意书写,而然笔顺一差,字体结构必难完善。故笔顺为初等小学教授国文时,不可不注意之点,惟教授之法不厌求详。今具左列各项以备采择。[2]
关于笔顺对结字关系的影响,如“必”字则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一般情况下在不明此字笔顺的前提下,较难把握其结构,有人曾说过:“笔顺与字之结构,很有关系;如明白笔顺的,所作之字,自然美观。例如写 ‘必’字时,若依通常的方法,先写 ‘心’,后加撇,次写横戈,使横撇横戈成相称形,再次写左点,末写右点,使左右两点,互相偃仰,自然一写便佳,一写便妥。由此可以证明笔顺与结字的关系了,教师以教儿童为职责的,故宜先行熟知各字之笔顺,以为教导儿童之准备。”[3]这大概也是笔顺影响字之结体的体现。
以上所论,即是笔顺对书法结构的影响,同时亦能发现运用毛笔逐渐减少的民国年间便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重视。那么在毛笔几乎退出历史实用舞台的当今更应该如此,应将笔顺教学作为当今书法教学中的重点。
(二)当前小学书法笔顺教学之局限性
关于当前小学生写字笔顺教学存在的问题,胡田在 《小学低年级汉字笔顺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一文对相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他指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汉字笔顺的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现如今严重被忽视的问题。”[4]也就是说小学汉字教学中的笔顺问题,已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于笔顺教学,当前也有一定的措施,但大多主要集中于教材、教师等宏观层面的建议,较少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小学生之笔顺问题,亦很少将笔顺问题置于书法研究层面进行思考。正是如此,从而导致当前的笔顺教学存在些许缺陷。例如“字的笔顺除了大体遵照通常规则外,有许多特殊的字,简直也分不清应该哪一笔在前,哪一笔在后。好比一个 ‘飛’字,有人先写 ‘飞’,有人先写 ‘’,有人先写 ‘’。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便利。”[5](如下表)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而像这样的情况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已是数见不鲜了,从而影响到当前的书法教学。
(良褚遂)
(智永)
(欧阳询)
(苏轼)
(朱耷)
其实这正是当前小学书法教育笔顺教学中,单纯的以 《笔顺规范》为原则具有的局限性,不足以很好地解决当前笔顺教学的实质问题,正如有关学者研究所指出:“对 《笔顺规范》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有很多汉字的笔顺是与基本笔顺规则相悖的。”[6]想要真正解决书法笔顺问题,只有从笔顺的本源出发,才能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二、笔顺与笔势、笔意之关联
尽人皆知,笔顺即笔画之先后顺序。古人很少提及书法书写的笔画先后顺序,难道前人就不关心书法练习中的笔顺问题?实则不然,古人也十分注重书法作品的笔顺,只不过以笔势之相顺来替代笔顺问题。如前人有云:“真书如 《黄庭经》《兰亭集叙》皆势从笔顺,象逐心生,见其落笔,即知全体,甫思承前,即寓起后晔,如春华而泯藻缋之迹,灿若神明,而无变幻之竒。”[7]此处“笔顺”则是顺畅之意,其实目前所指笔顺亦有顺手之意,也就是说只有势从则笔顺,由此可见书法练习中笔顺顺畅与笔势有关。
关于笔势之相顺,蔡邕 《九势》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8]此处亦无不是蔡邕对用笔顺势的追求。王羲之在 《笔势论十二章》中论笔势最为清楚,如他有云:“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鴿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9]可见字势与用笔之反复往还紧密相连。既然字之笔顺与笔势相关,那么上文所云笔顺影响字之结构之说与笔势也应紧密相关。如卫恒曾云:“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少疏。”[10]也就是说得笔势,结构则不散。
虽然笔势体现出了反复往返的状态,但是这种势态好比“狡兔暴骇,将奔未驰”,只是种静态而充满想象的动作,而事实将书写过程中的往来之态表现出来的则为笔意。如沈尹默 《书法论丛》中就提及笔意云:
从结字整体上来看,笔势是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笔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相互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只有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中,才能称之为书法。[11]
所以,笔意应是在笔势相互联系、相互往来基础上的显现。二者关系紧密,相较于笔势人们更看重笔意,有人曾说过:
季刚师曰,六书之字,只论笔意,不论笔势,笔意为造字之准的。笔势则为后人所递变也。所以须讲笔势者,以其美观而已,故圆变作方 (□),而方乃反缺边作匚矣。劳兹二例以明吾说。[12]
这即是重视字中笔意的体现,笔意则是书写性的表现,一般古人在书法创作之时最为忌讳违背单字之笔意,如曾有人论草书云:
