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的制作
2016-07-21马季荣王文革
马季荣,王文革
(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 200125)
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的制作
马季荣,王文革
(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 200125)
摘要: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定群体,他们工作中应激事件的发生概率会高于一般的学科教师,因而增加了引发心理问题的可能性。研究以中小学班主任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编制标准化的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用以测评班主任应激事件的应激源、出现频率、情绪影响及应对机理等相关数据,为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标准化的测评工具。
关键词:班主任;应激事件;量表编制
王文革,吉林长春人,上海市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心理研究。
一、问题提出
教育事关民生,当下中国社会,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和子女因受教育而成才,已经成为衡量家庭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让教育负重前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遽变,又让教育在责任与无奈中纠结。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执行者,直接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虽然各种调查对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有差异,但是结论高度一致:中小学教师是当下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锋面群体,与学生、家长、校方领导发生着最直接、高频次的接触,他们工作中应激事件的发生概率会高于一般的学科教师,因而增大了引发心理问题的可能性。由于班主任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在应激事件面前,班主任的应对策略容易模式化。
由于本项研究对象及论题的特定性,目前无相关班主任应激心理测量工具可用。据此提出本项研究任务:编制标准化的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用于班主任心理健康研究。
二、文献研究
1.班主任心理问题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定群体,就文献研究看,对班主任相关研究的论述很多,但大多是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研究,缺少对班主任心理的相关研究。少量文献有所涉及,也主要是指班主任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做学生工作。以班主任为本位的心理应激测量工具是一个研究盲区,这直接影响了对这个群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
部分文献与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相关,涉及班主任心理问题,其基本结论是:班主任心理压力、心理困惑严重。成都市教科院2013年发表的1530份样本的中小幼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工作压力排前三位的是:“安全责任压力”为75.95%;“工作量大、时间不够”为71.57%;“家庭教育缺失或负面影响大”为60.05%。而在班主任专业成长培训需求项,排首位的是“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占72.60%;排第三位的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53.14%。[1]
从文献案例来看,许多班主任在应对焦虑时,未采用积极的应对措施,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压抑、否认、歪曲等消极防御机制,结果继发成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班主任与校领导之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情绪高压,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
上述研究基本都是采用社会调查类问卷,问卷标准化程度较低。开发对应的班主任应激事件心理评定量表成为一种必需、必要和必然的行业研究与应用需求。
2.应激与应激事件
应激是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反应。20世纪初,生理学家坎农(Cannon,W.B.)对机体在疼痛、饥饿、恐惧和愤怒状态下的身体变化做了大量开拓性研究;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H.)认为,生物应激是通过身体特殊的综合征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应激是机体生理与心理的整体反应,即处于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称为应激状态。[2]
应激状态以生理变化为主,大脑中枢接受外界刺激后,信息传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激素释放因子,然后激发脑垂体分泌肾上腺因子皮质激素,使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力,以应对紧急情境。[2]因而,应激同时伴随应激反应。多数情况下,应激反应时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并存。沃尔夫(Wolff,H.G.)认为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身体反应和行为反应,这是应激的保护性反应。[3]
应激由应激源触发,布朗斯坦(Braunstein,J.J.)将人类常见的应激源分成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四类。其中社会性应激源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生活事件。[3]据此,1967年美国医学家霍尔姆斯(Holmes,T.H.)和瑞赫(Rahe,R.H.)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20世纪80 年代,我国学者杨德森、张亚林、张明圆等参照编制了较适合中国人使用的“生活事件量表”,可用来评估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由生活事件所造成的应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仅重大的生活变化,而且日常生活琐事也可导致应激反应。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冯塔纳(Fontana,D.)研究认为,教师是一个具有应激性的职业,教师要满足来自学生、同事、家长、行政机构的很广泛的需要,并且这些需要中有一些是矛盾的,还有一些很难被满足,因此,会激发很多应激事件。[4]
三、量表编制
本项研究以中小学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标准化的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量表,测评班主任应激事件的应激源、出现频率、情绪影响及应对机理等相关情况,为项目分析提供准确的研究数据。
鉴于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活动,符合社会性应激源的相关机理,因此,本项研究确定以班主任社会生活事件为评估指标,依照“生活事件量表”模型,编制“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量表制作包括两个过程,即项目收集和量表标准化。
1.项目收集
以无记名开放式问卷形式向上海市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校段的班主任教师征询应激事件(另册提供给教师,包括定义、发生发展过程、心理反应等示例)。具体表述为:近一个月内,你认为哪些学校和生活事件引发你的负面情绪?
