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公共舆论生成之间的联系
2016-07-22郭鑫鑫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郭鑫鑫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新媒体背景下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公共舆论生成之间的联系
郭鑫鑫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信息选择丰富多样;媒体格局发生变革,传播渠道快速裂变;公众参与公共领域范围扩大,超越了时空限制,互联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舆论环境大大改变,这也给公共舆论生成带来了可能性。
关键词李普曼;舆论环境;公众舆论;生成
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中指出:“舆论分析的起点,应当是认识活动舞台、舞台形象和人对那个活动舞台上自行产生的形象所做的反应之间的三角关系”[1]。活动舞台即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现实环境,舞台环境使大众媒介传递给公众的信息环境,虚拟环境,是人们内心所对世界的认知形象,通过对信息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就是公众对活动舞台所作的反应,可见,公共舆论的形成离不开这三个元素。然而,李普曼提出“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了,公众不得不在能够驾驭它之前使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对它进行重构”,他认为社会公众与真实世界相隔,公众无法获得真实,也无法产生理性的公众舆论。但是,李普曼提出的观点是基于传统媒体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差,传播渠道较少,受众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改变了传媒生态,同时也改变了大众传媒所领导的舆论环境,舆论场中的权力分配悄然间发生着变化,这是否意味着李普曼眼中的“公共舆论”成为可能?
舆论环境指在大致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众多具体舆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2]。它并不是各种舆论的简单相加,而是在舆论控制、引导、监测、民意表达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舆论场,对现实公众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化浪潮和现代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交往的范围、载体和手段,进入了以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大容量等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社会公共舆论生成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信息选择丰富多样。在新媒体时代,国内社会面临转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社会舆论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单一性,人们在信息的获得方面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李普曼所说的种种控制,信息越来越多样,无论是主动发布的信息还是被迫曝光的信息,公众信息还是个人信息,公众一旦普遍关注,就能获得足够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公众不再像以往接受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解释,而是倾向于多样化的信息。
第二,媒体格局发生变革,传播渠道大大拓宽。手机、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新媒体出现后,改变了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独占鳌头的媒介生态,媒体格局更加多元和复杂。新兴媒体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渠道得到拓宽,舆论新场地不断出现。舆论传播由“点对面”变成“点对面”“点对点”“面对面”多种方式并用,舆论的控制不再容易,传统舆论阵地受到来自民间舆论的冲击,公众探讨舆论的话语空间得到扩大。媒介形式得到整合,各种新兴媒体都具备了发表探讨意见形成舆论的功能,信息的传播渠道大大拓宽了。
第三,公众参与公共领域范围扩大,超越了时空限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再匮乏,信息资源快速增加。公众不断有了讨论见解的阵地,更有了知晓言论的权力。以有教养有才能的资本家才能作为主体的广场式公共舆论被普通公众就可以参与的网络公共领域取代,公众可以自由参与发表意见形成舆论的过程。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在性能上超出了时空的局限。舆论可以持续、
反复发酵,可以跨过地域障碍进行流动、扩散。舆论在时间上并无规定,在空间上也可以突破限制,往往一个事件会引发全球性的舆论关注。比如“朱令案”可以影响数年之久,引发全球各地网民的讨论。
李普曼认为公共舆论的生成要受到公众、拟态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影响。然而,人们常常在认知事物前就被告知相关信息,在亲身体验之前就会对其进行想象。因此,人们固有的成见使公众不再是理性的。他又指出:“舆论面对的是一些迂回曲折、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令人困惑的事实,而且根本不可能一目了然”[1]。现实环境已然十分复杂,而公众又因为种种外部限制,人的认识与事实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能够抛弃成见、完全了解事实真相并且客观公正发表意见的理想公众是真正舆论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些前提在李普曼眼中都被否定,他认为舆论是不可能的。然而李普曼当时所处的是报业时代,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不仅对以往所有媒介技术进行整合和发展,而且深刻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交往的方式,舆论环境大大改变,这也给公共舆论生成带来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22.
[2]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6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0-0008-01
作者简介:郭鑫鑫,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广告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