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消麦叶蜂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6-07-20商艳兰王其武
商艳兰 王其武
摘要:本文为验证R-10L plus植保无人机对麦叶蜂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无人机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使用技术,开展本项试验。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麦叶蜂试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安排在无棣县信阳镇东粉村,小麦品种为鲁原502,栽培管理较好且水平一致。小麦麦叶蜂发生较重.平均20-40头/㎡左右,幼虫发育期基本一致,大部分为3龄左右。利用R-10L plus植保无人机和WS-18D电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40%毒死蜱乳油进行对比实验。试验共设三个处理,分别是:(1)植保无人机70ml/667㎡;(2)植保无人机90 ml/667㎡;(3)电动背负式喷雾器90ml/667㎡。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间设保护行,植保无人机处理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334㎡。电动喷雾器处理每个小区的面积为200㎡,不喷药区面积为600㎡。试验于2013年5月2日一次性喷药,背负式喷雾器为群众按照当地习惯进行喷雾,喷液量为30kg,/667㎡,植保无人机喷液量lkg/667㎡左右,以最后计算所得的数据为准。
试验数据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面积为1㎡,利用其幼虫的假死性。扑打至地面调查其虫量。调查点用标记固定,施药前调查基数。记录从施药开始到施药结束的时间(秒表计时),计算不同器械的作业效率。同时调查记载土壤资料及田间管理资料,包括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及田间管理等情况,调查记载气象资料,包括施药后7d的气温、降水等。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1)表明,药后1d,植保无人机90ml的防治效果为85.26%。与植保无人机70ml和背负喷雾器90ml的防治效果差异极显著,后两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76%和68.9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后3d,各处理的防治效果明显升高。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防效最高的是植保无人机90ml,为98.45%,与其他两个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植保无人机70ml的防效为92.24%,背负式喷雾器的防治效果为92.43%,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2.2作业效率:不同器械的作业效率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工时生产率即作业效率最高的是植保无人机,为27.14亩/h,电动喷雾器为4.71亩/h。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为手动喷雾器的5.76倍,从亩用药液情况看,植保无人机为1.67L,电动喷雾器为16.6L,植保无人机的亩用液量为电动喷雾器的10%,大大节约了用液量。
计算方法:虫口减退率(%)=((处理前活虫数一处理后活虫数)/处理前活虫数)x100
校正防效(%)=((处理虫口减退率一对照虫口减退率),100-对照虫口减退率)x100
纯喷药时间生产率Ec(667㎡/h)=考核期间的作业量/生产查定纯喷药时间
工时生产率Wg(667㎡/h)=考核期间的作业量/(生产查定纯喷药时间+操作辅助人员时间)
3结论与讨论
3.1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型的植保机械,从防治效果上看,具有减少农药使用量的优点,使用较低的用药量(70m1)可以达到背负式喷雾器较高的用药量(90m1)防治效果,可见具有减量的效果;从作业效率看.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为手动喷雾器的5.76倍.作业效率高;从减少用液量看,植保无人机的用药液量为手动喷雾器的10%,节约用液量显著,从以上结果看,植保无人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3.2做为新型的植保机械,代表着植保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的使用中存在着较多的不便之处,一是对操作手的要求比较高。必须经过严格操作训练才能进行操作。即便受过严格的训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本身和操作手的原因仍存在漏喷、重复喷等现象,造成田问防治效果的不均一,这也是粗放操作向现代精准农业过渡必须经历的过程;二是机械本身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械的使用受到地块的限制,本次试验中,地块离生产路较远,植保无人机的升降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田间没有空地,升降将无法实现,喷雾也就无从谈起,无人机的喷头、电池等用件存在着较多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生产就必须停止。为其推广造成了较大的难度;三是目前的药剂使用受一定的限制,有些剂型的药剂很难应用,如磷酸二氢钾等肥料由于飞机的用液量少,加入其正常使用的剂量容易导致喷头堵塞而无法使用。
总之,植保无人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其自身的质量还需改进。以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
作者简介:
商艳兰。女,1983年生,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工作。
王其武,男。1981年生。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