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袖挥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逸蚪得水,轻兵追虏,烈火燎原。或体雄而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不违笔意也。[13]
前人不仅十分注重草书之笔意,而且对行书的笔意同样看重。如前人评柳公权书云:“柳公权 《谢紫丝趿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14]笔势往来,即是书写中笔意的一种呼应关系。
既然笔顺与笔势有关,加之笔意与笔势关系之密切,那么笔意亦影响字之笔画顺序。王澍 《论书剩语》有云:“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空际盘绕如飞龙,突然一落,去来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相背往来,不可端倪矣。”[15]此处字外之笔即是笔意,也就是说若字存笔意,则往来次序自然,这即是笔意之于笔顺的作用。
关于笔顺与笔意间的关系,从临书与摹书的对比中体现得最为直观。如摹书之时,我们印着字形,可以不用按照前人书写之笔顺,亦能得到该字之字形,但所出之字可能缺少书写性;如果按照古人写字之笔顺,虽然笔画位置有失精准,却易得前人笔意,这好比姜夔论临与摹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16]也就是说“纵放类本,体样夺真,可图其字形,未可称解笔意,此乃类乎效颦未入西施之奥室也。”[17]这大概是笔意之于书法笔顺教学重要性的体现。
由此可见,古人在书法实践中,并未专门提及笔顺,但他们经常谈到笔势或是笔意,其实二者所表达之意与笔顺紧密相连。虽然笔势决定笔顺,但是笔势更多是通过笔意来体现,也就是说笔画顺序更多是通过笔意来表现的。(笔势、笔意与笔顺三者之间的联系示意图如下)
三、笔势影响下的笔顺教学之思
根据上文所论,笔顺是由笔势所定,而笔势是通过笔意体现出来的,那么通过加强书法练习中的笔意训练,是解决书法教学中笔顺问题的最好方法。
(一)以笔意代笔顺
针对当前笔顺教学标准所存在的不足,应该注重以笔意代笔顺的教学方法。关于以笔意代笔顺的教学方法在民国期间已有人开始关注,如当时华绪之论学习楷书时说过:
书法有云:楷书笔画“形虽断,意宜连”。有云:“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有云:“正楷的走笔,要当草字写”。如“左”字草写为“左”,正写其首两笔,横短撇长,就应该先横后撇。“右”字草写为“右”正写起首两笔,横长撇短,就应该先撇后横。又如走笔法“米、永”二字的笔顺,就要如“米、永”这样子草写走笔法才合书法。明乎此,那末形断意连,脉络贯通,自能一气相生,这都是笔顺不错,合于书法的好处。若口中呼不出笔画名称,随手乱写,颠倒错误,无论如何练习,断难收效,断难美观。[18]
以上所云,楷书用笔中的“形断意连”“前止后起”“以草入楷”等,都是华绪之以笔意代笔顺并做到笔顺不错的方法。
其实,楷书练习中的笔意性,早在唐代孙过庭就说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19]如果草书不用楷书用笔,只是缺乏严谨;而楷书不通草意则不能称之为书法。其实此处楷通草意,正是孙过庭追求笔意的体现。
而这种以笔意代笔顺的方法在当今的书法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因为以笔意代笔顺之方法,使书法中的笔顺并不是唯一的,而具有多样性。例如上文所云,“必”字之笔顺则只有一种写法,而事实上“必”字之笔顺在古人那有多种写法,不同笔顺则有不同的结构,但整体结构协调统一,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不难发现,钟繇与董其昌在用笔次序上相同,结字内紧外松;柳公权和智永则是先写点和卧钩,结字则比较平均;而颜真卿与钟绍京在处理笔顺上,则先撇和卧钩,其结构左上角略紧凑,右下角稍显放松。根据“必”字不同笔顺下的结体,可以看出字之笔顺并非是单一不变的,但终究符合字之笔意连贯的原则。
(二)适当加入行楷练习加强书写性
一般而言,相较于其他书体,草书笔画之间的映带最为强烈,其笔意也最为明显,相应楷书等书体之书写亦能从草书中得到启示。也就是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20]
虽然草书笔意固然较好,但是对于初学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并且小学书法教育的原则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21]若未能平正,而追求草书的连绵险绝之笔意,未免得不偿失。经过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在教授正楷书体的同时,也可参杂一些行楷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儿童对书法中笔意的理解,从而达到解决笔顺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学书法教育中从楷书到行草书的变更。
中国书法史上,流传下来行楷范本甚多,并不是每一种范本都适用于儿童练习,但智永楷书 《千字文》以楷为主而行意较浓,比较适合初学者进行练习。黄惇说过: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书是现存南朝书法作品中,字数最多的楷书真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王”一脉的用笔方法。从字体上看,属于中楷,因此较之流传的王羲之 《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都便于初学者上手。[22]
