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2016-07-20平志欣
平志欣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新视点。基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更具有显著的优势。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2-0075-03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生物学科知识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必然性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多媒体教学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小学被广泛应用。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为一种和谐互动、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索规律,启迪思维,促进个性化自主学习,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提升教学效果,这些使得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成为了必然性。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采用的诗歌、故事或实物展示等方法,手段单一,而借助于计算机、投影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使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等器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如学习《鱼类》一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一幅色彩缤纷、种类繁多的鱼的画面,展示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操作可以启迪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顺利突破重点难点
生物学知识抽象性强、综合性强,不能被直接感知,而这恰恰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一些抽象概念、生理活动等知识理论、以及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可以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轻而易举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如,在讲《物质运输的路线》一节时,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血液循环图flash动画并展示,能真实、艺术地再观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启发了学生思维,使以前枯燥乏味的讲解变得新颖有趣,使这一难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易于接受。再如,讲《光合作用》一节时,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动画过程,把光合作用拟人化,使叶绿体、水和二氧化碳以及有机物和氧分别和“工厂”、“工厂的原料”以及“工厂的产品”相匹配,通过动画显示,再现光合作用的“生产”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高效轻松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备课时,可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相关资料。如,在学习“遗传病”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可搜索“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族史”和“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教案质量和实用性。在生物教学中,很多重点、难点知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将一些反映重点、难点的动画合理解释和演示,并及时处理信息,教学的重点就容易解决,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在练习课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增大相关内容的知识信息量,并以习题的形式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强化训练,既节约板书和抄课堂练习的时间,增加了联系知识的密度和广度,又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练习效率;在单元复习时,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并与投影相结合,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用于知识的讲解、习题的剖析,或用Powerpoint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拓宽和加深复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一些实验技巧及细节难以掌握,通过电视录像片,恰当地应用特写、慢动作、图像滞留等手段,将操作方法与程序适当慢放,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掌握,如在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及《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显微镜相关结构和操作过程,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后获得感性认识,再配合传统教学的语言来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操作时步骤记忆牢固,得心应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校园网的出现,教育网站、电子书刊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再只是依赖教师的讲述和对教科书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学习活动,以合作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协作能力。如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其中很多问题是开放的,诸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等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等,教师课前通过搜寻、整理,综合有关课题知识、素材,课堂上,可给学生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例如,谈一谈你对克隆人的看法?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享受体验与快乐,这样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面都能圆满地达到预设的目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也将从演示教具变成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工具。这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创造精神,促进信息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特点,所以信息技术无论是对辅导教师的“教”,还是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来说,都极具说服力。但是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还存在着误区,有待于不断优化和完善。
(一)注意正确运用多媒体,量体裁衣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内容的切入点和时机,避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基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在学习细胞结构、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实验探究等方面恰当使用多媒体,把握好声、像、文字、动画的合理使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但不考虑教学内容而滥用信息技术教学,结果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注意避免滥用课件,内容华而不实
有的教师着眼于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一股脑地加进去,而且为了吸引学生,还把课件背景做得花哨,增添了五颜六色的文字等。这样一节课看似非常热闹,实质上学生的注意力大量集中在一些华丽的东西上,而忽视了本节的重点,造成本末倒置,这样使用课件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相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教师利用课件、挂图、实验“搬家”,但缺少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有利于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转变的全新教育环境,缺少实现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携手”提高的过程。
(三)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应有价值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媒体不可代替的。但传统媒体也有许多特色的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如教师在多年生物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条理清晰的板书、快捷的简笔画、实物的真实性功能等;信息技术能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但它也不能取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身的影响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实验和教学实践活动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具有一定的简便和易操作性,但它不能代替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代替学生对实物的真实感觉,也不能代替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观察,如对鲫鱼的触摸,感觉它体表的鳞片和黏液;对青蛙皮肤的触摸,感觉湿润与凉爽;对蚯蚓的触摸,感觉其体表的刚毛等。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但绝不能代替实验教学。
(五)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灵活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如当教学内容简单时,教师只需要针对内容拟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板书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应该详细板书在黑板上。只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最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有效地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模式,还有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创新及完善,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生物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 朱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