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长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战略定位

2016-07-22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

中国发展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市群城镇化区域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研究课题组



哈长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战略定位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研究课题组

城市群是聚集产业和人口的主要载体,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并提出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哈长城市群范围的界定

关于城市群范围的界定,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过诸多研究。国外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相关研究开展较早,1957年戈德曼对美国大都连绵带(Megalopolis)研究,定性指标:有密集城市、有密切联系、交通便利等。

城市群是城镇化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内各城市应当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便捷的交通运输往来。哈长城市群是我国东北跨省区的城市群,拥有哈尔滨和长春两大核心城市,并分别形成哈尔滨和长春两大都市圈。

通过哈长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势能指数与圈域半径分析,受哈尔滨市辐射影响的城市包括大庆、绥化,齐齐哈尔受到大庆市的辐射影响;受长春市辐射影响的城市包括吉林、辽源、四平;而松原市的辐射半径分别与哈尔滨市和长春市的辐射半径圈交汇,理应纳入哈长城市群的范围。

中心城市经济势能辐射带动力遵循距离衰减的规律,因此,最短公路里程和通行时间成为城市群范围划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哈长地区辐员辽阔,黑龙江全省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吉林全省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考虑到全域面积的因素,本文以200公里最短公路里程或2小时通行时间划定哈长城市群的覆盖范围。基于此,哈长城市群范围包括: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绥化以及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齐齐哈尔不在哈尔滨和长春2小时经济圈内。但齐齐哈尔到大庆的最短公路里程为155公里,显然在大庆的2小时经济圈内,应当纳入哈长城市群统一规划。特别注意的是,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和吉林省的延吉市分别距离哈尔滨和长春的最短公路里程分别为332公里和500公里,难以受到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经济联系量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指标,或称空间相互作用量,既能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

将哈长地区各城市与哈尔滨的经济联系密切度进行排序,依次是大庆、长春、吉林、绥化、松原、齐齐哈尔,其余各地区与哈尔滨的联系相对较低。对哈长地区各城市与长春的经济联系密切度进行排序,依次是哈尔滨、吉林、辽源、四平、大庆、松原,其他地区与长春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少。

根据以上的定量分析,综合考虑哈长地区地形地貌、交通以及实地调研等诸多因素,以中心城市辐射圈域半径作为界定哈长城市群范围的主要依据,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最短公路里程和通行时间、经济联系强度分析等指标也基本佐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入围哈长城市群范围的城市共9个,包括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4市和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5市。考虑到哈长城市群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战略考量,将延边州和牡丹江划入哈长城市群是合宜而且必要的。为区分起见,将哈长城市群划分为拓展区和核心区,核心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和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9地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区、吉林省的延边州和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一并构成哈长城市群的拓展区。

北京市160人次;江苏省98人次;广东省49人次;上海市47人次;浙江省45人次;湖南省37人次;山东、河南两省各31人次;湖北省29人次;四川省23人次;辽宁省15人次;福建、吉林两省各14人次;陕西、贵州两省各13人次;安徽、甘肃两省各12人次;云南、河北及天津市各10人次(10人次以下省市从略)。在本次统计范围内,我国大陆的省级行政区,除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市都有供职于不同机构的研究者参与社会治理研究,并有数量不等的论文得以在国内发表。共有721篇有关文献标注了作者供职机构,占本次统计范围内有关文献总量的81.652%。

就哈长城市群而言,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相比,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都相对较差,还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2013年,哈长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哈长城市群基本状况(2013年)

哈长城市群的战略定位

哈长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京广京哈纵轴北端,是国家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经济人口密集地区,在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未来培育引导哈长城市群发展中,一方面需要立足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哈长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需要优化提升不同城市的专业化支撑功能,形成城际协同互动、区域整体性强、能够有效支持东北振兴和国家面向东北亚全面开放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

哈长城市群南依辽中南城市群,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靠朝鲜半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相呼应,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桥头堡,是沟通东北亚、中亚和欧洲货物流通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和俄罗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要“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等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显然,哈长城市群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全面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撑板块。“十三五”及更长一段时期内,哈长城市群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俄及东北亚开发开放的重要核心区,需要顺应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总体趋势,发挥好地处东北亚核心区位条件,超前谋划应对东北亚各国开发开放战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对外开放新走廊,发挥沿边开放门户作用,增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建设成为我国对俄乃至东北亚贸易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并与国内纵深腹地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此,需要立足面向东北亚开放的独特战略区位,依托融入东北亚区域和与东北亚其他国家合作的基础,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统筹“走出去”和“引进来”,以东北亚其他各国为支点,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快对外跨境运输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业态,构建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繁荣外向型经济,将哈长城市群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

(二)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哈长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原材料、石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哈长地区建设哈长城市群,就是要充分发挥哈长地区的生产力,尤其,是工业化的产业发展基础。特别是按照国家生产力布局导向,该区域有哈大齐工业走廊和牡绥地区、长吉图经济区等重要区域,承担着重要的工业化和对外开放的职能。因此,哈长城市群发展不仅关系到东部地区全面振兴的大局,更是关系到全国生产力布局、全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推进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哈长城市群将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支撑东北全面转型升级的重点区域

图/中新社

哈长城市群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汽车、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边境贸易、国际物流、跨境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系初具规模。哈长城市群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产业强项。例如:食品工业、装备制造、石化和医药是哈尔滨市四大工业;长春市著名的汽车城和电影城,制造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都在长春;大庆市是以石油和石化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吉林市是著名的化工城市,松花江流经吉林市,水量充沛,为吉林市发展化工企业提供足够用水;松原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主导产业为石油化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齐齐哈尔市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总体来看,哈长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主导产业各异,产业配置比较合理,互相之间竞争小,城市功能互补性较强。围绕特色产业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建设重型装备、汽车、石油化工、绿色食品、新材料等现代产业基地和集群发展的高地,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可面向东北亚,加大对外开放,建设跨国贸易投资服务平台和进出口加工基地,打造东北亚重要口岸物流中心和国际旅游集散地等。显然,哈长城市群作为全国和东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区域,能够带动东北地区创新创业、支撑东北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城镇化与城市转型、率先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制度改革等,是新时期东北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和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