回收有效开放式问卷87份(小学32份、初中34份、高中21份),对其中的应激事件加以合并整理,得到相关的项目247个。根据应激事件属性、应激源,把开放式问卷中的247个项目整理成110个项目。项目随机分布,不以结构分组,以降低表面效度。采用李克特5点等级计分方法进行影响评定,级别依次为:1-没有影响;2-略有影响;3-一般性影响;4-较有影响;5-很有影响。此问卷用于问卷的标准化,问卷结构和项目见表1。
表1 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的问卷的结构和项目数量
应激事件结构研究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向上海市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班主任教师发放。问卷格式为标准化问卷的生成,均衡性别样本量(现实中中小学阶段女教师多于男教师),在同性别内学校间分组随机取样,尽量保证性别均衡。共下发421套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3套。样本分布见表2所示。
表2 应激事件结构研究样本性别分布
2.量表标准化
(1)有效项目的筛选
对有效样本的数据变量阵列进行因子分析时,把共同性低于0.2的项目剔除,由原来问卷中的110个项目缩减为64个项目。
(2)因子分析
因子抽取使用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矩阵旋转使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分析。结合构想、因素贡献率、剩余残差矩阵和再生相关矩阵四个方面来进行因子模型的适合性评估,认为抽取出六个因子比较合适。抽取出六个因子后的模型可解释水平在35.150%,见表3。这个解释率在受社会期许制约的评定量表中是解释水平较高的。
表3 方差解释率表
原始的数据阵列(问卷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KMO和巴特莱(Bartlett)适合性检验(KMO=0.873,df=2016,p<0.001)。
抽取六个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直观碎石图梯度变化比较理想。
(3)因子结构与命名
对64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降维),抽取出六个因子,拟合度检测(2=2143.018,df=1647,p<0.001)显示模型适合性极佳。根据六个因子的具体指向,分别命名为学生源、家长源、同事源、领导源、家庭源和自身源,因子负荷矩阵和所对应的项目内容见表4。
表4 班主任应激事件项目的因子结构矩阵
(续表)
*提取方法-最大似然法,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 8 次迭代后收敛;小于0.100的数据省略。
有六个项目指向不合适,给予剔除,整个结构表单余留48个有效项目。实际运用中本量表使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很不符合-很符合),项目随机分布。
(4)效度和信度
效度取用因子结构矩阵的解释率,效度为0.352,即在本量表项目下可解释班主任工作应激的35.2%,余者近64%受不确定的其他要素事件来决定。由于这个工具定义的班主任应激的外延比较大,且对此的表达受社会期许因素的影响较重,作为一个简短的筛核工具这个解释水平尚可。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极高(α=0.726,F=54.695,df=292,p<0.001)。综合六个结构的中小学班主任应激事件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这个工具是有效和一致的,可以用来作为班主任应激事件反应水平的测量。
(5)基础常模
各分量表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常模见表5。
表5 分量表基础常模(N=293)
领导源上呈负偏态,说明班主任群体对来自单位领导的应激感知价值权重较大或者比较敏感;同事源、学生源和自身源相对于其他3个源的分布峰度较低平,说明其高频发生比例频度较宽,是班主任应激源中较为“常态”的应激源。分量表性别常模见表6。
表6 分量表性别(N女=151,N男=142)
经多重比较,在自身源分量表上,男性班主任的应激水平显著地高于女性班主任(p<0.05),其他分量表上男女间没有差异。男性班主任更容易体验到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应激。分量表学校段常模见表7所示。
表7 分量表学校段常模(N小学=101,N初中=105,N高中=87)
(续表)
使用LSD法进行的学校段间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分析。学生源上,小学显著低于高中,其他学校段间没有差异;在家长源、同事源和领导源上,各个学校段间没有差异;家庭源上,小学段十分显著低于高中段,其他学校段间没有差异;在自身源上,小学十分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其他学校段间没有差异。
职称维度上的分量表常模见表8。
表8 分量表职称描述统计量
(续表)
学生源上,小学一级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中学一级,其他职称间没有差异;在家长源上,小学高级、中学二级的应激水平显著低于中学高级,其他职称间没有差异;同事源上各职称间没有差异;在家庭源上,小学一级、小学高级显著低于中学高级,其他职称间没有差异;在领导源上,小学一级显著低于中学高级,其他职称间没有差异;在自身源上,小学一级显著低于中学二级,小学高级显著低于中学二级,其他职称间没有差异。
3.量表结构
根据上述研究和修正,编制完成了本项研究测量工具“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
量表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关键词,以引导被试理解应激与应激事件,关注问题核心。
量表第二部分主要是被试自陈个人信息,以便作分类比较研究,附带形成当前班主任职务基本信息数据库,可作延展研究。
量表第三部分为问题答题,纵向为问题,横向为选项。
本项研究问题结构确定为六个应激源:学生(S)、家长(J)、同事(T)、领导(L)、家人(Q)和自我(W)。
