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7-20王国伟

新农村 2016年8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就业农民工

王国伟

摘要: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对郑州、新乡和洛阳等地的关于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深刻分析了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就业不对称问题的表现和成因,最后从构建社会资本、加强政策宣传、建立和完善就业机构,强化社会监管以及建立就业培训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解决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

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广泛分布在服务业,加工业和建筑业等各个行业。然而,在就业过程中农民工人身遭歧视。权益受侵犯的事件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而处于信息获得的弱势地位,而信息渠道的缺失会导致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农民工在就业工程中的信息断裂,信息闭塞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主要研究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在交易过程中一方肯定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拥有更多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对信息劣势的一方做出“败德行为”。

本文主要利用2014年暑假(8-9月)在河南郑州、洛阳和新乡等地对600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就业领域、职业安全,收入与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社会适应及融入城市意愿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

选取部分相关数据。用来研究分析农民工当前生存状况和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就业信息的获得,用人单位的信息描述,国家关于农民工政策信息的掌握以及农民工在利益遭到侵犯时通过法律的维权。

一、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1.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农民工的求职渠道主要为通过亲友和老乡为代表的传统关系进行.运用传统关系获得的就业信息。可有效缩小其就业范围。能迅速帮其找到工作。节省信息获取的风险和成本,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这种以地缘和亲缘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各种局限性。农民工通过该网络所获得的就业信息数量较少,同质性强、重复性高。同时,地缘和亲缘为基础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于其具有的内倾性的特点,阻碍了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和归属。

2.不能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就业之前,农民工往往对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信息掌握上就会处于劣势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信息掌握优势的用工单位一方就容易故意隐瞒相关信息。从而对农民工的权益造成损害的败德行为。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至少有64.3%的农民工表示在打工过程中存在着“偶尔”或“经常”工资被拖欠的情况。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缺乏了解。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从而导致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不断发生。

3.对国家相关政策信息关注不足

关于国家出台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政策,有82.7%表示“不知道”。占11.6%的人表示“知道一点”。而“知道”的调查者是寥寥可数。究其原因,对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农民工认为这些政策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并且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利益。这种心理倾向导致农民对国家的政策多不闻不问,冷淡漠视。如对于养老保险。有69.3%的农民工表示“不了解”,“了解一点”的仅占30.7%。由于不了解养老政策,同时对自身缺乏长远性考虑,农民工退出养老保险领钱走人的现象层出不穷。

4.对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信息不了解

受教育程度和阅历的差异。农民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和耐受性。由于对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缺乏了解,他们往往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大部分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当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候,大部分农民工会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寻求亲戚朋友或者老乡帮忙,通过寻求司法途径解决的人微乎其微。

二、对策分析

减少或者消除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他们实现稳定、安全的就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扩大其社交网络

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更愿意依赖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传统关系。这种乡土社会网络所提供信息会大大减少求职者的求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会使农民工感到心理成本最小,更加容易接受这种信息的真实性。然而这种以人情、面子和缘分建立的社会网络,更加强调关系的亲疏远近。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完成了形式上市民的转变,旧有的社会关系不断不打破。因此,我们主张在巩固原有社会资本的基础上。以社区为载体。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群际接触。扩大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圈子,以帮助他们顺利地找到工作,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

2.完善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农民的认知能力

农民工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文化水平较高或者技能水平较强的劳动者由于其具有的更好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而言职业稳定性会更强一点,同时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通过简历规范化、日常化和制度化的职业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革发展当前的农村教育方式,将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发展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阵地。同时,加强对现有社会就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定点、定向的向农民工提供培训服务。另外,在具体的教育层面上.通过对农民工进行相关的网络信息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

3.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或者咨询专场和宣传单等多种信息发布渠道,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力度,这将有助于农民工了解到这些政策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从而提高其关注政策的热情。在社区中建立公益的公共服务组织。通过免费的政策法规咨询和法律援助,更好的维护农民工自身的权益。通过文艺演出、法制电影、橱窗、展览、板报、标语等各种手段,开展经常性的劳动、安全和治安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帮助农民工提高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

4.创立和完善就业服务机构,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就业服务机构,规范现有的劳动力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和规范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降低职业介绍的中介费用。从而使的就业服务中介机构成为为弄明共就业的“信息桥”、“服务桥”。来达到补充因“弱关系”缺所导致的就业范围狭小等问题。降低农民工对原初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程度和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工突破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内倾性与封闭性,促进他们与城市居民简历联系,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增加他们就业的机会和质量,以帮助农民工更快更好的从心理上融入城市生活。

5.加强法制背景下的社会监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建立相关的信息监督机制,加大对劳动监察的力度。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制定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首先要监督用工单位在雇佣农民工是否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订用工合同。其次,加大对对私营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建筑和服务行业等重点行业的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对用工单位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根据情况,要依法对其严肃处理,责令其做出相应的赔偿,同时,建立完善相应的信息流通监督机制,对信息传播的途径。地方政府信息流通的中介行为,以及农民工的信息接受效果进行追踪监察,保证信息相对对称的流转,从而促进弄明共实现相对稳定的就业。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就业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