一是带动东北地区创新创业发展。以引领东北地区创新发展为目标,发挥创新资源集中的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和创新热情,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政府部门创新为引导、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为支撑,瞄准全球全国创新新动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辐射影响力,积极探索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2015年6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发改振兴[2015]1488号)中明确提出,要使创新创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蔚然成风。

二是支撑东北装备制造业提升。顺应全球新科技革命和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导向,提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能源装备、成套工程装备、数控机床及重型机械装备等装备制造业优势,瞄准市场新方向,用增量盘活存量,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在自主研发、生产工艺、制造模式、自主品牌、价值链构建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为提升东北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主导的“四新经济”。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依托优势产业基础,不断集聚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积极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新模式,积极培育推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等新技术驱动下的新业态、新产业,加快引导成为地区增长的新引擎。一方面,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和联动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四)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城镇化转型示范区域

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应该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全面转型升级,其中,城镇化转型就是要促进城镇化模式和城市发展的双转型。哈长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城镇化区域,有条件、有基础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方式,积极引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城镇化转型发展。

具体地,就是要把握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总体要求,立足哈大城市群老工业基地城市特点,特别是人口外流、资源型城市衰退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关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化向高级阶段演化,重点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在产业更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低碳发展等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振兴转型之路,探索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模式,形成由核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有序协调发展的城市群,让哈大城市群为全国同类地区城市功能改造与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示范。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域

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推进绿色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点区域,有条件也非常有必要以绿色转型为价值导向,加快形成区域绿色崛起新优势。在全面推进老工业转型升级的导向下,就是要努力应对生态约束和环境治理压力越来越大的挑战,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各项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要切实加快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全面绿色转型。以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化转型。以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和发展绿色城市群为目标,以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生活、绿色空间等建设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要加快构建哈长城市群区域绿色治理体系。构建以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公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元主体组成,完善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机制,通过协商和自主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绿色发展进行全领域、全方位和多主体的施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横向分工协作的决策、行动与监督。通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把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生态环境质量高、有代表性的生态宜居型的城市群。

促进哈长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哈长城市群应充分利用国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政策条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就业,有序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快形成以产业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创新升级驱动引领东北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提升完善哈长城市群的整体功能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东北振兴、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充分考虑哈长城市群的地理区位、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等,按照哈长城市群作为支撑带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国家级城市群的总体定位要求,围绕面向以东北亚为核心的对外开放责任、支撑带动东北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任务导向,持续完善哈长城市群的各种功能。在哈长城市群整体功能要求下,进一步明确各城市作为重要支撑的具体分工。

(二)推进核心城市、重点城市与节点城市协同发展

城市群区域的核心城市发挥着综合服务、支撑辐射和引导作用,哈长城市群是以哈尔滨和长春两个城市为核心的双核心城市群,按照功能导向,哈尔滨是哈长城市群的创新中心、长春是哈长城市群的外向型服务中心,为此积极推进将部分非核心功能向重点城市和节点城市转移,从而防治核心城市的“大城市病”,提升核心城市的主导功能,提高核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城市要发挥区域性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在城市群中的主导功能,作为核心城市的“二传手”,既要对接核心城市,也要辐射带动周边节点城市。节点城市就是要促进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特色城市。由此,促进形成核心城市、重点城市和特色功能性节点城市优势互补、功能错位、协同发展的格局。

(三)以产业错位发展促进城市功能互补

城市功能需要通过产业功能来支撑和体现,因此,通过构建一体化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分工格局,是推动城市协同合作的基础条件和纽带。长期以来,哈长城市群在国有体制下各城市各产业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发展模式,由此导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各产业以及行业、企业之间形成低效恶性竞争态势,既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无序低效甚至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群区域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在积极培育哈长城市群的过程中,要围绕各城市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谋划主导产业、产业业态,促进形成以城市主体功能引导城市主导产业方向、以产业错位发展带动城市功能互补的有序、高效的发展态势。

(四)加快构建多层次协同合作的城市群治理机制

区域治理是基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等因素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理空间内,例如城市群区域,依托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公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系,通过整合各主体关系并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有效协调区域内部不同行政主体关系,共同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区域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和自主治理的过程。区域治理包含多元化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并且这些主体共同形成一个相互合作与分工的网络,承担不同的区域治理任务。由于哈长城市群目前区域内各主体之间协作程度不高,加快构建黑吉两省、各地方政府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角度构建区域合作治理机制非常必要。通过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城市群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城市间、产业间、企业间合作共赢。

(五)推进改革创新以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深化推进体制机制等制度环境改革,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持续优化城市群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积极吸引优势要素到哈长城市群区域集聚,加快根本性扭转长期以来老工业基地发展积累下来的传统要素的制约瓶颈,为哈长城市群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为完善提升哈长城市群功能提供要素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环境改善,促进城际合作,逐步形成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态势,不断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和各城市功能。(参考文献略)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组长:肖金成

课题组成员:汪阳红、李爱民、刘保奎、张燕、滕飞、陈梦筱、余勤、马燕坤、申现杰

本文执笔人:李爱民、张燕

该报告由肖金成修改定稿

猜你喜欢

城市群城镇化区域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分割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区域发展篇
家乡的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