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树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2016-07-20林钟洪
林钟洪
(福建省清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清流 365300)
杉树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林钟洪
(福建省清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清流 365300)
摘要:对35年生杉木+阔叶树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最大的平均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可促进杉阔混交树种成林,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杉木;檫树;南酸枣;木荷;杉阔混交林;混交效果
1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杉科杉木属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最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但亦可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杉木是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也是主要的建群树种,深受林农喜爱。它主干通直,材质优良,轻软而耐腐,易于加工,最宜供建筑、家俱、造船用,用途广泛[1]。
檫树(Sassafrastsumu),属于樟科樟属,喜温暖湿润气候,是树干通直、中冠幅、深根性树种,侧根发达,生长快,材质好,切面光滑美观,有香气,耐腐抗虫,用途广,是南方用材林基地主要的优良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属于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庞大,枝叶繁茂,中性偏喜光,是南方优良速生树种。木荷(Schimasuperba),属山茶科木荷树属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花多数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喜光树种[2]。
林区传统的杉木纯林连栽导致地力衰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林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
杉木纯林连栽,导致土壤地力衰退,其原因是针叶纯林的林地微生物区系数量、种类少以及土壤酶活性低,致使凋落物分解速度慢,百害无一利[4]。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发展阔叶树,改善人工林的树种结构,不仅可以维持地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以及物种多样性, 还为有害生物的天敌提供比较好的栖息环境, 减少病虫害发生及蔓延, 同时在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5]。
开展杉阔混交效果分析,旨在探索改变清流县现有林种、树种结构、树种混交方式,提升混交林的生产力,提高混交林分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清流县芹口国有林场经营区内026林班12大班1小班、6大班8小班,09林班05大班6小班;清流县拔口国有林场经营区内026林班12大班1小班和046林班24大班1小班。地处闽西山区、武夷山脉中段,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海拔在400~600 m,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9 ℃,1月份平均气温7.1 ℃,7月份平均气温27.2 ℃,极端高温39.2 ℃,极端低温-7.9 ℃,平均霜期63.5 d,偶有降雪,年均降雨量1752.5 mm。林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中厚,腐殖质层中等,属于Ⅱ类地。林下植被有芒萁骨、五节芒、狗脊、檵木等酸性土壤植物。
3试验方法
3.1混交方式
杉木+檫树、杉木+木荷、杉木+南酸枣混交,分别于不同的小班进行混交造林试验。采用行状混交,混交比例为6杉4檫,6杉4荷,7杉3枣。
3.2造林时间和方式
造林时间:1981年3月。
造林方式:在天然林采伐迹地上炼山造林,造林密度200株/亩,株行距1.8 m×1.9 m。造林苗木采用一年生实生Ⅱ级苗以上上山造林,造林后连续三年对幼林采取全面锄草松土,每年的5~9月进行。
3.3调查标准地设置
地设置在造林地各小班每个小班设置3个标准地,每标准地面积25.82 m×25.82 m。对标准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树高、胸径和观察生长状况。
3.4数据整理统计
用SPSS Statistics 17.0对35年生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檫树、杉木+木荷、杉木+南酸枣混交的材积进行统计分析。混交林每公顷材积生长量计算公式为:V=10000(av1+bv2)/667,其中,a、b分别为杉木和檫树、木荷、南酸枣标准地内的株数,v1和v2分别为杉木和檫树、木荷、南酸枣的平均单株材积。檫树、木荷、南酸枣单株材积根据阔叶树二元材积表获得,杉木单株材积查杉木二元材积表获得[6,7]。
4结果与分析
4.1杉木+檫树标准地调查结果
杉木与擦树混交林中生长表现见表1。杉木与擦树的混交林中的杉木的平均树高(17.8 m)、平均胸径(19.1 cm)、平均单株材积(0.258 m3)、林分平均蓄积量(300.00/m3/hm2)要优于杉木纯林的生长表现(见表4)。
表1 杉木+檫树混交林标准地调查表
4.2杉木+木荷标准地调查结果
杉木与木荷混交林中生长表现见表2。杉木与木荷的混交林中的杉木的平均树高(16.4 m)、平均胸径(17.2 cm)、平均单株材积(0.189 m3)、林分平均蓄积量(241.50/m3/hm2)要优于杉木纯林的生长表现(见表4)。
