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赢未来

2016-07-21

时代名流 2016年5期
关键词:云南环境保护绿色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此后,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也都会在6月5日当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这是2016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从2015年初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化”概念,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甚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可以看到,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不仅仅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更吹响了绿色发展的总号角,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绿色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建设愿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观大势,才能定大局、谋大事、管大事、成大事。

“十三五”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建成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黄金时期,云南经济发展要实现新跨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实现新突破,就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是国家赋予云南的使命,是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云南突出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早在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就特别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云南天蓝、水清、山绿、生物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空气质量优良,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也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区域环境质量好或较好的比例高出全国11.2个百分点。因此,云南也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

同时,云南的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敏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十三五”期间,云南将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牌、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和即将出台的“土十条”,抓好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人类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云南省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云南省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风物长宜放眼量。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猜你喜欢

云南环境保护绿色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追踪绿色的秘密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