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镭 被重塑的现实

2016-07-21王薇

艺术汇 2016年1期
关键词:画者躯体天堂

如果我们将傅镭作品中肥胖的人体造型作为一个对其作品观看的起点,便会发现,这一形象在其创作的不断推进中逐渐褪去了表现的主体性,从而演变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随着这一视觉符号自身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围绕其所构建出的画面语境,肥胖的躯体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消融在了一个由画者编织的整体性结构之中。在《天堂》系列中,人物与动物、植物、器物共同构成了一个荒诞的表象,而这背后所呈现的正是一个被重塑了的现实。

夸张的人体造型是傅镭作品中颇为显著的一个视觉符号。事实上,在其早期作品中,肥胖的人物形象就已出现。只不过,这一标志性的符号在形成初期是以一种幽默式的卡通形象呈现。画中人物滑稽的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更多流露出的是画者略带嘲讽的调侃。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傅镭前期作品中所显现出的玩世不恭被逐渐增强的严肃态度所取代。在延续某种讽刺性的同时,其创作愈发呈现出一种对问题性的影射。虽然画面的气质及内容发生了转变,但肥胖的人体造型却被画者保留下来,尽管这一形象的后期内核已全然不同于往昔。如果说傅镭前期作品中夸张的人物造型更像是对真实人性的一种冷嘲热讽,那么,这一形象在其现今的作品中则褪去了表现的主体性,从而演变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或许,我们可以将傅镭作品中肥胖的人物造型作为一个对其作品观看的起点,但却显然不能将其作为对傅镭作品理解的终点。我们不妨将其作品中夸张的人物造型视为进入其艺术理念的一个有效通道。沿着这一线索的导引便会发现,随着这一视觉符号自身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围绕其所构建出的画面语境,肥胖的躯体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消融在了一个由画者编织的整体性结构之中。

事实上,傅镭对躯体造型本身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除却大量的人体手稿习作,这种对体感本身的研究在傅镭以素描形式创作的纸上作品B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该系列最初的几幅作品中,傅镭以写实手法对客观形体进行刻画,并通过人物的姿态设定及画面构造显示出一种有别于纯粹习作的创作意图。

而B系列随后的画面则逐渐显现出其对刻画形体这一单纯动机的偏离。画中的人体开始变形,臃肿的躯体逐渐演变为充满褶皱的物体。这条创作线索现今甚至已经完全蜕变为一种带有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样式。在不具明确辨识性的同时,却又在视觉感受上隐约勾连着某种具体形象。一种抽象的、超现实的语言形态在其画面中生成,对人体的表现已经完全转变为一种对体感本身的提取。

当然,傅镭并没有将他对躯体的表现局限于一种对本体语言的塑造上。或者说,B系列所体现出的仅是傅镭在创作上的另一个兴趣点。相比于这种对体感的纯粹表现,在傅镭的创作主线中,人体造型往往作为一种带有表意性质的载体,尽管它未必始终作为这一载体的主体。

我们可以将创作于2009年的A系列视作傅镭整体创作中的一次重要建立。正是这一系列的创作奠定了傅镭现今作品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结构方式的确立。在A系列中,肥胖的人物依旧可以被视为画面表现的主体。不同的是,画中人物已被艺术家有意隐去了面部,在暖昧不清的体态塑造中,观者甚至无从明辨画中人物的真实性别。而出现在画面一角的兔爷形象,又仿佛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某种不言自明的信息。

在遮蔽了易于带来指向性的面部之后,纯粹的肉体得以突显。肥硕的躯体仿佛暗喻着某种蓬勃而过盛的欲望。散落在画面中的华丽器皿与丰富物什,加之缠绕在躯体之上的丝绸锦缎,共同强化了这种浮华之气。然而,这种富丽奢华的场景却不可遏止地散发着一种醉生梦死的靡靡之感。

