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016-07-20张琦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提问高中生物有效性

张琦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要把握提问时机,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置问题,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提问;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新课程改革对“问题教学”提出了要求,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写进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1.问题设计要有“趣”

高中生物内容很抽象,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奇闻趣事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寻求答案。例如,在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我利用鸡蛋卵壳膜设计实验,在卵壳膜内装入淀粉溶液,然后浸在加入碘液的清水中。问学生:清水能变蓝吗?从有趣的实验开始,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快被激发起来。又如,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人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之分?为什么有的父母是双眼皮,生出的孩子却是单眼皮呢?立足有趣的生物现象提问,学生的思维也自然活络起来。

2.问题设计要“巧”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讲“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时,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理解不透彻,对涉及的相关计算一直很困惑。对此,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解答疑问,最后再进行提问:我们能不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氨基酸分子?那两只胳膊可以分别看成什么?小组同学能相互配合演示一下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吗?在学生充分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后,再让学生思考:形成的肽链中,肽键在哪里?数目是多少?氨基和羧基的数目如何变化?产生的水分子数目是多少?这些数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探究的成功感。

3.问题设计要“精”

教师设疑时要在关键处设疑,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比如在讲“肺炎双球转化实验”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R型菌和S型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S型菌会使小鼠死亡?灭活的S型菌又为什么不会导致小鼠死亡?活的R型菌和灭活S型菌一起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又死亡了。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把握提问时机和提问方式,调控课堂气氛

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心“愤”口“悱”,跃跃欲试。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对象的变化,教师对于课堂提问时机、提问方式也应当有所变通,以此来调控课堂教学氛围,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把握提问时机,启迪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必须抓住时机,准确提问,过早提出问题易因为学生对教材缺乏准备,以致课堂冷场,启而不发;过迟则会因为问题已被解决,成了马后炮。因此,课堂提问必须选择最佳时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恰当地设置提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导入时,就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加强知识掌握。如“免疫调节”一节就可以这样提问导入新课:疫苗是提高人体对特定病菌抵抗力的重要方法,那么疫苗是如何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它能同时抵抗多种病原体吗?一些人食用海产品后会全身发痒、出现红肿,这是什么原因?……同样的,当学生对章节重难点的理解存在困难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的思考搭桥铺路,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细胞的增殖”一节涉及到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很多概念及数量变化规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或存在思绪混乱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列表格或曲线图的方式展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聯系,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2.变换提问方式,增添教学活力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堂提问时间应当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始终“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当课堂气氛“低迷”时,变换一种方式或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知识点学习和问题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导入新课时可用启发性提问,易错易混淆问题应采用疏导性提问,章节重难点问题可采用探究性或分析性提问,课程结束检查教学效果可采用巩固性或归类性提问等。

三、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用不上,会不知所措,容易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影响课堂进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游离到课堂外。提出问题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量的关系”公开课,开课教师课上提出:“对同一植物体而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CO2的量有什么样的关系?”结果问题一出,教室里鸦雀无声。授课教师一看“情况不妙”,幸好教学经验丰富,立刻领悟到问题跨度太大,难度太高,学生不易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于是他灵机一动转而问道:“从物质角度分析,能够很好表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反应式,大家能回忆出来吗?”这时学生就立刻活跃了起来,并且有不少学生在纸上准确地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个反应式。接着该教师趁热打铁,用实物投影打出两位学生写的反应式,和同学一起从两者反应式入手分析物质变化及相互关系,很轻松找出了CO2的量的关系。可见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其品尝到努力后的成功喜悦。

其实,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门学问。精心研究,积极实践,从而找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有效且高效的操作方式和方法是我们进行教改的目标和心愿。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提问高中生物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