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中高职药学类专业课程衔接状况调查

2016-07-22杨显辉陆艳琦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

杨显辉,陆艳琦,李 健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基于学生视角的中高职药学类专业课程衔接状况调查

杨显辉,陆艳琦*,李健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为建立中高职药学类专业课程衔接体系,从学生角度探索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河南省6所中高职药学类院校学生抽样调查,运用EXCLE、SPSS17.0软件进行结果统计。结果与结论河南省药学类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教学方面,与学生的就业期望、满意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时,要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药学类专业;学生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高职衔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问题日渐突显,尤其是课程衔接方面,“主要是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课程目标不清晰、专业理论课程设置重复、重理论轻实践等方面问题”[2]。本研究基于学生的角度,以河南省中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课程衔接问题的实例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卫生学校、开封医药学校及澍青医学院的中职学生100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澍青医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院校对口升学的药学类专业学生100人。发放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问卷189份(其中中职95份,高职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编制调查问卷,经预调查、讨论修改后,最终确定正式问卷。 问卷以客观选择式为主、访谈为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信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学习、高职教育认识。调查结果主要采用EXCLE软件、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1.基本情况

为了解中高职学生的性别构成和生源状况,本研究设计三个问题对性别,农村、城市生源及高职前是否有医学教育基础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药学类中高职生以女生为主,其比率分别为88.6%、70.3%;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分别占78.4%、64.8%;高职对口生主要来自医学类中职生源,占52.1%。

2.学生教育期待状况

为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期待状况,本研究对中职生进行对口升学和高职生的升学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中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升学意愿情况

注:x2=67.47,P<0.001。

调查显示,学生升学愿望强烈,高职生愿望强于中职生。升入高职后的中职生的升学愿望强烈,出现该情况说明中职教育过程中,可能对学生专业要求教育不足,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高标准要求认识不足。

(二)人才培养情况

1.专业与就业选择

根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专业按照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将中职院校药剂学、中药专业的相关方向医院药剂、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剂、药品检测、医药市场营销等6个方向分为医院药学、药品检验、药物制剂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药学、中药、化学制药、药品检验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5个专业也分为医院药学、药品检验、药物制剂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工作岗位。相对应将学生就业意向也分为相应的医院、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药学类中高职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意向差异较大。在医院药学专业的中高职学生的就业意向均为医院,其他专业选择医院就业的比例也较高,药品检验、药物制剂和经营管理专业选择医院就业的平均比例分别达到65%、72%和51%。而药品生产和经营环节应该是中高职生的主要就业方向[3]。由此,药学类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偏差,学生就业意愿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2.学生专业自信度

为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和就业自信度,本研究就学生对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和就业需求设计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中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专业学习

调查显示,70.1%的中职生认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应该增加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课时,相应减少基础课程课时;55.4%的高职生认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能满足工作要求,50.3%的高职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课时。高职生对理论学习的满足度大于中职生,说明高职教育在理论知识教育方面高于中职教育,但高职教育的优越性不明显。同时,中高职教育环节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中职教育尤其突出。

3.课程设置情况

为了解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认知及评价,本研究根据课程类别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第一,课程设置评价。在对公共课、专业课及实践课时的设置调查中,60.0%的中职生认为,相对专业课程,公共课学时过多;75.4%的高职生认为专业课设置过多,实践课学时偏少。

第二,公共课设置。所调查院校均设置了包括德育、计算机、应用文写作及其他基础公共课。超过60.4%的高职生对公共课的重视程度选择为非常重视,只有28.2%的中职生选择为非常重视。

第三,专业基础课设置。本研究将专业基础课程分为生理学类、化学类、中药类三种类型,让学生就各个类型课程的重要性进行选择。统计时,未开设、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分别得分为0、1、2、3、4,各课程得分与所选人数的比值为本课程的最后得分。调查显示:中职生对三类课程的重要性排序为生理学、中药类和化学类,各课程的得分为3.15、3.01、2.13;高职生对三类课程的重要性排序为化学类、生理学和中药类,按照重要性累计积分与人数的比值分别为2.85、2.55、2.10。