无论是以素描形式创作的A系列,抑或是其后以油画形式创作的《天堂》系列,画中人物常常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被绳索或珠链捆绑的足部,仿佛象征了一种在释放欲望的同时无法摆脱的被困状态,进而传递出一种心理层面上的虐感。事实上,画面中的一切无不指向一种扭曲的病态,而这种充满病态的语境又何尝不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天堂》系列中,傅镭在A系列的基础上赋予了画面更多的元素,这不仅体现在形式上,亦体现在内容上。作品呈现出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个系列创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形象被填充到原本就已繁复的画面之中,而肥硕的人体则逐渐不再是画面中唯一的主体形象,他们与飞禽走兽、花乌鱼虫、时蔬鲜果、珠宝绸缎……共同构成了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此时,肥胖的躯体在傅镭的视觉体系中已经脱离了其所具有的人物属性,而完全作为一个“物”而存在。“人”不再被视作凌驾于万物之上的高等生物,而是与动物,甚至植物有着同样欲望的“物”。从这个意义上看来,傅镭的《天堂》系列又似乎隐约包含着一种万物平等的理念。

在传统的观看习惯中,观者总是试图对画面内容进行解读。这或许是因为古典绘画或传统绘画总是带有明确的叙事性或说明性,而这种特点在不经意中塑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理解模式。显然,傅镭在画面中所营造出的扑朔迷离使这种期待获取明确解读的愿望变得异常难以实现。

从表面上来看,傅镭所营造的画面感无疑是荒诞的。悬浮于空中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失却了具体的时空注释,被毫无现实依据地并置于一处。画面与所谓现实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视觉形态上的分离,这也使其作品具有了一种超现实主义意味的倾向。而事实上,傅镭的作品在荒诞的表象背后透露出的正是无比真实的现实,这是一种被重塑了的精神层面上的现实。

在傅镭以写实手法创作的《天堂》系列作品中,尽管观者无法从直观的画面信息中读取到任何明确的叙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作品是脱离了现实文本的凭空臆造。事实上,画面中看似无关的事物,以及没有明确指向性的时空设置,在视觉层面上混淆了普遍意义上对现实的认知,并通过精神化的符号象征,将叙事性、情节性藏匿于画者所编织的图像谜语背后。

不难发现,在《天堂》系列的创作中,傅镭通过形式及内容上的不断叠加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愈发复杂化的趋势。观者仿佛落入了一个交织着多重信息的场域之中,尽管能够感受到画面所传达出的多向性、多层面的表述,却依旧无从获取任何具有明确意图的引导。最终,任何一种单一角度的解读都似乎变得既有效又片面。或许,在观看傅镭作品时所产生的强烈的解读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创作所采用的古典形式的影响。而傅镭对古典绘画显然有着无法割舍的个人情结。但与其说傅镭热衷于古典绘画形式,不如说其真正留恋的是借由这种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古典绘画精神,那正是一种代表着稳固感与永恒性的艺术精神,而这种精神足以容纳傅镭作品中那些来自古典之外的当代观念。

傅镭对古典样式的借鉴首先源于这一样式与其作品观念在某种层面上的适宜与吻合。譬如,《天堂》系列作品在形式表征上所呈现出的轻快、精致、细腻、繁复即具有鲜明的洛可可风格倾向。在具体创作中,几乎完全由曲线勾勒而成的画面形态以及明丽的色彩设置本身即传递出一种外在的浮华之气。而洛可可风格所显现出的骄奢淫逸之风似乎正与傅镭作品中所传达出的当下时代中无限膨胀的欲望产生了本质上的契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傅镭的作品可以被简单归入到某种既有风格之中。事实上,其画面在特定语境的设置下呈现出的是一种杂糅的、异变的风格特质。

如同我们可以从某个具体视角对傅镭的创作意图进行揣测,却仍然无法厘清其画面中那些明显带有象征及暗喻意味的图式及其所构成的整体语境所代表的具体含义那样,即便我们可以从傅镭的作品中看到一些代表着区域文化象征的符号,但以此为依据做出的对作品文本背景的判断又往往被模糊的语境设置所混淆。或许,这恰好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傅镭对当代艺术本质的理解,即一种冲破限制的,完全自由、开放的理念与精神。(采访/撰文:王薇 人物摄影:李红强 图片提供:傅镭)

猜你喜欢

画者躯体天堂
“维生素”大口吃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天堂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撕画
搬家
美丑当辨
美丑当辨
天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