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中的重庆

2016-07-22雷文君

城市地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索道山城红岩

雷文君

山城、火锅、索道、轻轨、大桥、轮渡、解放碑、磁器口……这些具有重庆特色的标志性符号反复在电影中出现,让无数人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印象。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城市人文形成了与其他电影派别不同的风格,也吸引了更多电影导演的青睐。

无法抹去的红岩文化

一提到红岩,人们就会想到重庆,红岩文化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肩负着统一民族战线的任务,以红岩为中心传达出了保家卫国、抵抗外侵的民族精神。红岩文化因此作为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内核,不断被电影所书写。电影《江姐》,表现了中共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特务殊死搏斗的故事,被叛徒出卖的江姐,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宁死不屈,用生命谱写了一曲革命赞歌。江姐的故事走上荧幕,从此家喻户晓,成了红岩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还有同类题材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改编自小说《红岩》,故事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创作,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后轰动一时。于是,编剧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塑造出了令人难忘的荧幕形象:在狱中装疯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的革命女性江姐、天真可爱而富有正义感的小萝卜头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真实感人。

红岩文化对于推动全国民族运动的胜利曾发挥过巨大作用,而影像也恰到好处地对红岩文化进行了准确诠释。如今,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字处桂园、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红岩魂广场、渣滓洞、白公馆和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地,依然会在许多影片中得到呈现,成为红岩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雾都、山城与江城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的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道出了重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山峦、雾霭、细雨、长江,像一幅唯美的山水画,让人迷恋。

2001年,导演霍建起来到重庆拍摄《生活秀》时说:“我很喜欢重庆,山城、万家灯火,那种雾蒙蒙雨蒙蒙的感觉,还有雨中的石板路,都能给人以一种想象。”本来故事发生在武汉,但为镜头美感,导演选择了同为码头城市的重庆。在导演眼中,江、山、雾便是最好的自然环境,加之新老城交替,建筑错落有致,景物的层次感、立体感让重庆这座城显得厚重、有历史沧桑感。对于土生土长的重庆导演张一白来说,“重庆是最适合拍片的地方,加上重庆特有的地形地势,给电影艺术者提供了丰富视角和影像特点。”因此,他把作品《好奇害死猫》和《秘岸》的故事背景都选在了熟悉的故乡,用他的视角去诠释重庆的方方面面。重庆素有“雾都”之称,“雾”成了电影在重庆取景的必用情景之一,导演甚至把雾作为一种意象的存在,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更可以借此抒情。在张一白的《秘岸》中,雾的意象一直贯穿影片始终,从小川父亲失踪到小川最后解脱,“雾”表达着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迷惘与困顿。一向追求画面美感的导演张一白把这部场景杂乱的影片拍出了不一样的意象。

而在重庆取景,怎么都避不开山。从空中俯瞰,山城掩隐在峰峦叠嶂的山脉间,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座城市灵动的美。因为山的存在,到处都有爬坡上坎的人们。重庆什么最多?坡最多。最苦名的就是下半城的“十八梯”,众多影视作品相继在此取景,它不仅是一条连接繁华商业区和老城区的老街道,更是重庆市井生活的缩影,斑驳、古老的石梯两边居住着普通的老百姓,楼上是住家,楼下是商铺,街边有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当裁缝的,还有远近闻名的捧捧军,他们不但是老重庆的标志,也是电影中独特的人文景观。

除了雾都和山城,重庆也是一座“江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于城市之中,加上山的映衬,更多了一份灵气与活力。长江与嘉陵江如母亲河一样,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重庆人对江有着特殊的情结,像是一种不舍的乡情,而江也带给众多电影工作者无限的灵感。《生活秀》里陶红坐船去江对岸看望弟弟,在船上不经意的显露出生活的疲态;《疯狂的石头》中,郭涛临江而坐,远处的城市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重庆的美展露无遗。

行走中的重庆光影

重庆是山水之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衍生出了蜿蜒交错的石阶以及索道、轻轨,它们俨然成为现代重庆的标志性景观。