“二王”一脉的用笔法即智永楷书中的行书笔意,其实此帖的往来笔意也就像何绍基所云:“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往,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23]并且此范本较之于其他容易上手,以此作为儿童学习笔意的练习范本比较适合。
除此之外,赵孟頫楷书亦是训练笔意的较好范本。赵孟頫平常写字速度较快,如郭尚先说过:“赵吴兴日书万字,康里子山日书三万字难则难矣,今观其书毕竟有信笔处。”[24]虽然郭尚先对赵孟頫等人书写过程中的信笔现象有所不满,但是亦能反应出赵孟頫书作中书写性 (笔意)较强。可见,通过对赵孟頫楷书如 《胆巴碑》《福神观记》等的理解,亦有助于他们掌握书法的笔意,以至于达到对书写笔顺的理解。
总的来看,关于笔势观念下的笔顺教学方法,主要在于对以笔意代笔顺的理解程度上。而在具体的实施上,小学儿童则须通过对行楷的练习去理会笔意,从而掌握书法的笔顺规律。相关练习中智永楷书 《千字文》、赵孟頫楷书 《胆巴碑》《福神观记》等等都是较好的临习范本。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书法教育中,出现笔顺问题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与当前书法笔顺教学方法密不可分。书法中的笔顺问题之根源与笔势有关,又由于笔意是笔势的具体化的表现,它是在笔势往来联系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相应笔顺亦是由笔意所决定的。针对当前书法笔顺教学所存在的困境,在书法的操作上应做到“以笔意代笔顺”,又受当前小学书法教育中“学书必先楷法”思想的影响,那么“以笔意代笔顺”的具体措施,应在学习楷书时加入智永楷书 《千字文》、赵孟頫 《胆巴碑》《福神观记》等行楷书的临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见中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国文书法注意笔顺谈》,《松江教育杂志》,1915年 (第5期),第3页。
[3]陶履通 《国学述要:小学书法教师应阅读的一个最低限度的书目》,见 《广东省立小学教员补习函授学校月刊》,1932年 (第3卷、第4期),第62页。
[4]胡田 《小学低年级汉字笔顺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1页。
[5]沈百英 《笔顺要教吗》,见 《时代教育》,1940年 (第1卷,第二期),69页。
[6]胡田 《小学低年级汉字笔顺书写现状及对策研究》,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1页。
[7]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六。
[8]蔡邕 《九势》,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页。
[9]王羲之 《笔势论十二章》,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34页。
[10]卫恒 《四体书势》,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6页。
[11]马国权 《沈尹默论书丛稿》,岭南美术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1年版,17页。
[12]徐复 《说文疑义举例》,见 《民国说文研究》(金声,第一期,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54页。
[13]虞世南 《笔髓论》,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12页。
[14]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集·卷二十八。
[15]王澍 《论书剩语》,见吴胜注评 《王澍书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531页。
[16]姜夔 《续书谱》,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390页。
[17]李世民 《旨意》,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18]华绪之 《书法笔顺教学原则三十二种》,见 《民众教育通讯》,1934年 (第4卷,第9期),第1页。
[19]孙过庭 《书谱》,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
[20]刘熙载 《书概》,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90页。
[21]孙过庭 《书谱》,见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22]黄惇 《由楷书向行书的过渡》,《中国书画》,2011年03期,73页。
[23]何绍基 《东洲草堂金石题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99页。
[24]郭尚先 《芳坚馆题跋》,《石刻史料新编》第四辑,第六册,第785页。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美术动画系书法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