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构造与规划开发探讨
2016-07-20陈梅丽
陈梅丽
(福建省源野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浦城 353400)
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构造与规划开发探讨
陈梅丽
(福建省源野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浦城 353400)
摘要:分析了匡山森林公园基本情况、风景资源特色、森林植被特征等,以森林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确定了规划目标,进而提出了规划构思及功能布局,以充分挖掘公园旅游价值,探讨适合该公园的规划开发思路。
关键词:福建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构造;风景资源;森林景观生态学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不断受人们的关注,并成为一种时尚。森林公园作为一处受特殊保护的林地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已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
匡山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境内,公园总面积为2175.13 hm2。作为闽浙交界处著名的革命老区,匡山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传统。公园距县城约30 km,目前公园通过省道205线,往东经浙江省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可连接杭州、上海等重要客源城市,往西经由国道205线,可进入江西省。公园距武夷山约90 km,借助武夷山“双世遗”的名牌效应,把浦城的旅游资源纳入大武夷旅游网络之中,并着力凸现地方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森林公园概况
2.1基本情况
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公园年平均气温15.7 ℃,受地势影响,年均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天山斗年均气温在13 ℃左右。气温1月最低,平均气温6.5 ℃,日极端最低气温-10 ℃;7月最高,平均气温27.5 ℃,日极端最高气温39 ℃。无霜期平均255 d左右。公园日照充足,光资源丰富,年均日照率43%,年平均日照时数1872 h,3~9月份平均日照时数1225 h,占全年日照的65.4%。
森林公园地形复杂,属中、低山地貌,切割剧烈,深度可达400~500 m左右,河谷呈“V”字形峡谷,有多级瀑布跌水现象,新构造运动抬升强烈。局部地势陡峭,坡度在30°~35°之间。公园主峰天山斗海拔1349.9 m,因山形“四周奋起,而中窳下,形似匡庐”而得名匡山;最低海拔320 m,高差较大(图1)。
2.2森林公园风景资源
2.2.1生物资源
公园内峰峦叠嶂,山石奇峻,万木峥嵘,藤蔓交织,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植被茂盛且物种丰富,蕴含维管束植物资源175科615属1234种,蕴藏着钟萼木、南方红豆杉等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半枫荷、香榧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及大量的野生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林、艳美缤纷的杜鹃花谷更是公园的景观特色。公园也是动物的天堂,这里栖息着猕猴、穿山甲、苏门羚等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优越的森林环境更为环境指示特有种黑斑肥源的繁衍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2.2.2地文资源
区内岩石多以火山凝灰岩和花岗岩为主。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多样的岩类造就了公园峭壁危崖、奇石林立的地貌景观。公园主峰天山斗,海拔1349.9 m,立于祭天香坛侧,登峰造极,唯见“四面峥嵘奇峰起,远山近岳翠微长”。大自然的无穷力量造就了雄伟挺拔的“将军出征”、巍然兀立的“伯温遗墨”、 高耸入云的“石蜡烛”、憨态可掬的“千年石龟”, 还有“风动石”、 “双石门”、“蛤蟆驮树”、“老君送宝”、“伯温遗墨”、“海狮啸天”、“碧湖羞女”、“白石头像”等诸多奇石,举不胜举,漫坡星布,惟妙惟肖,仿若鬼斧神工之作。
2.2.3水文资源
公园境内溪涧蜿蜒,萦回山谷,两岸砌石嶙峋,错落有致。山势陡峭,水悬为瀑,姿态万千。匡湖恬静旖旎,如翡翠般镶嵌于崇山峻岭中,尽显匡山的侠骨柔情。
2.2.4天象资源
(1)云雾景观类。玄妙无穷的云雾景观,堪称森林公园一绝。春夏季节,山中云雾缭绕,扑朔迷离;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每逢雨后初霁,青雾缥缈,万顷卷舒。立于天山斗上,举目远眺,连绵的山体笼罩在云蒸雾绕里,若隐若现,烟波浩渺,恍然置身仙境。
(2)日出景观类。黎明前登上天门斗,白色的云带缠绕着山腰,云带下面绵延着俯首的群山;稍顷,万道霞光穿云破雾,一轮红日从天际冉冉升腾,将天际染成了红色。天山斗上,常会有“佛光”出现,特别是每年春夏季节出现较频繁。只见一个七彩光环,人影立其间,令人不由屏息,叹为观止,数秒钟后,“佛光”消失,让人依旧恍如隔世,流连忘返。
2.2.5人文资源
森林公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古韵,还是闽浙交界处的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浙南四君子”之一的章溢曾隐居于此,筑室结庐,并据山势,建造了环中亭、唯天在上亭、烟云万顷亭等,吸引了名儒雅士聚此吟诗唱和,读书论证,留下许多不朽佳作;建于宋朝年间的“看松庵”,依旧香火不断;始建于元末的古道,幽幽苍凉;每年六月十九,远近村民云集于此,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庙会;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三团就在这一带建立起了游击区,发动群众革命,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乐章。