由于江与山的存在,在重庆,桥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大大小小的桥不下百座,重庆也是当之无愧的“桥都”。在电影《双食记》的结尾,新婚燕尔的男女主角,握紧双手在桥上奔跑,此刻,桥见证了他们的幸福;而在《疯狂的石头》结尾,因为偷了面包在引桥上被店家追赶的黄渤疯狂地跑着,怕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重庆的长江索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车”,是重庆都市旅游唯一的空中交通载体。全长1166米,在运行的4分钟里,重庆江景与城市的融合尽收眼底,成了山城地标性的文化景观,也让导演情有独钟。在影片《周渔的火车》、《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中都有长江索道的身影,长江索道成了重庆独特的景观标志。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谢小萌的那段台词被人们记住:“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我天天坐索道过江,居然从来没有看见过你,也许是我太关注这个城市的风景了,谁叫我是摄影师呢?”很多重庆人看完这部电影都感叹不已,突然发现坐索道是一件无比浪漫的事,一段邂逅也许就此发生。

穿梭于山城的轻轨,既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许多导演钟爱的影像。《火锅英雄》里男女主角在轻轨站纠缠拉扯,镜头转换,下一幕就是轻轨从楼中穿过的奇妙场景。这现实中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在电影中成了一段华丽的光影。

一锅热辣的火锅

重庆火锅名扬天下,最初源于码头,是船工纤夫们的饮食方式。毛肚火锅是最早的重庆火锅,而重庆火锅的第一次兴盛,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有一个童谣,是这么唱的:“街头小巷子,开个么店子。一张方桌子,中间挖洞子。洞里生炉子,炉上摆锅子。锅里熬汤子,食客动筷子。或烫肉片子,或烫菜叶子。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

重庆火锅的真正兴盛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此声名远扬。对于来重庆取景的电影人怎么可能放过这极具重庆特色的饮食文化符号。他不仅是重庆美食的代表,更是这座城市性格的最佳体现,重庆人的热情与豪爽其实也在这口锅里。至今火锅仍是重庆人最爱的聚餐方式:一张方桌,一口锅,九宫格子,条形长凳,一件山城啤酒,朋友围坐一起嘻嘻哈哈烫毛肚。在电影《重庆美女》中,火锅成了影片中最主要的食物。在热气腾腾的火锅中大快朵颐、尽情喧闹,如此场面才是真正的火锅精神,才是重庆人的真正生活。而刚刚上映的《火锅英雄》中,隐藏在防空洞内的火锅店极具重庆特色,挂在墙上的风扇、沾着油渍的瓷砖、墙上贴的江小白、冒着热气的红色锅底,不仅让电影画面装进了浓浓的重庆味道,也勾足了每一位观影者的瘾。“看完电影就去吃电影里面那家火锅”,成为了观影者不约而同的念头。

“城与人”的书写

有人说: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人口密度集中的异质个体的居住场所,因其特有的多变性与复杂的城市空间而备受电影导演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就是电影,城市中的人就是电影叙事的主体,城与人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电影导演抓住了重庆独特的城市环境与重庆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使影片颇具重庆味道,也易产生强烈的视角冲击。导演宁浩第一次来到重庆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人都是山城的那种性格,嗓门很大,每天吃麻辣烫,很直爽。我觉得这样的人会最具备产生各种各样故事的可能性……新与旧、时尚美女和捧捧军、宝马和拖鞋都在城市里交融,谁也不嫌弃谁,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感。”

导演在叙事表达的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个性与风格,也反映了这座城市的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重庆的码头文化,书写着江水哺育的重庆人的质朴与勤劳;重庆的老城记忆,记录着重庆老一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重庆的高楼和轻轨,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重庆的每一处角落与变化都与重庆人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影中“城与人”的书写展现了重庆的真实面貌与文化内涵。

重庆符号不仅仅记录了重庆的变迁和发展,更是一个承载了巴渝文化的品牌与名片。现在的重庆,正通过电影将他的历史文化、魅力符号向世界娓娓道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索道山城红岩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三维重庆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长江索道迎来30岁生日
山城物语
山城的风
《红岩》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