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几点思考

2016-07-22郭纯平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考

郭纯平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来源,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完善、成熟与曲折发展等历史阶段。阐述了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内涵:坚持群众路线,向人民负责;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强调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干群关系的鱼水相依、平等融洽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社会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干群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等重大问题。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研究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干群关系理论、促进当前我国干群关系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来源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来源主要表现在: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民本思想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种思想主张重民、爱民、利民、以民为本等观点,例如孔子主张“民以食为天”,孟子主张“仁政”、“爱人”,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等等,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民心民意来实现治国安邦的理念。毛泽东在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吸收其积极因素,不断改造其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干群观,集中体现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这种干群观的形成,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毛泽东干部关系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来源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劳动者又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同样,毛泽东作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也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这种强大力量;他认为共产党“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2]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情,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提出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二、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

如同其他思想理论一样,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也经历了一个较长历史发展阶段。大致来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已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曾提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民众的大联合”等正确主张;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与其他劳动群众正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中国革命的真正朋友,表露了依靠人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初步表达了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主张,标志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开始萌芽。

2、初步形成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视群众工作,将其纳入人民军队的三大根本任务之一,使得依靠群众和革命斗争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武装、组织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3]他还提出了体现“一切为了群众”思想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的一些著作,如《井冈山的斗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集中阐释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初步形成。

3、完善和成熟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在这一时期,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了干群关系思想。比如,在《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共产党员是民众的朋友,必须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群众之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从中找到解决群众问题的办法;党员干部要相信、依靠群众,等等。后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中完整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标志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完善与成熟。

4、曲折发展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基本结束,包括干群矛盾在内的人民内部矛盾开始大量涌现出来。在当时,毛泽东将干群矛盾称之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为此,毛泽东强调要坚持我党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反对官僚主义;他还指出,干群关系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干群关系必须正确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些正确的思想观点,对于改善工作作风、化解干群矛盾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反右运动后,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状况与党内思想状况做出扭曲判断,在许多方面也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歪曲,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遭受挫折。但总的来看,建国以来的干群关系还是好的,毛泽东的干群关系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坚持群众路线,向人民负责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这是确保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体现了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向人民群众负责”的价值准则及其群众观的基本原则。他还认为,党员干部应该既要关心群众长远利益,又要关心与群众吃、穿、住、行等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强调“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4]

2、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人生准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党全部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对待群众的立场、态度首先要端正,“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5]党员干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甘当群众学生,愿意向群众学习,养成遇事与群众共同商议的良好工作作风,帮助群众解决其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践行我党的根本宗旨。

3、坚持群众监督,反对官僚主义

针对干群关系不和谐的状况,毛泽东认为,缺乏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和官僚主义的存在是两大重要因素。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方面,毛泽东强调,一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和人民信访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定了蹲点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措施;三是各级政府必须按照财政条例,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在对待官僚主义方面,毛泽东创造了延安整风的方式,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来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克服不良作风,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

四、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的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干群关系的鱼水相依、和平等融洽这两个方面。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处理两者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十分重视他们之间的初级关系,即双方的情感联系。他认为党员干部首先应该做人民的公仆,然后才能做群众的领袖;为此应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建立起深厚感情;通过干群之间鱼水相依的关系,取得群众的认可,实现对群众的领导。这就对党员干部的内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干群关系还必须建立在平等、融洽的基础之上,即通过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尊重群众,平等待人。这些都充分彰显了鱼水相依、平等融洽的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正确处理目前的干群关系提供了重要借鉴参考价值。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努力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化,推动我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注 释】

[1][2][5] 毛泽东选集(第三集)[M].人民出版社,1991.1096.47.864.

[3][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88.138.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考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