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在道路景观中的运用
——武夷山市大王峰路景观研究
2016-07-20黄倩
黄 倩
(厦门瀚卓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文化元素在道路景观中的运用
——武夷山市大王峰路景观研究
黄 倩
(厦门瀚卓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结合武夷山市大王峰路景观项目,分析了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总结了人文历史在道路景观中的运用方法,提出了应注重文脉、生态、艺术等多维度的融合,以期为大王峰路的景观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景观;文化元素;线性;动态
1引言
道路景观是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视野中的道路及视线所及的空间思维景象。道路景观的内容包含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本体,沿线地形、地貌、山脉、河、湖、田野、绿化、森林植被、建筑物、附属设施与小品等所组成的自然物理形态与社会历史文物,也包括沿线招牌、广告、雕塑等组成的线性空间与动态景观。
文化元素是在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多元化、民族文化多元等现象的外在呈现和内在结构的直接体现,也是推进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园林景观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
2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师法自然”、 “画境文心”是传统景观设计中的两个特点,很形象地阐述了文化在景观中的作用。自然为什么要师法?因为大自然历经了亿万年的发展和进化,积累了无数“天机”,形成了无数的美与奇值得我们学习,历史长河中,先人们领悟了这些自然的密码,在摸索中才创造出今天我们所知的传统文化。
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究竟还有多大的存在空间,或者说还有没有必要在现代景观中着重体现文化?文化在现代景观中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和运用?
认识传统,其价值可以促发创新的可能性,从而推动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这句话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关系。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现代的景观与设计应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而不应割裂我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应适应时代不断创新,传统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一定要与新的或外来的事物相碰撞,在碰撞中重组、更新、变异,才能进步。现代景观设计作为一门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学科,是过去与现在的交融,是历史与现代的贯通。
设计自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今在多元化的思潮影响下,设计现象的文化性及“地缘”文化性的介入已不可避免。其介入的方式是多重的,有直接的、间接的,既有表象的、重组的,也有隐喻的、暗示的、象征的等。由于园林景观范围涵盖较广,其文化性反映也较 为复杂。再者“文化追求”如同动力,是这种复杂性的推动者,也是提供创新的肥沃之土。所谓的“物惟求新”的心理,正是设计界“百花齐放”的催化剂。
3文化的地域性
文化地域性被称为Regionalism或Location,首先包括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其次,包涵了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还有,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等,它是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是对地理环境多元化,民族文化多元等现象的外在呈现和内在结构丰富的直接体现,也是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园林景观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
景观项目是有地域性的,这种设计上的地域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由于许多极具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及艺术品均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即使是在以往有限的交流和互通下其同化和异化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其可识别性是非常明确的,譬如同是刺绣品,湘绣和苏绣则相去甚远。又比如粤语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广东人的思维、人生态度这些内在之物的承载体。地域性简单说就是,景观一定要与你那块土地有对话,与你那里的文化有对话。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它是土地的面貌、土地的健康、土地与人的关系。追求的是一种有区别反映真实文化的人地关系。
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地域之间的差异使得任何风格、流派的设计方案,都要依托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无法孤立的存在,如果将深圳的耕牛雕塑搬到广州,成为现在的五羊,它就会丧失原有的拼搏进取的形象和豪气,如果将北京胡同变为现在的上海里弄,它就会丧失原有的王朝江山的回忆。如果将南京的残墙搬到西安,成为现在完好的城墙,那么它就会丧失曾经国破家亡的凄凉。由此可见,景观的建设不能脱离地域性这一依托,而是应该融合地域文化,去完成我们的设计方案。