第四,专业课设置。让学生分别对执业药师考试相关6门课程的重要性进行排序,高职生调查中增加是否中职修过本课程。调查显示,专业课设置基本按照执业药师的考试内容进行了设置;多数中职教育未开设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课程。

4.课程学习情况

调查显示:中高职学生课程学习方面的差异性不大,认为本专业学习难度适宜,接受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法,喜欢以考核、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选择实践学时安排过少及实践教学场地不足的中职生为52.1%、43.0%,高职生为56.7%、49.9%。

5.高职教育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67.5%的中职生希望未来高职教育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在中职生升学过程中,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升学途径不通畅、入学教育的导入缺失及专任教师的指导缺乏。

三、讨论

(一)调整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门化人才,中高职教育对应不同的岗位要求。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医学教育更受农民所青睐,尤其是女生,调查结果也表明,药学类职业教育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女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教育意识的增强,更多学生开始通过提升受教育水平来谋求职业发展。调查中,多数中职生有继续高职教育、高职生希望继续本科学习甚至研究生学生的教育需求,这充分表明职业教育已经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发展[4]。因此,在设置药学类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培养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高职课程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基础,否则,中职到高职的提升失去意义。

(二)重置课程

传统高职教育的对象主要为高中高考学生,学生仅具备基础知识,基本是零基础学习专业。而中职生是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后,在课程设置上要重新安排和定位。对于普通高考生而言,现有课程体系基本能够适应本专业教育及学习的需要,但对于中职对口生来说,课程的设置重复性相对明显。专业课在设置及教学中基本都是按照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的,因此,中高职教育基本一样,在深度和广度上缺乏延伸,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编订和选择。在构建药学类中高职课程衔接时可考虑“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模式[5]。以不同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中职教育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尤其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的养成;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高职教育适当考虑岗位拓展和跨专业学习的需求,侧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要以中职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特别是具有纵向衔接要求的课程要明确中职课程的培养目标和高职课程的起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专业核心课应选择性开设: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中职开设,高职不必开设;专业知识要求高的可只在高职开设;有些中高职都需开设,但高职必须进行拓展深化。

(三)转变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设备短缺、教学场地不足。在基本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教学方式应进行积极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技能模拟的课程设置,如企业管理课程可采取现场模拟的方式对虚拟医药企业进行管理,以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行为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用新型教学方式,如利用各级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新型学习APP,教学方式多元化[6]。引入校企结合教学,在教学、实训、实习及就业中,增加与企业的合作。

四、结语

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之一,其感受对课程设置及学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学生的角度来衡量中高职药学类专业的课程衔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对课程目标的认识、课程计划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理解等基本处于空白认识。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上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人的感受,没有从客观的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及教学效果上去把握。如果结合教师的角度来阐述该问题,相对会更全面和客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5-2.

[2]高明.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之综述:2000-2013-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4(33):19.

[3]别同玉.高职药学人才需求分析及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0(10):71.

[4]唐林伟.从“就业导向”转向“职业发展导向”-对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走向的基本认识[J].职教通讯,2015(4):79.

[5]柳燕君.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57.

[6]崔庆斌.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之我见[J].上海教育,2015(1):87.

[责任编辑:方艳]

收稿日期:2016 - 01 - 26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52400410298)

作者简介:杨显辉(1981—),男,河南新乡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

*通讯作者:陆艳琦(1972—),吉林榆树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811(2016)02-0057-04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Pharmac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YANG Xianhui, LU Yanqi, LI Jian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Sampling surveyed students from six secondary and higher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with Excel and SPSS 17.0.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re was a certain gap between curriculum setting, ori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expectation, satisfaction degree, acceptance ability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enan province. The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personnel training,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articulation; ori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students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如何唤醒学生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
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