3规划目标
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以环境承载力为本底,要充分挖掘匡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资源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开拓山水游乐、观光休闲、登高揽胜、访古朝圣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引导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新旅游机制,提升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使之成为浦城旅游业的龙头、大武夷旅游圈的新星、闽浙赣三省交界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增长极,推动匡山国家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
3.1自然资源保护目标
对匡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有效的保护,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维护森林景观的完整性。对因道路修筑或基础设施建设而造成的山体景观破坏,坚持因景制宜、适地适树和植被类型多样化原则,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风貌。
3.2森林旅游发展目标
有计划地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园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旅游接待能力。初步完成公园内景点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努力提高知名度。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民俗风情、天山斗“佛光”、苦斋文化、红色旅游等),使其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使区域经济中旅游经济大幅提升。
3.3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对森林公园范围内的人文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和展示,围绕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题,以苦斋文化、红色革命为内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4规划结构
以匡山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匡湖、村落、天山斗景观为基点,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题,以苦斋文化、红色革命为内涵,开展山水观光旅游和乡村田园休闲旅游。
以匡山自然资源景观为依托:森林公园内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险峻奇特的地貌景观、绚丽多姿的水文景观、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等,皆是匡山森林公园开展旅游的基础所在。
以匡湖、村落、天山斗景观为基点:充分利用匡湖的旖旎风光,融碧水于青山中,山水结合,给游客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趣,开展山水休闲娱乐活动;森林公园坐落于双同村内,涉及双门井、杨梅山、同台村等三个自然村,是自然的乡间村落,有着优美的田园风光,发挥各村落的特色,开展乡村旅游与农家体验;海拔1349.9 m的天山斗,是赏观日出云海、匡山“佛光”的绝佳之所,明朝开国元勋章溢曾隐居于此,留下了“浙南三贤”(章溢、刘伯温、宋濂)的一段恒久佳话。
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题:匡山蕴含着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有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围绕森林生态文化为主题,通过合理开发建设,使游人在感受大自然无穷魅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生态文化意识。
以苦斋文化、红色革命为内涵:以章溢之苦斋,刘伯温之《苦斋记》等作为旅游宣传点,体现了匡山文化的内涵,同时加大对苦茶、苦菜、苦果等纯天然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匡山还是当时红军革命活动的区域。
5功能分区及特色分析
本规划根据匡山森林公园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及分布特点,结合游览路线组织,按其景观特色设置四个景区,即匡湖景区、双门井景区、天山斗景区、杨梅山景区(图2)。
5.1匡湖景区
功能主题:综合服务、匡湖游览。
规划思路:作为公园主入口区域,通过游人接待服务中心、生态展示中心、匡湖山庄等满足游客旅游综合服务需要;结合匡湖开展水上旅游项目,如游船、垂钓等水上休闲娱乐,以水、陆结合游览方式,使游人充分领略匡湖的风光。
5.2双门井景区
功能主题:森林人家、乡村体验。
规划思路:将双门井村森林人家作为旅游核心,通过展示森林人家传统民居、宁静的乡村生活、古朴的乡村生态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森林植被景观,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风光。
5.3天山斗景区
功能主题:登高揽胜、访古朝圣。