4文化元素在景观中的运用
4.1概况
武夷山市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2011年,以《武夷山市度假区主街及立面改造工作方案》为依据,开始进行度假区提升改造工作。该方案提出,大王峰路作为连接武夷机场到三姑度假区的必经要道,须按城市二级主干道标准进行建设,建成后实现五个统一目标:统一路面铺设、统一景观绿化、统一灯光夜景、统一广告标识、统一管线埋设,是一条双向四车道,融文化、景观、通行、休闲为一体的迎宾大道(图1)。
图1大王峰路总图平面
4.2构思立意
大王峰路景观设计遵循特色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旅游环境,以“山水武夷,旅游胜地”、“闽越文化,朱子理学”、“茶韵飘香,客迎四方”为主要题材,借用雕塑、廊架、小品、植物等为艺术表现载体,融合自然景观,力求实现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主题为“寄情 寻迹 品茗”。
主题景观依据道路主体分段设置,归纳为“一线三段,六节点”:整条迎宾大道是武夷景区的美丽风景线,三段式的主题设计赋予全线不同的风情,六个节点为(双利广场、华龙广场、钱柜广场、红袍步行街、苏闽步行街)。
4.2.1北段(寄情)
该路段北临近机场,并且与金盘亭路交汇,形成路口节点,承载游客初到武夷山的第一印象,着重展示本地自然风光,将旅游文化做为宣传主题,切合“世界生物之窗”、“天然植物园”、“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世界”等美称。设计四个展示内容,分别是:鸟语、花香、虫鸣、鱼欢。游客可以在行车过程中,领略武夷山的自然魅力(图2)。
4.2.2中段(寻迹)
该段承上启下,是全线的过渡路段,体现武夷山闽越文化和朱子理学。闽越文化是一段史书没有记载的历史,福建是闽越文化的发源地,武夷山发现的城村古汉城遗址,是在福建省至今发现的最大的闽越时期的遗址,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汉代诸侯王国城遗址,出土了不少青铜器、陶器和铁器,器物上方的纹样图案、铭文等最具地域性和艺术价值,是很好的设计元素(图3)。
朱熹与武夷有很深的渊源,一生中有四十余年在此度过,写下众多与武夷有关的文学作品,其中咏武夷山的诗有五十多首,他在隐屏峰下创办“紫阳书院”,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书院内度过,书院因此被现代海内外学者喻为“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在此路段两侧有设计绿化树池、公交车停靠站等,在造型和表面装饰上采用闽越文化的元素作为图案,经过艺术提炼后,取得很好的装饰效果。边分带上点缀的景石,以朱熹名言或朱熹书法刻字,加强了文化氛围。
4.2.3南段(品茗)
南段靠近三姑度假区,沿线商业繁荣,南北客商贸易往来频繁,武夷山因茶兴市,是世界闻名的茶叶生产地,万里茶路发源地,拥有独特的茶文化历史,茶是旅游产业的龙头之一,所谓“武夷山水一壶茶”,道尽了武夷山文化的精髓。所以,此段设计以茶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
两侧有大量老旧建筑,大都属于村民自建,年代跨度比较大,普遍缺乏规范化布局,建筑外观也没有任何风格特色,且违章搭建情况比较严重,影响度假区整体风貌,此次需要进行统一调整,在不改变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外立面进行整修、美化。旧建筑的改造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能源、使区域换发新的生机,展现出符合度假区特色的建筑群落。
建筑的外观改变首先要符合时代性,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并运用到改造工作中;其次要符合建筑美学,首先需要研究建筑的美感,明确什么样的立面是美的,商业建筑的改造要做到雅俗共赏。这是建筑立面改造遵循的两条主要原则(图4)。
改造原则订立后,就要确定建筑的色彩和风格。武夷地貌奇特,境内岩石土壤均为酸性,外观赤红,有丹山美称,九曲溪、崇阳溪常年环绕,溪水碧绿,故有碧水丹山的说法。因此,我们将建筑色调确定为朱砂红与黛青,这符合武夷山水的色调;茶叶与土特产经营,是度假区主要的商业类型,建筑外观定位为仿古风格,在现有主体上,整理暴露在外的空调管线,统一外装饰,在视觉上达到一体化的效果。此外,还设计了一些装饰构件,例如花窗、垂柱、纹样等,外墙处理上我们进行了材料的探索,运用新工艺直接在原有瓷片表面做装饰漆,大大节约了工期和费用。
5结语
图4度假区建筑改造效果(红袍步行街外侧)
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事物的湮灭和创新可能只在一夜之间完成更替。一个设计作品,在它有限的存在周期,能产生多大的生命力?我们在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怎样将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融汇其中,并进行再创造?在满足了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如何让作品更丰满、更具有感染力?这是每一个园林人需要思考的课题。探索了武夷山大王峰路综合景观设计项目,得出结论:那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能让设计作品具有最大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有助于项目成为所在地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肯·泰勒.文化景观与亚洲价值:寻求从国际经验到亚洲框架的转变[J].中国园林,2007(11).
[2]中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论形象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王授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16-05-09
作者简介:黄倩(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