根据本项研究设计,班主任应激事件中的发生频次、情绪状态、情绪程度、应对方式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因此,编制的测量工具以此作为班主任应激事件的五个对应选项。
一是发生频次,分列“未发生过”“任职期偶有”“每学期偶有”“每月偶有”和“每周都有”。
二是情绪状态,分列“平静”“焦虑”“愤怒”“悲哀”和“恐慌”。
三是情绪程度,分列“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
四是第一应对,分列“不知所措”“本能反击”“不予理睬”“故作镇静”“暂避危害”“自我开脱”和“积极处置”。
五是后续应对,分列“无后续应对”“事后追究”“持续反击”“自己补救”“求助或宣泄”和“升华反思”。
每大类选项规定只能根据最接近的感受选一项或不选,不可复选。
量表样例见表9。
表9 学生源量表样例
四、复测概述
根据本项研究编制的 “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我们对上海市19所中小学(内含公立、民办中小学、职业高中)三个学段共314位班主任进行了复测,其中有效样本309个,形成了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数据库。复测的项目统计发现,复测常模与初始常模间没有差异,没有需要增减的项目。通过对班主任应激事件应激源、出现频率、情绪影响及应对机理等项目研究,得出中小学班主任应激事件的如下相关研究结论:
从整体上看,中小学班主任应激事件呈任职期偶发状态,学生和家长是激发中小学班主任应激事件的最主要应激源。当中小学班主任遭遇应激事件时,普遍存在轻度到中度的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和生活。面对应激事件,大多数班主任在第一应对时就能积极处置,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班主任在第一应对时采取回避、否认,甚至是攻击性策略。而在后续应对时,绝大多数班主任都能积极补救或通过升华反思汲取经验教训。
中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上无显著的学段差异,相比较而言,高学段的班主任比低学段的班主任在应激事件处置上更积极主动。中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班主任的第一应对更积极主动,女性班主任的后续应对更会采取求助或宣泄方式。中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上,不同任职年资的教师存在一定差异,高年资班主任比低年资的班主任更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处理。中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上不存在任教学科背景的差异。
中小学班主任在应对应激事件方式上存在个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启动速度、反应强度、持续时间、情绪属性、应激敏感性、情绪体验深刻性和应对正确性上。中小学班主任受社会期许影响,当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善于掩饰或修正自己,以维护自己的社会期许形象。
上述研究结论是运用“班主任应激事件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对中小学班主任应激事件相关情况的多维度分析。本项研究成果实践运用性价值较高,除了测评外,还可以作为中小学班主任提高对应激事件的认知指导材料,提高应激事件的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粟道中,曲伟,张筠,龙春雨.班主任生存状态调查[J].中国西部,2013,(30):32-34.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75-1577.
[3]梁勇宝,等.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14.
[4]戴维·冯塔纳.教师心理学[M].王新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56.
The Formulating of Rating Scale of Head-teacher Stress Events and Related Issues
MA Jirong,WANG Wenge
(Shanghai Experimental School,Shanghai 200125)
Abstract:The head-teachers are the specific group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ir work, the occurrence of stress events is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subject teachers, which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study, we make head-teachers as specific research object, by formulating rating scale to measure the stressor, the frequency of stress occurrence, the emotional impact and the coping mechanism of head-teachers, to provide standardized assessment tools for head-teachers mental health research.
Key words:head-teachers, stress events, formulating rating scale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2012年度市级项目“班主任应激事件及心理防御机制研究”(B12119)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季荣,浙江绍兴人,上海市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