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本科口译教学中的口译笔记训练

2016-07-20姜伊铃子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笔记训练

姜伊铃子

【摘要】本科口译教学是培养专业口译员的摇篮。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口译这一职业并且给予学生一些基本的训练。笔记是口译员在交替传译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这一原因,教师在口译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口译笔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口译笔记系统。本文旨在为本科口译笔记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口译笔记技巧。

【关键词】口译教学 记忆 笔记 训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领域的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多变交流的频繁,口译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跨国公司,多边对话和国际会议急需大量合格的口译员。自2005年5月起,教育部在本科教育中增设了口译课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专业口译人才。作为研究生口译教学的摇篮,在本科口译教学中形成有效的教学原则、方法,训练内容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本科口译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以便为将来的专业口译训练打下基础。基于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提高口译技能,而不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口译笔记作为口译特别是交替传译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训练往往被忽略。

一、口译笔记的特点及重要性

谈到口译笔记,通常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记笔记,二是读取笔记。记笔记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听、理解、决定所记的内容、记忆和手写,读取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读、回忆、组织语言和讲出内容。尼尔·吉尔解释到,口译笔记并不是复写整个语篇,只是一些可以帮助口译员记忆语篇的符号。交替传译界不同学派也一致认为笔记并不是记下听到的所有内容。

口译员的工作记忆一般只持续1分钟,因此在交替传译现场,如果原语的时长超过了一分钟,口译员就需要借助于笔记。除此之外,口译员还必须通过长时记忆分析语篇的句法结构和逻辑,通过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相结合完成整个过程。由于工作记忆只能持续1分钟左右,口译员就必须依赖长时记忆,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口译员的负担,还容易造成大量信息缺失和错误,为了确保信息传达和翻译的准确性,口译员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借助于笔记。

李逵六曾指出,口译过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笔记。笔记虽然基本,但却是交替传译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出色的口译笔记技能可以帮助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口译笔记并不等于长时间的速记或听写,而是口译员在听取、理解并抓住讲话者讲话大意后将重要信息记录下来以确保口译的准确性。口译笔记是一种重要辅助工具。

鲍刚也指出,交替传译中的口译笔记是帮助口译员的一套系统性笔记,口译员在交替传译现场通过明确原语的线索,即席迅速地并准确的定位关键词及原语的内容,并立即搜索和组织目标语言,以完成口译任务。因此,口译笔记可以说是口译员自己开发的一种符号,可以帮助口译员理清思维,抓住语篇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语篇的逻辑和结构。

口译笔记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口译初学者应当重视开发出一套自己专属的口译笔记系统。

二、口译笔记的内容

口译笔记具有个人独特性和暂时性。它是记忆的载体,而不是原语逐字逐句的照搬。教师在本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初学者明白应通过大脑记忆,完全只依赖笔记是非常危险的。只有记住这一原则,初学者才能清晰的知道应记下那些内容。

1.原语结构。在口译笔记中,最难也最重要的内容便是抓住整个语篇的结构。口译员应集中精力分析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并掌握语篇的主要内容。根据长时间的实践,建议在记笔记时使用纵向布局,这样才有利于口译员打破原语的结构并重新组织。纵向布局可以清晰的展示语篇的逻辑及内容,不仅可以节省口译员辨认笔记的时间,还可以激发大脑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从而提高效率。

2.数字、专有名词和术语。无论何种语言,数字都不是一个容易记住的内容。许多很有经验的译员,即使使用笔记,也常常会不小心在数字上犯错,所以对于数字,译员更应该谨慎对待。不论何种语言,对于数字的表达是相似的,所以初学者只需直接记下数字即可。但须注意的是,初学者可以准确的重复出数字,但通常会忘记这一数字所关于的内容是什么。

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等比起数字更难记忆,初学者往往需根据发言者的发音记录。至于人名,如果不能准确的记下,一定要在人名之前加上称谓如“英国首相...”,“微软公司总裁……”等,而不能随意改变人名或是使用未经确认的人名。

至于专业术语,术语在不同的原语主题中意义不同,因此初学者在接到交替传译任务时就进行大量准备。

初学者还应该记录列举类词,以免口译时发生遗漏。除此之外,由发言人自创的词,具有特别意义的词以及经常提到的词也应该记录。

三、口译笔记的技巧

1.笔记的比例。关于一篇讲话应该记下多少笔记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根据以往口译员的经验,对语篇的理解程度越高,对笔记的依赖程度就越小。一篇10分钟的讲话可能只需记下一些词语,但如果初学者不熟悉语篇内容,一篇2分钟的讲话可能都会记下很多词。因此,笔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篇逻辑,主题和口译员对于语篇的理解程度。以一篇结构清晰,逻辑紧凑和表达流畅的议论文体为例,笔记一定只是辅助工具,大部分应靠大脑记忆。口译笔记是口译员理解、分析、认识、记忆和表达的载体,口译员不应完全将精力集中在记录上,而应该先分析语篇的线索和逻辑,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

2.笔记的布局。记笔记时,口译员应重点记录语篇的整体逻辑结构。许多专家建议笔记的布局应该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这种纵向布局有利于展现整个结构及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口译笔记都是采用纵向布局。

3.笔记的语言。有专家认为口译员在记笔记时应采用译入语的语言,在记录下译入语之前,口译员需要分析和整合原语篇,而到了口译阶段,口译员的负担就会减小,从而提高效率。然而也有人认为采用译入语记笔记会加重理解负担,从而降低效率。endprint

笔者认为,在记笔记时究竟该采用原语还是译入语并不是固定强制的。当口译员听到语篇内容时,大脑里第一反应是哪种语言就采用哪种语言即可。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法。

4.符号和缩写。符号和缩写容易记录容易辨认,在口译笔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符号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它是数字符号、箭头和逻辑符号的结合,如“=”,“+”等。

鲍刚在《口译理论概述》中列出了一些国内外口译员广泛使用的符号和缩写,例如,“↑”表示“上升”、“增长”、“改善”、“提升”等含义,初学者不应拘泥于这些符号,而应该根据这些符号开发自己独特的一套口译笔记系统。

四、口译笔记训练方法

了解了口译笔记的特点等,就需要在本科口译教学中形成一套笔记训练方法。口译教学不是纯理论的教学,应注重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在口译课模拟临场训练,多给学生机会在全班模拟口译全过程。再由教师穿插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具体步骤训练可如下:

1.教师选取如经济、政治等题材的语篇一至两遍,播放录音,学生同时做笔记;

2.请几名同学在录音结束后做口译并将笔记写在黑板上;

3.全班一起对比讨论各同学笔记的内容;

4.教师讲解参考笔记及参考译文;

5.学生讨论及反馈。

五、结语

口译笔记虽然是口译员个人开发的系统具有个体性,但记录的技巧和内容却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本科口译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口译笔记技巧和原则。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发出适用于个人的口译笔记系统,以便为今后成为专业的口译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John Benjamin Pub Co.,1995.

[2]李逵六.口译:理论与实践 语言与交际[M].1994.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公司,2006.

[4]李巧文.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记忆与笔记的训练[J].柳州师专学报,2007,22(3):76-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笔记训练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我的自然笔记(一)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