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川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7-22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刘国林

大豆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大豆

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冯 军,刘国林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四川 南充 637000)



秦巴山区川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冯军,刘国林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2016年11月28日至2月2日对秦巴山区川北特困连片区的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绵阳市北川县,巴中市平昌县,南充市仪陇县进行了实地面对面调研。通过调研,比较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了秦巴贫困山区川北地区的大豆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川北地区;秦巴贫困山区;大豆;发展对策

秦巴山区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和湖北六省市,贫困地区共涉及17个地级市的75个县市区,其中四川北部地区的秦巴山区被纳入国家扶贫规划重点对象,包括巴中市全部县区、广元除利州以外的6个县区、达州市的宣汉县、万源市、绵阳市的平武县和北川自治县、南充市的仪陇县。为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相关安排,全面了解特困地区大豆生产情况,深入分析技术需求,科学、合理地制订“十三五”工作规划,南充综合试验站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通知精神,于2016年1月28日至2月2日对秦巴山区川北特困连片区的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绵阳市北川县,巴中市平昌县,南充市仪陇县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六大类技术用户进行了实地面对面调研,共调查5个主管部门、9个农技人员、8个种豆用户、2个加工企业。通过调研,比较详细地了解和掌握了秦巴贫困山区川北地区的大豆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1 秦巴山区川北特困地区生产条件现状

秦巴山区川北特困地区属于中丘、深丘及山区复合型地貌,土壤较瘠薄,生态条件总体较差,但降雨量丰富、热量资源充足,绝大多数地区适宜种植大豆。

主要土壤类型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仅为1%~2%,旱地以坡耕地为主,占63.4%;灌溉条件差,90%以上的耕地靠天然降雨;该地区属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05~1 23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9月;≥10℃有效积温除高山气候的北川为657℃外,其余4县为4 579~5 250℃,热量资源较丰富,适宜大豆种植,以夏大豆为主,占播种面积的95%以上,夏大豆最佳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被调查的5县总耕地面积283.37万亩,水田123.04万亩,旱地167.6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37亩;总人口384.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8.11万,在农业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0%,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农村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上。

2 秦巴山区川北特困地区大豆生产现状

2.1大豆播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大豆单产显著提高,但仍处于低产水平

2015年5县大豆播种面积19.2万亩,占旱地面积的11.45%,人均大豆种植面积0.05亩。其中苍溪县6.0万亩,剑阁县4.8万亩,北川羌族自治县1.4万亩,平昌县5.0万亩,仪陇县2.0万亩,5县总播种面积较2013年16.8万亩扩大2.4万亩;大豆单产80~100公斤/亩,单产水平不高,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替换,大豆单产得到显著提高,但仍处于低产水平。

2.2种植模式多样化,净作大豆呈现不断扩大态势

大豆种植模式有“麦/玉/豆”、幼林间作大豆、净作大豆、田埂豆等多种形式,其中以“麦/玉/豆”和净作大豆为主体模式,二者占播种面积的85%以上,净作大豆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剑阁县净作面积达到50%。

2.3早熟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缺乏

大面积生产中,农民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南豆12、贡选1号、南黑豆20,以及当地地方品种十月黄等。这些品种均属于极晚熟类型,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这段时间常年低温阴雨寡照,豆籽脱粒难、晾晒难、质量差,加工企业一般不利用,农民自产自消,农民种豆效益不高;同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又是小春主粮油菜、小麦等作物的高产播期,农事矛盾突出,两季作物茬口衔接困难,农民种豆积极性受损。

2.4豆制品倍受人民青睐,小作坊加工普遍存在,大型龙头企业缺乏

秦巴山区人民非常青睐豆制品,大豆加工制成的豆制品多达100余种,小型加工作坊多达600余家,为改善秦巴山区人民的生活做出了贡献,但是大型龙头企业缺乏。

加工企业多为一些小型豆腐、豆芽及饲料加工作坊,生产规模小,带动生产发展能力弱。在调查的5个县中,只有剑阁县有3家(合益生、马和尚、优派)运作正规的豆制品加工企业,其中合益生是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加工企业,其注册资金2 000万元,现有在职员工64人,生产规模较小;马和尚加工产品主要为豆腐干、豆腐乳等,其年需大豆1 000吨,年销售600~800吨大豆制品,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地大豆生产的发展,但规模仍然较小。

由于四川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豆腐等豆制品品质优、口感好,在四川省内出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以豆腐为主打品牌的餐饮企业,特别是剑阁县的“豆腐宴”在四川已有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因此,在该区域可以大力发展豆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及餐饮业,以进一步推动大豆产业的发展。