规划思路:以苦斋文化及红色革命为核心,重点挖掘苦斋文化,并充分宣传,使之形成文化品牌。通过苦斋遗址、看松庵、香坛、观景亭等修缮,以及红军营盘、红军练兵场、革命烈士殉难处等红色革命遗址的修复,充分展现匡山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加大宣传天山斗奇特的天象景观—“佛光”,使之成为匡山独具吸引力的旅游点。
5.4杨梅山景区
功能主题:山野体验、农业观光。
规划思路:杨梅山村至天山斗可为登山爱好者开辟登山线路,并于村内设置野外露营地,同时结合杨梅山八景、农业观光、生态采摘,构建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6森林景观规划与经营管理
6.1天然次生风景林经营管理
匡山森林公园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公园内已没有原生植被,大部分被次生天然林所覆盖,以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居多,且保护完好,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1)因地制宜对原有天然次生林持续严格加以保护,划定背景保护区域,严禁人为砍伐、破坏。
(2)在保护的同时,可对部分林相单一的天然次生林做适当的改造,通过林相改造,林木定向培育,分期分批绿化美化,突出林相、季相、林层、林冠线和森林整体结构景观效果,在林缘处栽植观花灌木,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提高森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3)在景观较敏感区域,大量的病腐木和林下枯枝物会影响景观效果,及时清除林内卫生状况不好、长势不良的林木,林分中的“开天窗”地块或择伐病腐木、枯立木、不符合风景林要求的劣质木留下的空地,依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见缝插针”,保留原有树种,根据森林的疏密情况确定补植、套种。
(4)对游览线路上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景点,进行林下植被管理,并适当挖掘提升,设置宣传标识、修建观景台、休憩亭等,引导游人观赏。
6.2人工风景林规划与经营管理
(1)坚持适地适树、因景制宜原则。充分了解公园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营造乡土树种以稳定森林群落结构。
(2)贴近自然的原则。混交种植树形优美的风景树种,以散植和独植组成植物景观,花境、台前、游道边配以草花依高矮序列、季相、色相予以调整,形成自然林相,使游人居住和闲游间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3)植被类型多样性原则。通过疏伐、补植等措施,点缀观花、色叶、芳香类的乔灌木,如山乌桕、山合欢、紫薇、山茶、栀子等,使森林景观丰富多彩,达到春时绚烂,夏日浓荫,秋季馥郁,冬令苍青的效果。同时增加种植浆果类植物,以吸引更多鸟类入园,形成天然鸟语林。
6.3道路及边坡风景林规划与经营管理
(1)主干道两侧采用规则式植物配置,根据道路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好、观赏价值高、有森林防火功能的树种,也可采取规则式和片段式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护林路和遮荫林。
(2)次干道作为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主要通道,因此需给游人以必要的视觉体验和冲击,充分利用现有森林风景资源,在道旁隙地、林缘空地及转折处,以灵活多样的种植形式,选择观花、秋色叶、香花植物,以丰富道路景观。
(3)登山游步道靠近山体一侧表土裸露护坡下栽植攀缘植物覆盖,可选择藤本植物凌霄、炮仗花、爬山虎、牵牛花或野牡丹科植物等;坡顶可选择三角梅、迎春花等枝叶下垂的植物,形成立体的景观效果。
7小结与建议
(1)森林公园自然、人文资源具有区域的独特性,值得保护开发。
(2)人工规划景观较好的弥补天然景观的单一性,设计巧妙,相得益彰,部分设计体现园林的特色。
(3)营造良好森林景观,开展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景观作为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因景制宜、适地适树,力求点、线、面结合,做到景观多样化。
(4)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应该注重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分布广、数量多的观赏植物可结合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利用形成景观;对观赏价值高、数量有限的资源必须加强保护,尤其是观花观果的种类,既有观赏价值 ,又具药用或食用等经济用途,还可结合生态旅游收到经济效益,对这些种类要进行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梁蕴,刘燕.森林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探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2):47~49.
[3]浦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浦城县志[M].北京:自然地理,1994.
[4]梁金兰,郭双宙.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步 [J].南京林业大学伯然科学版.2004,28(2):83~86.
[5]李公华,许春如.福建匡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R].浦城:福建匡山国家森林公园,2010:3~55
[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S].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
收稿日期:2016-05-09
作者简介:陈梅丽(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