表2 杉木+木荷混交林标准地调查表
4.3杉木+南酸枣标准地调查结果
杉木与南酸枣混交林中生长表现表3。杉木与南酸枣的混交林中的杉木的平均树高(17.8 m)、平均胸径(18.6 cm)、平均单株材积(0.246 m3)、林分平均蓄积量(279.00/m3/hm2)要优于杉木纯林的生长表现(见表4)。
表3 杉木+南酸枣混交林标准地调查表
4.4杉木纯林标准地调查结果
杉木纯林生长表现见表4。林分中杉木平均树高(15.6 m)、平均胸径(16.4 cm)、平均单株材积(0.185 m3)、林分平均蓄积量(228.00/m3/hm2)和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中的杉木生长有明显的差异。
表4 杉木纯林标准地调查表
4.5杉木与不同阔叶树混交35年生林分调查数据分析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混交林中生长表现见表5。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17.8Aa、17.8Aa)、平均胸径(19.1Aa、18.6Aa)、平均单株材积(0.258Aa、0.246Aa)之间分别没有显著差异;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与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17.8Aa、17.8Aa与16.4Bb)、平均胸径(19.1Aa、18.6Aa与17.2Bb)、平均单株材积(0.258Aa、0.246Aa与0.189Bb)之间分别具有极显著差异。
表5 杉木生长分析表
注:置信度0.01,表中A、B、C分别表示具有极显著差异。置信度0.05,表中a、b、c分别表示具有显著差异。以下同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混交,林分平均蓄积量见表6。混交林中杉木+檫树(300.0A)、杉木+南酸枣(279.0A)与杉木+木荷(241.5B)、杉木纯林(228.0B)林分平均蓄积量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杉木+檫树与杉木+南酸枣、杉木+木荷与杉木纯林林分平均蓄积量之间没有极显著差异;杉木+檫树(300.0a)与杉木+南酸枣(279.0b)林分平均蓄积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林分平均蓄积量:杉木+檫树(300.0a)>杉木+南酸枣(279.0b)>杉木+木荷(241.5c)或杉木纯林(228.0c),“>”表示达到显著差异。最大的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
表6 混交林林分蓄积量分析表
5结论与讨论
对杉阔混交林的分析结果如下。
(1)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与杉木纯林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差。
(2)最大的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
(3)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和杉木纯林对比,能够提高林分产量,促进优良阔叶树种的成林;但杉木+木荷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蓄积量大。
(4)杉阔混交后,混交林提早郁闭且生长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杉阔混交林叶子、枯枝、果实等凋落物不断增多,通透性增强,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使得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于杉木纯林[8]。
(5)杉阔混交林既能提高林分抗逆性、提高生态功能, 又能充分发挥森林各种效益。杉阔混交林抗逆性比较好, 性状指标优良, 林木自然整枝相对较快, 没有病虫害发生, 林内水源比较丰富、空气自然清鲜, 既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又能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9]。
从目前国内木材市场行情来对比,擦树、南酸枣、木荷等木材价格好于杉木,大力提倡多造优良品种的杉阔混交林能大大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润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牟大庆.杉木、檫树不同混交方式效果分析[J].武夷科学,2007,123(12):94~97.
[4]林开敏,俞新妥.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与可持续经营[J].中国生态学报,2001,9(4):39~42.
[5]陈存及,陈秋法.阔叶树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16~419.
[6]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森林调查常用表[M].福州: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1995.
[7]汪国彬.杉木与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 (1):82~85.
[8]尹瑞生,沈忠厚.杉檫混交林优于杉檫纯林[J].湖南林业科技,1982,(3):26~29.
[9]严平勇.杉木与阔叶树混交造林实验 [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8):96~99.
收稿日期:2016-04-14
作者简介:林钟洪(1965—),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S7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40-03