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金融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6-07-20崔涛牛思琪宁芳

速读·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京津冀

崔涛 牛思琪 宁芳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的高校金融人才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三地的协作发展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合理分析,既看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又看到劣势,从而提出了河北金融人才培养的战略性举措。

关键词:京津冀;金融人才;教育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京津冀一体化中科学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交融发展,新兴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模式矛盾突出、国内外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金融体制不断变革等因素促使金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三地协同发展条件下高校金融人才的输出与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金融人才依然紧缺。河北各高校必须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致力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社会需要、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型金融人才。

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

(一)信息化要求下金融人才的培养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以及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导致业内急需一些能够在实践中结合运用金融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根据诺兰模型①,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向着数据管理发展。与此同时,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方式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高校能够输出大量的金融信息化数据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使其具备更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金融实务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这种形势下,金融数据领域的高层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高校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经济的区域化,三地金融人才协同发展情况下,河北与京津两地相比,处于发展的弱势地位,这为河北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也使河北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京津冀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②,河北的211、985院校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河北相对于京津两地的科技资源极其缺乏。例如,在河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别只有一所,远远低于京津两地拥有的数量。并且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在河北同样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由此可知,河北高校金融人才专业知识层次过低,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河北金融人才的培育应向着更高的教育水平发展。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京津两地作为国际经济频繁交流的重要枢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金融行业中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也与国际金融的联系日益密切。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强,加之北京作为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就要求河北高校金融人才应朝着国际化水平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国际金融视野、过硬的金融专业知识,其国际化的金融管理文化理念、计算机应用水平、数据理论、外语水平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对金融人才的更新要求。

二、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路径

(一)构建区域金融人才合作培育机制

充分利用京津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培养金融创新型人才,加强与京津两地高校、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创新型、国际型金融人才。积极推进京津冀各类金融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鼓励高校金融人才开展区域间科研交流协作。着眼为金融业变革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通过聘请京津企业家、金融大亨、客座专家、兼职教授等开展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会。从而促进高校金融人才深刻洞见与把握业内国际金融时代特征与发展前沿,培养学生拥有更深厚的金融理论知识和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改革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

改革课程设置,在奠定基础金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互联网金融课程、业内信息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与开发等课程的比重。“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知识经济”等理念指导下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电子金融服务与电子金融产品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根据金融信息统计分析的发展状况培养更多与之相对应的金融人才,以便更好地进行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应逐步提高互联网金融人才金融数据库的安全性、高效性的分析与管理能力。这就需要高校金融课程设置不断进行时代性改革,优化课程中各个模块的比重,以促进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更易于满足京津冀一体化的人才需求。

(三)注重第二课堂,加速高素质人才培养

第一、第二课堂单纯结合对一直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学生影响并不大,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其抵触心理过重。应革命性提高第二课堂在师生互动教学中的比重,使其逐渐占据的占主要地位,金融理论等基础性知识应缩短教学课时,采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方式的方法。如,教师在教学初期应详尽基础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期主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开展实践应用课程。第二课堂中多开展一些实战性强、难度系数高、更符合社会实际的比赛、科研等活动。采用导师制,让教师更多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检验、发展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管理领导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总结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提供了重要契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对金融人才素质、能力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不断更新。高校应积极应对市场变革,向国家政策接力,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高效地输出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金融人才,从而实现金融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诺兰(Nolan)的信息化发展六阶段模型包括:前四个阶段(计算机时代):起步、扩张、控制、集成;后两个阶段(信息时代):数据管理、成熟

[2]《农业网络信息》,2015年第6期.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3]邸晓星,徐中.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徐鹏程.实施金融人才强国战略的思考[J].金融时报,2015

[5]王大伟,李兴志.浅析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3

作者简介:

崔涛(1984.4~),男,河北保定市人,保定市北市区,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团总支书记。

牛思琪(1994.5~),女,河北省石家庄人,保定市北市区,河北金融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

宁芳(1995.06~),女,河北省邯郸市人,保定市北市区,河北金融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京津冀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