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从江“后发崛起”新引擎

2016-07-21张天明

当代贵州 2016年23期
关键词:侗乡短板交通

张天明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补齐“短板”,做优“长板”。从江“后发崛起”拼的既是负重赶超的决心和毅力,也是积聚力量的激情和韧劲。

从贵阳乘坐高铁,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从江站;再乘坐半个小时汽车,便来到黔东南州从江县城。

在素有沿海入黔“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的从江走访,记者看到多项“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交通体系跑出从江“加速度”、全域旅游打造新的增长极、精准施策补齐发展“短板”……一系列“战绩”的背后,展示出这块土地上干部群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激情。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定要保证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从江县委书记、县长张广渊表示,全县积极抢抓机遇、布局新篇、埋头苦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大交通跑出从江“加速度”

从江全县国土面积3244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91.34%。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对从江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江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后发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地理位置上看,从江素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被誉为沿海入黔“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理应占尽发展的天时地利。然而,由于过去交通滞后,区位优势化于无形,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随着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贵州段)建成通车,从江进入“两高”时代。从江抓住机遇,推进全县交通路网建设,着力打造对外互通、对内互联、水陆铁一体化的全方位大交通体系。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786.4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达到100%,建成通村油(水泥)路1516.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70%;水运方面,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水运项目加紧建设,从江、大融枢纽已经蓄水发电。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当地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近年来,随着高速、高铁、水运立体式交通的形成,从江区位优势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底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到10015户,注册资金增加到32.05亿元;近五年来,累计招商引资项目94个,到位资金175.4亿元,交通改善带来的影响功不可没。”张广渊说。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江还将实施县乡道提等升级工程,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建设,完善城乡路网,全面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水平,建设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八洛、从江港口,实现通江达海。

从江充分认识到,只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增强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县将启动所有行政村通村油(水泥)路建设,洛从一级公路实现全线通车,基本完成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工程,加快推进西部大通道、侗乡汽车客运站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大交通体系。

全域旅游打造新的增长极

受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影响,旅游业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一直是从江旅游发展的“痛点”。与自然风光迷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民族民间文化辉煌灿烂的资源禀赋极不相称。

今年以来,为改变旅游业发展缓慢状态,从江提出,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全力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

“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深入推进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战略,努力在大扶贫、大健康、大旅游上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从江实际的神秘之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张广渊说,紧扣“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是从江实现“后发崛起”的关键。

事实上,从江提出坚持发展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民族文化和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大交通”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与革命老区建设相结合、与乡村全域旅游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自身资源特点和优势,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

通过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平台,从江正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谋划一批新项目落地和超前筹备一批优质项目。目前,正全力推进月亮山休闲度假山庄、侗乡狮子岭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一期工程)、侗乡国际大酒店、“睡冬宝”家纺生产以及示范区交通路网、客运中心等29个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启动侗文化博览园、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迷宫、贵州东方斗牛城、大健康户外运动健养中心、森林休闲养生谷、大健康医药产业园等32个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200.1亿元;拟于2017年启动实施的侗乡康复中心、侗乡三甲医院体验中心项目、庆云养生养老园、狮子岭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二期工程)等19个项目,总投资达94.4亿元。

在充分用好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平台的同时,全县各地因地制宜,把景点做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以点带面,连点成线,互动发展,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的要求,全力打造中国民族乡村旅游最美县和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示范县,使从江成为国内外知名、广大游客首选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实现从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精准施策补齐发展“短板”

后发崛起,全面小康,难点在于补齐“短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广渊毫不掩饰从江的“短板”:“2016年初全县尚有贫困人口2.25万户8.056万人,贫困发生率24.4%。”张广渊说,补齐发展“短板”,关键在于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江当下正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做优“长板”。

从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来看,从江目前经济发展指数值与达标值还有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等民生指标值还不算高;同时,按照最新扶贫标准测算,相对贫困群体规模也仍然较大。

面对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从江提出了清晰的补短思路:

突出党建引领,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打造乡镇执政骨干队伍、培育农村“领头雁”队伍和致富带头人队伍,夯实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建设战斗堡垒;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带动群众抱团发展,着力破解扶贫措施精准化程度不高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精准扶贫,促进精准脱贫;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促进“空壳村”“脱壳”和困难党员群众脱贫。

优先发展教育,“着力在教育扶贫上取得新突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张广渊说,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彻底斩断贫穷落后的“根”。从江推行了一系列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压缩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投入;全面落实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落实“建档立卡”在校生扶贫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继续实施大学生补助学费50%计划;完成15个乡镇“新两基”县级督导评估;新建一批幼儿园,改造一批校舍,建设一批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和一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补足民生“短板”,需要从群众现实需求出发,改变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补足贫困人口“短板”,要紧扣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安排,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富民强县兴从,瓶颈在交通,根源在教育,关键在产业。”张广渊说,我们将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指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大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和就业、扶贫生态移民、教育卫生、财政金融、民生改善等方面投入力度,以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加速发展,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责任编辑/顾 全)

猜你喜欢

侗乡短板交通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侗乡端午粽飘香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侗乡情缘
侗乡的春天
王培堃丙烯组画《科学的春风吹进侗乡》(合作)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