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2016-07-20岳慧梅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语文教学

岳慧梅

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打造好的“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使课堂效率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我认为: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养,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呢?

一、在学习新课前,把导学案给学生发下去

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提示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问题设计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预习时,用红色笔标出疑难点,并将问题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知识版块处,以便于老师的学情调查和在课堂上合作学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教学,许多人都把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老师,要老师精心备课,尽心设计,其实学生也需要备课,那就是课前预习。作为教者我们深知:只有熟读课文才能领会文章的中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领会作者的意图,体验作者的情感。“文不读熟不讲”,这是许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那么对于学生,他们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接触文章,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留足时间给学生熟读,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自主探究,文本生疏,课堂学习不仅节奏放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会停滞,或者说他们的讨论与交流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或不找边际。如此一来课堂势必低效,甚至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导学预习的重要性凸现,它是课堂学习的铺垫,能为高质量的教与学打好基础。

二、构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

教师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免盲目从众或无言以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三、展示的内容要有选择性

“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假如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由课代表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应该说各有所长,可以灵活地在课堂上使用。不用把黑板展示作为唯一的展示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典型习题在投影仪上一放,就可以清楚地展示。有的题,只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一交换练习,就可以达到黑板展示的效果了,既快效果又好。

四、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实践也证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就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题,就会像一个小钩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习成为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们成为了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探讨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也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会水涨船高,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语文教学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