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6-07-22赵呈侠
赵呈侠
摘 要:定向运动属于一种健康的智能型体育项目,能够满足初中学习体育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技能,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着重探究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定向运动;体育教学;初中体育
由于定向运动具有健康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竞技性等特点,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引入定向运动的内容,以便让初中体育课堂充满趣味性,真正达到健身的目的。
一、深化体育教学认识,推广和宣传定向运动
为了让定向运动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能够开展定向运动的场地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努力让他们配合定向运动的开展。例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专门的定向运动栏目,或者采取张贴海报和校报等形式宣传定向运动。除此之外,针对能够开展定向运动的场地,学校应该积极与管理人员协商,努力让他们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监管能力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明白体育课主要教授的内容和教法。同时,还应该纵观时代变化,全面理解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以便通过定向运动教学来开拓初中学生的思维,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定向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价值,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定向运动中。但是,各种体育运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体育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定向运动能够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并在活动开始的过程中安排几名学生与教师同时做好活动的监管工作。在体育课程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介绍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活动。如“救活木头人”就是一种规范学生按序跑的好方法,其活动的主要要求就是让学生在对应点站好,扮演木头人,然后教师再设置一个顺序(1-3-4-2、3-1-2-4),让学生按照设置的顺序逐个救活木头人。如果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便可以要求学生重新进行,花费时间最少组则算取得了胜利。
三、结合定向运动编排教材内容,完善课程教材教育体系
为了促进定向运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可以组织体育教学工作者结合定向运动编排教材内容。同时,为了让定向运动能够在较为规范的教学环境中顺利开展,教师可以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教材教育体系,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资料,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开展读图练习,或进行标定地图等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对教材编写的读图练习部分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地图中的地貌。但是,由于地图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体育教师便可以将“到指定点集合”的游戏合理融入定向运动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读图;然后,教师再在篮球场上画出4个不同的集合地点,让学生充分利用20秒的时间读图,当教师一发出集合讯号时,便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但是,如果学生在这一集合的时间内出现错误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重新训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能和综合素质。
四、制订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定向运动顺利开展
为了保障定向运动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所开展定向运动的场地进行全面了解,严格避开存在危险的地区。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体育知识,合理安排定向运动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参与定向运动进行安全教育,以保障学生在定向运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在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对定向运动的线路了解甚少,从而无法准确地判断地图位置与实际站立点的位置。因此,在实际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摊图比快”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图纸快速找准站立点。其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分发做好标记的地图,然后在游戏开始之后,让学生能够快速跑到图纸上面所对应的标点,将地图打开;最后,教师再根据图纸上所标注的点检查学生站立的位置。通过综合评价学生达到站立标点的时间确定比赛的胜出者。但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严格根据运动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运动安全体系,从而确保定向运动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
总之,将定向运动合理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定向运动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定向运动对促进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综合思考,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定向运动更好地为体育教学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心平.定向运动引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5(23):73.
[2]姜琳.东北三省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定向运动的可行性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