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焦裕禄精神决战贫困
2016-07-21杨玲黄继生文叶飞
杨玲?黄继生 文叶飞
印江自治县856个基层党组织、16174名党员、44.5万各族群众正厉兵秣马、真抓实干,弯下腰来拔“穷根”,誓把贫困变成印江的“过去式”,永久性地撕掉贫困落后的明显“标签”。
时下,徜徉印江农村,田畴间瓜果蔬菜遍地流翠,山岗上生态牛羊悠然觅食,乡村旅游风生水起。随着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的有效推进,印江广大农村就像一个生机盎然的大公园,农业在变强,农村在变美,农民在变富,满园春色,一地芳菲。
“ ‘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短的短板是脱贫,‘最难的难关是脱贫,‘最重的重任是脱贫。当前,全县各级各部门、856个基层党组织、16174名党员、44.5万各族群众正厉兵秣马、真抓实干,弯下腰来拔‘穷根,誓把贫困变成印江的‘过去式,永久性地撕掉贫困落后的明显‘标签。”印江自治县委书记田艳信心满满地说。
直面贫困 肩负重任再出发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印江是贵州贫困人口比重较大的县份之一。目前,全县有贫困村152个,贫困人口1.85万户5.9272万人,贫困发生率14.69%,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贫困人员11195人,占全县贫困总人口的14.1%。脱贫攻坚,印江干部任重道远。
“要拔除穷根,必须要用焦裕禄精神决战贫困。”田艳说。
多年来,历届印江县委、县政府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印江党员干部更是将脱贫作为“第一责任”,持之以恒地探求脱贫攻坚的印江之路。
2007年底,印江自治县杉树乡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全县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资金、连片实施,几年时间里,杉树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实现了“华丽转身”。2010年以来,在贵州省纪委、省信访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贵阳办事处等五家单位的扎根帮扶下,新业乡从印江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蜕变”为“人均一亩茶园,户均两亩核桃,乡有百万羽蛋鸡”的富足之地。在整村推进和集团帮扶试点工作中,印江采取集中攻坚、连片推进的工作方式,为武陵山集中连片地区加快扶贫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印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使命和责任,坚持下移重心,沉下身子拔穷根。“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从县乡机关选派4000余名干部扎根基层,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36亿元,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4个百分点,完成13个乡镇和整县“减贫摘帽”。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立足实际,以贫困村为单元和主战场,实施“整村脱贫”战略,推动“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集中大发展”,许多贫困山区的农村荒山变宝地,坎坷变通途,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快速跃升。在实施“整村脱贫”战略中,全县打造了一批小康样板村,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印江经验”。
2013年,全国开发性金融扶贫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会在印江召开,先后吸引了来自山东、湖南、青海等省区的组团前往考察观摩。近年来,印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机制,对一类低保户和丧失劳动力的二类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引导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发展意愿的二、三类低保户发展脱贫产业,大量群众通过这一做法实现脱贫增收。同时,将电子商务纳入脱贫工作体系,积极拥抱互联网,以“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挖掘、整合全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推进农村电商实现“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据统计,仅2015年,电子商务至少辐射带动该县2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合力攻坚 精准施策决战决胜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为实现扶贫精准化、管理精细化,印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顺势而为、大干快干,坚定不移地打响了一场决战决胜贫困的攻坚战。
全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对365个村进行遍访,摸清底数,建立了贫困档案,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发力。18个工作组深入村组,反复对照核查,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精准。针对不同类别的农民,强化差异性扶持,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扶到关键点、帮到需求处。
按照“党委统筹、政府主导、各行业齐参与”的思路,实行一名县领导联系一个乡镇、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一家企业单位帮扶一个村、一百万资金覆盖一个村、一名干部帮扶一户贫困户的工作机制,细化了各阶段、各领域目标任务,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并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督查办法、联席会议制度、第三方评估办法和利益链接机制,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配套制定了“1+12+5”的方案和机制文件,深入实施11项专项行动。交通网、水利网、环境网、供电网、通讯网齐头并进,突破农村基础设施瓶颈;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核桃四个“十亿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加速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生态移民房、农村集中建房、城镇保障房、农村危房改造“四房合一”整合实施,让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不断完善教育贫困资助、医疗保障、政策性兜底政策,使因病因学致贫问题得到解决;采取“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创业”模式,进一步巩固电商扶贫成果;大力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投放,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创业致富活力。
同时,各方乡贤纷纷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各村(居)乡贤会异军突起,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县共组建了63个乡贤会,吸纳会员4503人,这支有生力量正伴随着脱贫攻坚的步伐越来越强大,并迸发出发展农村、治理农村、致富农村的新活力。
向贫困亮剑 决战贫困不停歇
“十三五”决战贫困、决胜小康,印江既面临巨大的挑战,更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绿色资源,给印江带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推进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业融合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了符合印江实际的发展新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与产业园区、电子商务有效连接,特色工业化进程加快,“抓一接二连三”工程正带来经济发展新效益。
基础瓶颈逐渐破除,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杭瑞高速、江瓮高速、印秀高速打通了“外联线”,印思城际快速干道、印沿公路改扩建、S304改扩建等工程构筑了“内通网”,对外开放打破“孤岛式”发展制约。水利项目如火如荼,大中小型水库加快建设,群众饮水问题彻底全面解决。电力、通讯设施加紧完善,城镇乡村统筹发展,摆脱贫困指日可待。
随着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日益凸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旅游大发展大崛起大提升的机遇空前。印江正以“全域旅游、县域全景”的思路,推动旅游从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休闲养生·度假避暑”基地。
扩投资、增融资、招外资、撬民资和抓产业、引企业、扶创业、保就业的措施不断强化,印江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当前,我们将坚持以工业化增加就业、城镇化减少农民、产业化致富农民,坚持难易并重,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印江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浩然说。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