3 存在问题

3.1品种成熟期普遍偏迟,豆籽质量差,作物茬口衔接困难

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主要以南豆12、贡选一号为主,这2个品种在四川及西南地区长期大面积种植,耐荫性好、抗逆性强,为四川大豆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2个品种生育期较长,大豆收获时期均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四川大部分地区常伴随有阴雨天气出现,不利于大豆的收获、晾晒、入库,豆籽质量无法保证,常出现霉烂、变质、商品性差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还不利于广大农户种豆积极性的延续和提高。同时,由于前茬作物大豆的生育期偏晚,后茬大春作物油菜、小麦的高产播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农民单位土地的周年效益。

3.2劳动力严重不足且素质较差,机械化程度极低

通过本次对5县调研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已占农业人口的60%,留守在农村的劳动人口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以广元市苍溪县随机调查的1个村庄为例,调查对象为留守在村中的140人,调查发现40岁以下1人,40~50岁6人,50~60岁27人,60~70岁58人,70岁以上48人,真实反映了目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现实况景,这给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秦巴山区特殊复杂的深山、窄谷、深丘等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极低,除极少数的农业合作社在大豆播种时能够进行机械耕地、用玉米播种机进行大豆播种外,大豆种植收获基本靠人工劳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3.3农业合作社、种豆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

本次调研发现,通过近几年的土地流转和政府培育,各县均出现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其中农业合作社1 736个,但大豆专业合作社仅1个;种粮大户642户,其中种豆大户仅6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各地农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经营主体的操作流程、发展方式、经营内容尚不成熟,有待于政府和农业推广部门的进一步支持和引导。同时,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业大户为主,大豆专业合作社和大豆种植大户数量极少,大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严重滞后。

3.4病、虫、草害种类繁多,且危害较重,防控基本处于空白

随着各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异常、极端气候的发生频率上升,病虫害发生更为频繁。据调查发现,主要病害为根腐病,农民普遍没有防治病害,仅个别农户使用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进行防治。

主要害虫为豆荚螟、蚜虫、豆秆黑潜蝇。其中豆荚螟危害面积和程度最为严重,特别是春大豆收获季节,豆荚螟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极为严重。

在虫害防治方面,绝大多数农民不治虫,仅少数农户进行了虫害防治。使用的杀虫剂为敌杀死、毒死蜱、吡虫灵和氧化乐果等。

主要杂草为革命草、马唐、牛筋草、莎草、余秋串、竹节草、千金子、地锦和苣苣滕等。其中以革命草、马唐危害尤为严重,各县分布和危害面积大。由于劳动力缺乏,绝大多数农民不采取除草措施,仅个别农民用人工除草或施用除草剂除草。

3.5耕作栽培粗放,产量低且不稳

由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积小,大面积生产普遍存在栽培模式传统,栽培技术落后,栽培管理粗放的种豆习惯,导致大豆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的种豆积极性和大豆面积的继续扩大。在调查的5县内发现,大面积生产仍然以传统的“麦/玉/豆”、田埂豆、地边豆、屋边豆和一些零星的荒地净作豆为主,存在种植技术不规范、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不防治等现象。

4 发展对策

4.1筛选和培育适宜秦巴山区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或净作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

建议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组建秦巴大豆育种攻关团队,针对该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耕作制度、机械化对品种特性的要求,重点开展早熟、高产、高蛋白、抗逆大豆新品种的培育与鉴定工作,为秦巴山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保障。

4.2研发适宜秦巴山区坡耕地作业的小型大豆播种机和收获机

建议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组建南方小型轻简播种机和收获机研发团队,针对秦巴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引进和研制适宜该生态区域主体模式玉米大豆间套作及净作大豆模式的轻小型大豆播种、收获机械,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4.3加强轻简高效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与推广

只有农机农艺融合,才能实现全程机械化,才能实现轻简高效作业,大豆生产发展才有动力和希望。因此,建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十三五”重点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以尽快满足该生态区大豆生产发展的需要。

4.4培育种豆大户、大豆专业合作社等大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国家城市、集镇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将大量转移至城镇,农村劳动力将继续锐减,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是集中规模种植经营,培育种豆大户、种豆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必然选择。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一批大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5培育加工、种子经营、商品流通等大型龙头企业

调查发现,秦巴山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比较普遍,但规模加工、种子经营、贸易促销的大型龙头企业基本没有,产业带动乏力。因此建议国家及各级政府要在该贫困区域内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以带动大豆产业的大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与经济发展服务。

4.6实施特困地区种豆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建议国家针对特困山区出台特殊粮补政策,或者目标价格补偿机制,给种豆农户进行经济补偿,这样既可以带动大豆产业发展,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脱困。

致谢: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苍溪县、剑阁县、北川县、平昌县、仪陇县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六大类技术用户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作者:张明荣,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zhangminron@126.com

中图分类号:S15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3547(2016)03-0001-04

收稿日期:2016-05-16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用大豆“炸沉”军舰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